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滴唾液,一分气!治唾液过多的方子来了,抽空细读,获益良多

 人老颠东 2021-11-21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唾液过多的事儿。

啥是唾液过多啊?就是不知道为啥,嘴巴里口水特别多,不一会儿就装不下了。

别以为这情况少见。我跟你讲,有此困扰的人,多着呢。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医案记载姓刘,当时年纪才18岁。

她从15岁开始,就经常感觉畏寒怕冷。同年龄的人,到隆冬才穿厚衣厚库,她恨不得深秋时节就穿棉裤。

本以为一个女孩子,怕冷是正常的。但是后来,她开始出现腰痛、下肢无力、腰部以下发凉等现象。这时候,父母开始觉得不对了——这不都是老人才有的症状吗?怎么十多岁的女孩子也会这样?

图片

一直到最近这几个月,女孩子的变化实在让父母慌了神。原来,她不但全天24小时昏昏欲睡,没有精神,而且还总说小肚子疼。特别是她的唾液,出奇地多,没过不一会儿就嘴里装不下了,得吐出一大口来。

父母想,不管怎么样,必须得到医院看看了。

可是,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她身体各项机能正常,没啥大毛病。

这可怎么办?后来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弱,舌质淡,苔滑,小女孩面色发白。细问得知,最近这些日子,她大便发稀,不规律。

当时,医家就问,这孩子畏寒怕冷多久了?

父母说,好几年了呀。

医家问,为啥不就医?

父母说,咱也不知道这是病啊!

医家摇头叹息,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熟地25克,淮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藿香、佩兰、益智仁各10克,制附片和肉桂各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制附片,必须先煎。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之后,口中唾液分泌大大减少。接着再投7剂,患者诸证悉平,唾液分泌正常,腹痛、畏寒之感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说了一遍。此案,就刊载于1990年的《湖南中医》杂志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

现在,我来和你聊聊这背后的学问。

图片

首先,你得明白中医理论当中的一个道理,这就是唾为肾之液。

什么意思呢?中医讲,肾里头藏有肾精。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沿着足少阴肾经,来到舌下和齿缝,进而形成了唾液。唾液干啥用?除了滋润食物辅助消化外,还可以反过来滋养肾精。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肾,怎么和唾液扯上关系了?

这种认识,其实是源于临床。中医临床发现,唾液异常,通过调治肾可以改善,于是就有了唾液和肾相联系的认识。

比如说上头医案里这个女孩,她的唾液过多,就和肾阳不足有关系。

比如说,她脉象细弱,畏寒怕冷,这是明显的肾阳不足,温煦失常之象。舌淡苔滑,那是阳气不足,舌体失养,津液输布不及。头为诸阳之会。肾阳不足,气血不充,故而面部苍白。肾主腰膝。肾阳不足,所以腰膝酸软疼痛乏力,而且时有冷感。肾阳不足,脾阳必然亏虚,于是腹部拘挛疼痛,大便稀溏。

方才讲了,肾藏精,在肾气的作用下,化为唾液。同时,肾主封藏。它在下头封藏有序,用于化生唾液的肾精肾气就不会过多,唾液自然也不会分泌过多。可是,如果肾阳不足,封藏失职,那肾精就会大量地被肾气化作唾液,直接涌入口腔,形成了唾液。

由此可见,肾阳不足,的确可以诱发唾液过多。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好啊?当然是要温补肾阳,同时固摄肾精肾气。我们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熟地25克,淮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藿香、佩兰、益智仁各10克,制附片和肉桂各5克。

这个配伍,显然是肾气丸的加减了。其中的制附片和肉桂,用于温补肾阳。熟地、山药、山茱萸,用于滋补肾精肾阴。欲求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你想补益,先得把垃圾搬出来,不然好东西是没处放的。所以,用泽泻、茯苓、丹皮来泄浊。藿香和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助运,增进机体对津液的输布吸收之能,从而辅助减少唾液生成。

图片

最后,来一个益智仁。益智仁这个药,不但可以暖肾温阳,还能缩尿摄唾,有收摄之效。用在这里,标本兼治。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给你简单说这么多。

其实,这个唾液过多的毛病,在老年人身上是比较多见的。现代医学认为,这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也有人认为和口腔局部病变有关系。这些认识,都对,都有合理成分。

但是,偏偏有那么一部分人,口水多的同时,你查不出别的毛病,另外还伴随畏寒怕冷、脉象细弱、腰膝酸软乏力、精神疲惫等现象。这个,我们就得考虑,是不是肾阳不足所致了。这是基于中医理论的认知。

所以说,有此类困扰的人,不妨去看看中医,看是否可以用温补肾阳的办法来改善。上文医案里的验方,很周正,很典型,可以拿来做参考。但是非专业读者,还是不宜照搬,而是应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我们要确定,多唾这个现象的产生,到底是不是源于肾阳不足。

总而言之,一滴唾液,就是一分肾气。唾液和肾阳之间的病理关系,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这是古老的中医智慧,给我们的启迪。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