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语文·张敏教学设计】爱的真相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

 傻丫头oq9h5f23 2021-11-25
◎张 敏

图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熟读成诵,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感悟诗歌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3.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教学设计】

活动一:检查预习,交流独学成果

1.说说你对《诗经》的了解,师生相互补充

屏显——《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称《诗》或《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是古人对《诗经》的艺术总结。

 (学生笔记,记忆文学常识要点)

2.请同学展示文言积累卡,找出你认为同学可能忽略的两到三个重要的词语。

——生读课文,圈画疑难字词。梳理出本课的古今异议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齐读记忆,疏通诗意。

活动二:反复诵读,感悟重章叠句

1.读准字音,读准二二拍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自读感受;

2.读出重章叠句,并画出重复的语句,体会一咏三叹的回环旋律之美——齐读感悟;

3.走进文本,描述内容——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从雎鸠、荇菜这些洲上之物即景生情,表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后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同桌互述,个别展示,人人过关。)

活动三:细节品读,感悟诗经表达

1.悟读:从内容上看,《关雎》是一首         诗,属于《诗经》中      的(风、雅、颂)部分,因为                                           。

2.《关雎》既然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诗歌开头不直接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是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这属于什么写法?

——比兴手法的运用,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开头,由眼前之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慕之情,渲染出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3.诗中反复描写窈窕淑女采摘荇菜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以荇菜的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荐菜既得而“采之”“笔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反复描写在于寄托深远,并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以“我从      这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的句式,说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叠音之美,音律之美,回环之美,比兴之美,情感之美,人物之美)然后展示交流。

活动四:悟诗察己,了解爱的真相(课堂实录)

师:结合诗中大意,请问诗中男子有没有追求到心中的淑女?为什么?

生:应该没有追求到,最后一节的“钟鼓乐之”,是男子想象中的画面。

师:为了追求心中的淑女,男子作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追到手?

生:男子“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讨她开心。可能是窈窕淑女对另一半的要求很高吧!

师:大家看,难怪说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就连男子向女子爱情表白的传统,依然穿越千年沿用至今。看来,我们学诗经,男生还学到追求女生的秘笈啊!

可,这么浪漫的“求婚”,人家“窈窕淑女”为什么还是不答应呢?

生:很可能,这名男子不是这位淑女心中的“君子”。

师:嗯,有道理。那请我们女生,猜想一下这位淑女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也请我们男生,形容一下你们心目中想追求的“窈窕淑女”的模样?

(教室里顿时像炸锅一般热闹起来,前后左右的孩子异常兴奋的议论纷纷)

师:为了更有说服力,请各组选派一名男,女生在黑板上把小组讨论的结果用四字词写下来。(孩子们毫不羞涩,争先恐后)

黑板显示:

男生写下的词一般是:文静端庄,美丽大方,亲切温柔,闭月羞花等等等等

女生写下的词一般是:气宇轩昂,绅士风度,勇敢担当,乐于助人等等等等

师:同学们对未来另一半的期待很美好。那么,请大家用这些词对照一下自己,女生们,你具有淑女的哪几项特征?男生们,你具备君子的哪几项特征?

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

师:诗中男子对“窈窕淑女”,可谓是一见钟情,并且用情很真,也很深。即使是“寤寐思服”依旧是“辗转反侧”“求之不得”。可见,爱的真相不仅仅是“真爱”,还需要“匹配”, 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门当户对”。

我们的祖先早在《诗经》时代,就道出了爱的真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我们要求另一半是淑女或君子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否具备对方所要求的品行呢?

我非常赞同大家对未来另一半的完美期待,但是我们更要明白“爱的真相”——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有资格匹配更好的Ta,才可能拥有完美的爱情。

所以,同学们,学习就是不断修炼和完善自我的徢径,尽可能让我们自身变得更优秀,我们才有底气选择更好的人生!

图片

作者简介:张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荆楚名家培养对象,省“教研名师”,市教坛名师,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潜心育人,笔耕不辍,在《中国教师报》《语文世界》《湖北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优秀课例、课件及教学设计获省市县各级奖项近50次。践行的教育格言: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