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51):尊道贵德 | 修养玄德的心法3:观照(中)

 道德经学用 2021-11-25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分享《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尊道贵德》;同时,结合静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静坐引领

现在,请您坐好,保持中正,面带微笑。然后,用“虚灵顶劲、垂帘正视、卷舌藏喉、松腰竖脊”的身法来调整一下姿态。

昨天,我们分享了修养玄德的第三个心法“观照”的第一部分,重点讲了“观想”是“观照”的基础。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观照”的第二部分:观照的作用。

这个心法来自《道德经》第十章中所说的“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简单说,观照就像修“镜子的智慧”。

镜子的智慧是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如果您去照镜子,镜前出现什么,镜中就再现什么,绝不会有增减;镜前走过什么,镜子既不期待,也不挽留;镜前若空空如也,那镜中也空无一物。如果内修到这个程度,修道就达到极高的境界了!

人往往只能看见别人,而看不到自己;只能看见表相,却看不到内心。这是因为正念不够,心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就像清澈的镜子洒满灰尘,就无法照见真相了。而看不到真相,人就找不到答案,也解决不了问题,烦恼就会四处蔓延,想要静心是不可能的。

而“观照”就是内心清澈到了“玄鉴”的程度,像一面无形之镜,达到了“我知道”的状态,这就是“明”的境界,也就是对什么都清清楚楚。此时,若有人来问问题,他无需思索,答案就自动现前;如果他想做什么,也无需纠结,方向就在他心里。

观照是门科学,也是一种修心养性、凝神静气的法门。

但观照不能靠别人,必须靠自己,要把自己的真心、善心、定心全部激发出来,以这些正念来观照自己,这样才能得到人生的圆满。

人都有自私心,如果没把自私心观照好,怎么会有天下为公的无我心呢?人都有忌妒心,如果没把忌妒心观照好,怎么能有成就他人的真诚心呢?我们心里那些成见、执着、傲慢、愤怒、冷漠等情绪,其实都是没有观照好自心的表现。如果不对心田勤加照拂(fú),放任心中藏污纳垢,既会让自己百病丛生,又将让关系紧张疏离,我们还怎么感受幸福、实现梦想、担当使命呢?

观照,是一种极高的智慧,这是可以激发出来的。人生中,只有那些能静得下心、稳得住情绪的人,才能看清真相、理顺关系。这是因为他内心清静无欲,所以各个感官的观照能力都极其强大,以至于每次都能作出正确选择。成长的路上最重要的不是看清别人,而是看清自己,这样才能不断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关于这个心法的第三部分“如何进行观照”,我们将在明天为大家详尽介绍。请记得:今天的静坐要点是“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原文诵读

现在,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尊道贵德》。这一章的原文是: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以道为镜

本章重点讲,天下所有的“成”,无论是一样事物的成形,还是一个人的成事,都要经历“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四个过程,这也是成功人生的四味大药。

道为创造,为生养;有阴阳,也有变化。“阳”代表生长和增加,“阴”代表消退和减少。这两股力量互相扭合,才共同形成了我们眼中的这个二元世界。按照道来为人处世就是德。有德,代表增加和积累,这是阳的力量;反过来,如果缺德,就代表减少和消耗,这是阴的力量。当德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量变蜕变为质变,出现下一步的“物形之”。

“物形之”意味着没有一种成功是在舒适区里等出来的。所以,一旦“道生之,德蓄之”的目标确立,那么有条件,我们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样才能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一个人再有能力,如果不懂得顺势、造势、把握大势,也很难成就一番功业。这个“势”就是生命的大爱磁场,磁场越大,成功的惯性也越大!

老子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生长的四个阶段,是为了唤醒每个人内在的本源力量,让我们明白:要想过好这一生,必须懂得“尊道贵德”。因为,宇宙的根源是道,人类的本性是德,道德就是连接本源、执行规律、亮化品质的生命过程。

第五十一章《尊道贵德》中有三条规律:

规律一:成功人生自有良方,其中“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四味药最重要。

规律二:人只有调整好自己的节奏去适应自然,而不可能让大自然来适应你。

规律三:玄德是在不被世人所知的情况下,默默发自内心真心,为天地万物、为众生所做的大善行。

这个世上,有一种不可见的自然现象,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能量纠缠。人和人之间,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关系,就是聚和散的关系,这是规律使然。一切存在必有道理,若想从失败、匮乏、局限、苦难中解放出来,就先要从理上追寻道,明理才能归道。道不是用名号堆砌成的,道是要我们脚踏实地走出来的。

快乐农夫

接下来,请您继续保持静坐的状态,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快乐农夫冥想”。

冥想是对宇宙下订单,因为“心不唤物,物不至”——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自己。只有在内心种下希望的种子,我们才会向着光明奋力奔跑。

第五十一章的快乐农夫冥想是: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我是一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的人。我是无限的爱、无限的光、无限的创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把爱传出去!

结束语

全人类需要静心,全世界需要静心!

宇宙的本源是道,道的力量是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微小之中,也存在于广大之中。要汲取道的力量,只有靠“守柔守母”。我们学用《道德经》的目的就是:追索本源,不离起源;不向外追逐,不迷失自性;这样,才能去除私欲与妄见的蔽障,增强与天地自然的联接。

学用《道德经》的目的是实修——是福德的实修;是自在圆满的实修;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修。而且,修福德是永无止境的,不修就会坐吃山空。

怎么修?道德是照亮自己的明灯,而不是呵斥别人的鞭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运用好看不见的心灵力量——我们虽然看似生活在相同的物质世界中,但却各自活在不同的精神领域里。谁能掌握这份“无”的力量,谁就拥有幸福和自在。

现在,就让我们燃起心香一炷,共同祈祷:

祖国安平泰!世界安平泰!地球安平泰!万物众生安平泰!

谢谢您,今天的“走进道德经”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明晚九点,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