分享

讲座 | 痞证辨证(八)

 新顺其自然 2021-11-20
图片
图片

以下为李赛美教授外出授课的现场翻录讲稿

现做节选、分享

上期分享了痞证与条文149条、生姜泻心汤做了详细讲解点击#专辑#可快速回顾。

本期讲解甘草泻心汤

全文字数:1589字

阅读时长约5分钟

甘草泻心汤条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大家看这个就是说“主之”了。条文中述“伤寒中风”,伤寒也好,中风也好,外感病,总的说就是太阳病,“医反下之”,提示用了下法,这个病人下利很明显,日数十行,谷不化,我们首先可以想到阳虚,但是这里不是代表阳虚、气虚、胃虚的意思。腹中雷鸣,气过水声,“心下痞硬而满”,这里又有一个“硬”,病人有呕,心烦不得安,说明它上面有热,火性上炎,强调了胃热气逆,医生“复下之”,再用下法,“其痞益甚”,医生见胀满不适硬痛,是不是有邪气未除?用攻下法,越下越糟糕,“其痞益甚”,用甘草泻心汤。

这条原文相当于一个病例,讲这个病,原发急病,治疗经过怎么样呢,治疗以后效果怎么样?是腹中雷鸣,完谷不化。后来病人又去找医生,医生又怎么判断呢?“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医生又怎么处理?“复下之”,结果怎么样?“其痞益甚”。就像我们现在写病例的这个过程,整个现病史发生发展过程描述的很详实,其实最后张仲景的判断,他说这个不是热结的问题,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是由于反复误治以后损伤了胃气,导致这个客气,应该是邪气,外遇的邪热,所以出现干呕,心烦,心下胀满疼痛,按之有抵抗感,“甘草泻心汤主之”。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医案,整个过程以及张仲景的判断、用方、用药写的很详实,是经典医案的一个表述。

下利是它的一个特点,而且日数十行,脾虚肠寒,强调了气虚,跟阳虚不一样,所以这里是半夏泻心汤的原方,只是把甘草的量加重了,炙甘草由3两变4两,其他没变,这就是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用甘草来补气。所以我们发现几个问题,第一个张仲景补脾,基本上甘草人参相配,要不加甘草,要不加人参,除了甘草泻心汤,还有栀子豉汤,“或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他没有加人参,取甘草补气的作用,大柴胡汤,气不虚,去人参。有些病人说,药要甜一点,好喝一点,加点甘草,其实不是。《伤寒论》里甘草泻心汤,还有炙甘草汤,甘草是一味主药,补脾的一味主药,非常重要。他这里“下利日数十行”,不是脾虚,是火不暖土,关键是脾胃弱,食物在肠道走的太快了,也会出现这种次数增加,但是有时候反过来说,诊断脾胃虚弱所致的下利日数十行需要用到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等等。如果病人有拉肚子的话,有时候也不一定拉的次数很多,腹泻次数不能作为他是气虚还是阳虚的鉴别。比如有些甲亢的患者,代谢亢奋,病人有个特点,她吃的多,排泄的快,大便很多次,但是她阳虚么?我们认为是一个气虚,而且是一个白虎加参汤证,因为亢奋是火热证,但是耗伤气阴,舌质比较淡,所以我们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无非还是个气虚。

所以甘草泻心汤的“下利日数十行”,要甄别他有没有四肢厥冷这些阳虚的症状。还有这个方有个特点,原文里面没有人参,甘草的量加重,你既然拉肚子这么厉害,肯定有虚,为什么要去掉人参,有人认为搞错了,宋版本里面有人参,《千金方》里面有人参,有人提出一个是抄写的过程有错漏,还有一种认为一方二法,甘草泻心汤还是有火的,“干呕,心烦不得安”,那个火还是个实火,所以如果火比较盛,就去掉人参,这个甘草补气就没有人参那么厉害,这就是为什么栀子豉汤证少气不用人参,“气有余便是火”,如果火盛的情况下,人参不太好用。但如果火不太盛,气虚为主的,人参是可以加的。一方二法,寒热明显就去人参,不明显就用人参,在这里提出这个加减人参的概念,我临床上也这样用。

责编 | 袁颢瑜

审核 | 李赛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与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