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三)

 大能猫的天地 2021-11-26

第四讲 夏商周的同步发展和夏人共主

   甲骨文记录里武丁时代就有“周”的出现了,这距离商朝灭亡还有两百年呢,所以夏商周并不是像明清易代一样,是共存的。

   共主。当年为了找夏挖到了二里头,偃师这个地方古称“西亳”,商朝的都城就叫亳,所以主持豫西考古的徐旭生认为这是一个早商的遗址。从夏到商,在偃师这个地方呈现了强烈的延续性,是不是可能这个地方既是夏、也是商,从夏变成了商,这个地方还是这个地方,夏人没有灭亡,只不过共主变成了商。

    夏商周。中国古代国家的成立是东边的商、中间的夏、西边的周三个区域、三种文化互动的结果。河南龙山文化演变成二里头、夏;陕西龙山文化发展出周;商人起源目前不明确,山东龙山文化和商相似,但跟商人的发迹地点对不上,合理推测,商人一部分起源于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 ,一部分来自河姆渡文化和湖熟文化,所以商比夏周热闹。

   所以我们看神话,夏商周始祖都是黄帝的后代,夏的始祖鲧、禹,商的始祖契、周的始祖稷,都是舜时代的官,是同时代人。

   中国国家起源的实际情况。从人类学上讲,clan(宗族)往往有后来的建构。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皇帝始祖的一元传说很可能是三个族群后来互相融合找到的一种模式。就是中国实际上是三个先进文明之间竞争产生的,这才是我们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个辉煌的国家组织国家制度和相对应文明的原因。

   社会分化。其实生产工具并没有变,我国并没有真正的青铜时代,那么为什么突然间就创造出文明了,因为出现了阶级分化,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才能挥霍。

   如何获得共主地位。商人很有可能靠青铜器及其通天地功能崛起的,这里的通灵实际上就是自己的祖先。我们推测夏人获得共主地位很有可能是建筑优势,比如版筑法。之后周为了破除商已经建立的套路,又提出了“天”,否定商人的祖先优势。

     第五讲 聚落、建筑与共主更迭

     夯土。公元前2300年-2000年,出现大量夯土遗迹,合理解释就是这时出现了大量被压迫的人力,这些人是被掠夺来的,掠夺的结果是用来筑成防止别人的掠夺。

     宫室。二里头一号宫殿是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一块夯土宫室遗址,中国的宫室建筑从夏朝开始一些根本元素一直没变。夏、商的宫室一般都有奠基坑,像郑州商城就是人殉。

    城墙林立。夏商周三代是普遍城墙化的时代。而“国”这个字最早就是为了区分城里和城外人的,《孟子》有“国人皆可杀”,并不是全国的人都该杀。

    氏族。甲骨文应该是有比较长的演进系统的,可能早商文化压在黄河地下了,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从甲骨文来看,中国文字是从氏族名称、氏族标示发源的。包括金文也能看出来保留了高度的图画性,符号印记都和家族氏族有关。

    古籍里明白写着,墙内是“城”,墙外是“野”,“野”外叫“林”,“林”外是“郁”,这不仅是地理的系统,也是氏族的系统,用血缘关系来表示身份和居住位置。周人翦商,就是靠将地理空间和氏族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用氏族力量罗致人才。周有“祖甲改革”,就是创造了“周祭”,靠亲缘、联姻、亲族关系建立一套有弹性的伙伴系统。

第六讲 中国古代文字与古代信仰

   文字系统的发明。有了文字才能承载复杂的信息,依靠记录学习让文化传播更快。埃及的象形文字虽然像画,但却是表音的。

   中国古代文字的特殊。所以中国文字没有走向单纯的表音道路是独特的。

    中国文字掌握需要更大的投入就令它有更强烈的阶级划分意义,也给文字附加了许多意义,比如会有“敬字亭”。

    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大概是在公元前1700年到1100年商王室使用的文字,四万多片甲骨整理出四千多个字,目前能辨识两千个。甲骨文除了用来占卜是否当时还有其他用途?这么复杂的一套系统是否只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使用,今天我们还无法解释。

   甲骨文的发现。龙骨就是动物化石,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壳隆起一代容易出产的,在河南地区发现了龙骨就不太寻常。

   甲骨文的内容。只在和商人有关的遗址中才有卜甲、剩下的只有卜骨。卜骨可能不是商人发明的,他们选择龟甲作为神谕的主要媒介,因为海龟产自海边,表明商人可能起源于东方,并且到了中原只有仍然有畅通的渠道获得资源。

   甲骨文与氏族。征兆-占-验,有一套占卜程序,技术人员叫“贞人”,实际拥有最终解释权的是王,商王其实是巫。陈梦家整理,甲骨文里有氏族名145个,这里可能就是中国文字起源的秘密。像“亚”字就是商人最亲近的氏族。

   中国文字起源推论。我们最容易随口说的名字是阿猫阿狗,氏族族徽也是非常多的象形、与大自然有关的东西。

   我们从文化人类学里看,一个族语言里“我”或者“人”的称号,通常就是其族名,比如台湾原住民有一支叫达悟人,达悟的本意就是“人”。所以族徽作为氏族的自称应该有相应的声音。

   《尚书》和《诗经》。《尚书》部分篇章佶屈聱牙到不可思议,《周易》里显然有两套不一样的文辞系统,《诗经》里是一种和声音密切的艺术,且非常好读。或许,《诗经》是最早的定声音基础的文本,这时候中国文字才有了声音,之前的内容文字和语言无法配对,也就是《周易》《尚书》里非常难的那部分。

    因为文字是在商手中形成的,走向了神秘的符号系统,而不是表音道路。而周人就是让文字和一般语言结合,甲骨文当时可能有对应的音,但估计跟咒语一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