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撷英|圆形方孔钱中蕴藏的生命密码

 新用户76602598 2021-11-22
图片

本文作者 高浩宇

方孔圆钱以秦朝的半两钱为最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国通宝为最晚,这种钱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方孔圆钱取意于天圆地方,即“天似穹庐,笼盖四野。”【1】一圆一方中,不仅蕴含着古圣先贤对宇宙万物的认知,更蕴藏着人体生命的密码。

图片

01


医易之理,河洛尽之

方分九野为九宫,代表洛书;圆分阴阳为太极,代表河图。一图一书,将人体生命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中医学中,人体生命由脏腑及九体两部分组成,河出图以应脏腑,洛出书以应九体。【2】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人有九体。【3】

洛书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

图片

短短几句将人的形体(躯壳)划分为九个功能区,人体的每一处骨骼、筋脉、肌肉、皮毛都能找到对应的功能分区。其中,九指头部;一指尾骨及其附属;三、七分别指左右两侧肋骨及其附属的筋脉、肌肉、皮毛;二、四指腕、肘、肩关节及其附属的骨骼、筋脉、肌肉、皮毛;六、八指踝、膝、髋关节及其附属的骨骼、筋脉、肌肉、皮毛;五指脊柱及其附属。每一处划分都这样优美,当我最终破解河图洛书中蕴藏的生命密码时,古人构建的人体生命模型完美得令我陶醉与痴迷。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4】

图片

河图口诀:“一六水【5】居北,二七火居南,三八木居东,四九金居西,五十土居中。”

形象地描绘了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五气(肝气、心气、脾气、肺气、肾气)及其所居方位。

五脏五腑之外,九体之内,另有一巨大空腔,名为三焦,系第六腑。【6】

一图一书,将人体生命模型完美刻画,没有一丝瑕疵,也没有一分赘余。

图片

这里要特别明确一下心包的概念,在内经中,只有五藏六府的描述,从来没有提到第六藏,就连“十二官”中,也只谈了膻中。唯有三处,只提及“心包络”与“心包络脉”,从未将心包单独列出。

现代中医将心包与西医“心脏包膜”的概念混为一谈,古书没有读通,反而认为自己的文化过时了,实在是中医西化的悲哀。

图片

心包并未单列一藏,之所以如此重视,乃至有“六脏六腑”之说,旨在强调其特殊功能。膻中,又读作坛中,正是君主生活的宫殿。直观地讲,心肺复苏的按压范围(膻中),正是心包功能所在,意在保护、支持上焦心肺(君主、相傅)。【7】

如果非要找一个解剖学基础,我认为胸膜更接近心包的概念。实际上,这部分已经包含在“左三右七”之中,刻意抽象出心包的概念,只是为了强调其特殊功能罢了。

图片

02


“戴九履一”中循行的小周天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素问·三部九侯论》

中国古代的数理,只有九个数,没有零,也没有十,十是另外一个一,零是后来从阿拉伯传入中国。一和九,一个极小,一个极大,都是到了极点,走到了尽头。

图片

“戴九履一”中的一和九并非简单的代号,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头者,精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头部属阳却内含真阴;会阴,生命起源的地方,在印度医学中有“海底轮”之称,属阴却内含一点真阳。

人体先天真气,从会阴穴出发,沿督脉上行,到达百会,经历了从一到九的过程,从太极图的下顶点沿逆时针运动到太极图的上顶点,再从九到一,沿任脉回到会阴穴,回到太极图的原点,周流不止,循环无端。【8】

图片

03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10】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基础,依我看,我们中医人自己对阴阳五行的理解都成了问题。有的高校教师讲阴阳五行,一上来就“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下面学生一听,“我学了十二年数理化,过五关斩六将,怀着悬壶济世的崇高理想考入中医药大学,你就给我讲这个?”

他们从小接受现代科学的教育,思维方式已经固化。重新建立起中医思维,谈何容易?很多中医药学子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有的能建立起中医思维,豁然开朗;有的却在死胡同打转,路子越走越窄,最终被迫转行。谁能说我们的教育没有责任? 

图片

五行,又称五运,用木火土金水五种代号象征气的五种不同的运行方式。人体脏腑气机的左升右降,直接来源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正是太阳几十亿年日复一日地东升西落,才孕育出人体独特的脏腑结构,人在天地运行之气的感召中得以生成,这种天地运行之气,正是五行之气。回到圆形方孔钱上,中央方孔五行属土,通于地气;东南西北四方分别为木火金水,通于天气。

古人总是朝向太阳(月亮)的方向,“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当人面向太阳时,太阳从人的左手边升起,从人的右手边落下。日出五行属木,对应肝气的生发;日中五行属火,对应心气的温煦、推动;日西五行属金,对应肺气的肃降;日入五行属水,对应肾阳的收敛,全身阳气收敛于两肾之间的命门(脐下深三寸),对应坎卦(两根阴爻中间夹一根阳爻)。

图片

就像宇宙中的其他基本原理一样(能量守恒定律等),阴阳五行不是人类的发明创造,而是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发现,从日出日落开始的那一天起,就有了阴阳五行。人类生成于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的规律自然能完美地应用于人类,天衣无缝。这就是我们中医人的自信。没有盲目的信仰与狂热的崇拜,只有成竹在胸的自信心与豪情。

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系统地记述于《黄帝内经》,据考证,《黄帝内经》至少是4200年前的著作,这一史实已经被北京古观象台台长利用天文考古学“岁差法”断代证实。笔者于2019年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研修班” 时有幸听闻这一精彩论述。这一研究结果,与南怀瑾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11】

图片

4200年前正处于尧帝时代,据相关研究认为,黄帝于4700年前下令编撰《内经》,由于这一工程实在浩大,黄帝死后未能完成,便交托于颛顼……直至尧帝时代仍未完成《内经》的编撰。成书后不幸在战火的浩劫中遗散,至唐·王冰时,缺漏甚多,已无法补全,不得已以师之秘传《阴阳大论》补之,遂成今日之通行本《黄帝内经》。

04


人体阳气的循行路线

人体就是一团篝火,以三阳之火燃三阴之水。

篝火中燃烧得最旺的一点,正是命门。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这样讲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关于命门真火,历代医家都不乏精彩论述,篇幅所限,只能作简单介绍,读者诸君若是感兴趣,可以再做进一步学习、研究,这里主要讲阳气的循行路线。

图片

第一条路线走形体(躯壳),真阳从命门发出,沿脊柱上行,贯通整条督脉,流经全身骨骼,再渗透到筋脉、肌肉、皮毛,温煦全身。第二条路线走脏腑,阳气从命门发出,先走脾胃,【12】从脾胃向东南西北四藏布散,【13】沿经络循行,到达全身各处,最终与五体(皮肉筋骨脉)的阳气汇合,流散于体表。

人体阳气的循行路线对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核心要诀是“经络为川,肠胃为海,海纳百川。”【14】遇到病症,先判断问题出在躯壳,还是出在脏腑,如果问题出在躯壳(局部),小溪流出现了问题,针灸立竿见影;如果问题出在脏腑,整片大海都出了问题,就需要中药漫灌来改变机体的环境。倘若不加辨别地施以治疗,动不动就熬一大锅中药,最终只能徒增患者负担,换来患者怨声载道。

图片

结语

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无尽的宝藏,中医学正是其中的璀璨明珠。越是潜心研究、深入了解,越会被她的魅力所折服,越能发觉民族文化的深奥与伟大。愿未来能有更多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加入这一行列,为传承、发展祖国医学谱写新的篇章。

图片

参考资料

【1】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南北朝时期民歌 选自《乐府诗集》

【2】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3】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吕氏春秋·有始》

【4】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素问·天元纪大论》

【5】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为天地生成数。其它口诀还有“三八寅卯木”“四九庚辛金”等,篇幅所限,不再赘述,读者若感兴趣可以做进一步了解、研究。

【6】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类经·藏象类》

【7】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8】高浩宇,说不尽的太极图,泰山学者论坛暨第四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2019.

【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10】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1】《黄帝内经》是黄帝为了生命科学,请教医学老师的对话记录。这一本书考据者有所怀疑,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闹的;外国人更要批评,认为这本书的内文不是上古的,好像汉朝以后魏晋的文章那么漂亮。上古时期会有这样好的文章吗?看来学者要把自己的祖宗看瘪了。这个属于考据学,我一辈子注重考据,但不赞成考据。考据学要注意学问,但是不要迷信。——《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12】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李可

【13】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转,轴停轮止。——彭子益

【14】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