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 腓特烈二世挑战教权,一生被开除教籍四次

 襄子的箱子 2021-11-25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系统而全面的西方史内容

只有我这有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213 篇文章

十字东征】第 36 篇文章

第六次东征,腓特烈二世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耶路撒冷,按理说应该是一场大胜利,但是,教皇格列高利却认为这是一场奇耻大辱,就连穆斯林这边也并不看好第六次东征。

穆斯林是yi教徒,都是该死之人,岂能跟他们和谈?基督徒,一定要通过与穆斯林战斗、通过流血,将穆斯林驱赶出耶路撒冷!

在教皇及其他神职人员眼里,腓特烈成了与yi教徒媾和的叛徒!

因此,教皇立即发兵西西里,他以为腓特烈在被开除两次教籍之后会薄如蝉翼般一触即溃,可谁料,当腓特烈率军回来的时候,教皇才发现原来薄如蝉翼的是自己。

最终,双方于1230年达成了休战,这一年的9月1日,两人相互拥吻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这被称为“和平之吻”。

然而,大家也都知道,这种看似和平的局面都是短暂的,都有如水中镜月般脆弱。

1231年,腓特烈在之前《卡普亚宪章》的基础上颁布了《梅尔菲宪章》,他立志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全章总共分为3卷,260条,其中大量条例都透露出了政教分离的明确主张。

在教皇以及绝大部分信徒眼里,上帝是不会犯错的,那么作为上帝的人间代言人——教皇也是不会犯错的。格列高利九世的叔叔英诺森三世就曾提出“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的主张,并且一直以来,教皇对于整个西欧都拥有处置权,在当时来看,没有人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教会手上握有“word”,从一方面来讲,牢牢抓住了司法权,而腓特烈却独树一帜,将教会法排除在外,他的理想是复兴罗马时期的罗马法精神,建立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同时期,腓特烈与法王腓力二世在把封建社会转向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国家的目的很相似,但手段却不同。

腓力脑中的君主政体国家是通过吸收封建诸侯的领土来扩大国王的直辖领地,而腓特烈的君主政体国家却是基于法律的君主政体。

在罗马法中,即使被起诉,只要没有证据证实就不会被叛有罪,简而言之一句话:“要判我有罪,请拿出证明我有罪的证据。”

在教会法中,一旦被起诉就是有罪,被起诉后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进行反证,则可以判其无罪,简而言之一句话:“要证明你无罪,请拿出证明你无罪的证据。”

关于被诉人士的上诉权,罗马法和《梅尔菲宪章》都明确予以承认,并且上诉的对象是皇帝,皇帝一般作为第三方,既不是被诉方,也不是上诉方,算是挺公正的了。但是在教会法中嘛,上诉权就是个摆设,难道您上诉的对象是上帝?请问您是要质疑伟大上帝会犯错吗?

完蛋了,此人内心不虔诚,罪加一等,竟敢质疑上帝?直接拖出去烧了吧。

或者说,您觉得您没错,然后向上帝上诉,请问上帝在哪呢?上帝不会在人间轻易出现,那么就得找上帝的人间代言人,也就是教皇。问题来了,教会法中,判决您有罪的就是教皇啊。

另外,请大家记住一点,腓特烈反对教皇,最重要的不是要去推翻他,也不是要将皇权凌驾于教权之上,而是要彻底实现政教分离的为政方针。

毋宁说,腓特烈虽是一个中世纪的人,但他的思想与想法已经可以与之后的文艺复兴所媲美,当然,同时期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叫方济各的教士,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之后讲。

面对腓特烈的挑衅,教皇于同年开创了yi端裁判所(宗教裁判所),专门用来裁判那些基督教世界里的yi端。裁判所最早的雏形,还是英诺森三世为了对抗阿尔比清洁派教徒的时候设立出来的审查机制,在格列高利九世这里正式诞生。

罗马教廷一直以来就握有强有力的司法权,理论上,他可以对所有基督徒进行问罪审判,因此,对于腓特烈提出来的“依法治国”概念,教皇打心眼里就很排斥。

宗教裁判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诟病,但有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后人可能妖魔化了它,基督对于西方来讲,一直以来就是一种提供凝聚力的东西,在现代文明思想还未诞生之前,凝聚力对于一个政权,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讲都至关重要。

在中世纪的欧洲被视为yi端,就像在古代中国被视为谋反,如此看来,也能明白许多。

2000年的千禧年,罗马教宗若望-保禄一世正式为先前的宗教裁判所向世人道歉,另外,他也是自1054年东西方教会分裂之后,第一个拜访东正教的教宗,并且,还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天主教洗劫君士坦丁堡之事而道歉。

反观某个国家(具体名字忘了,想不起来了,大家帮忙回忆一下),看看,这就是差距!

1234年,教皇支持腓特烈留在德意志当国王的儿子亨利七世反对自己的父亲,腓特烈很快就扑灭了叛乱,并于1235年将亨利扔进了西西里的监狱。(亨利后来自杀了)

而后,腓特烈开始对教皇发难,1236年,他对意大利的“教皇派”城市动手了,之前我也说过,意大利是一个松散的城市群组成的地区,其中有支持教皇的“教皇派”,喜欢自由,喜欢自治,不喜欢中央集权;另一些人支持中央集权,因此称为“皇帝派”。

面对腓特烈二世的进攻,意大利北部的城市以米兰为首,组建了第二次伦巴第同盟。第一次伦巴第同盟,还是为了对抗腓特烈一世。

在1236年与1237年之间,腓特烈与伦巴第同盟进行了决战,在科特努瓦战役中,腓特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大胜。腓特烈的名声也如日中天,冉冉升起在整个西欧上空,伦巴第同盟眼看就要瓦解,腓特烈眼看就要完整统一德意志和意大利,届时,教皇就真的只剩下夹心了。

所谓历史,便是很多时候貌似就要一锤定音,可总有意外发生,腓特烈在1238年7月11日围攻布雷西亚的时候遭遇了失败,这使得伦巴第同盟再一次捡回了信心,教皇也送来了新的支援,腓特烈前进的步伐迅速放缓下来。

在这期间,教皇第三次将腓特烈开除教籍。

1240年,腓特烈再次挑战教皇,于格洛里亚海战役中将高级神职人员一网打尽。

1241年,重磅消息传来,有一支蒙古大军正在向着意大利奔赴而来,这是蒙古帝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西征,此时的腓特烈,派去了一部分兵力去支援奥地利,自己则依旧与北意大利人作战。

既然蒙古人有第二次西征,那么第一次西征呢?第一次西征还是在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好,现在就让我们来一个乾坤大挪移,将视野放到蒙古大草原上吧,来看一看蒙古人的崛起。

下期再见!下期开始,要进入本系列中的小系列【蒙古帝国的崛起】。

目前【西方大通史】已更完四个系列(点击文字可查看目录),请君品鉴:

1.【文明之初】

2.【光荣希腊】

3.【伟大罗马】

4.【基督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