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在与不少校长、教师谈学校的教学改善时,我总是会跟他们分享这样的观点,少谈乃至不谈生源质量如何。因为一所学校的生源质量至少在现阶段(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可能是如今这个状况,弄不好还可能进一步下滑)是很难改变的。从学校层面讲,对不少教师需反复强调尽可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降低一点教学难度,找到适合本校学生群体的教学起点,如此,教学才可能具备针对性,提升有效性。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其他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之所以有效,取决于他们的教学理解,尤其是思维方式,这些往往决定了他的教学行为。为什么一些老师的教学看上去也是有章法的,但学生实际上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对这些章法是一知半解的。 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的有效回应。教师的教学理解很大程度上促成其对学生需求的回应。如果一个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教,很少甚至几乎不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其中,无论自己讲得如何投入,学生也很难有所收获。因材施教,区别要求是一种回应式教学,一种从具体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理应有不同的回应方式,有的只需要提醒,有的可能需要具体的指导,有的则更多地需要鼓励,对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则更多地是要督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