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是什么

 空谷罗汉 2021-11-28

导读:全篇分【原文】【译文】【感悟】三部分,约1600字。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

1.【负】一说背负,一说包含,自行理解。

2.【冲】激荡

3.【气】阴阳二气

4.【强梁】强悍

5.【教父】教导人的大纲,根本

译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内含阴阳二气,阴阳合和互相激荡孕育新的生命和谐体。人们厌恶“孤家”、“寡人”、“不榖 ”这些词,而侯王们却以此自称。

所以,任何事物表面上看来受损,实际却是得益;表面上看来得益,实际却在受损。上古之人教导我的道理,我也拿来转教别人:“强悍的人不得好死。”我将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根本。

42.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是什么

感悟:一二三是什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二三”分别指什么,众说纷纭。我们能从通篇得知老子推崇周文王治理的国家,而周文王又演化了《周易》,所以有一种解读是“一二三”分别指太极、阴阳和第三者(别误会,“三”这个字不好翻,可理解为阴阳合和而产生的产物)。

【猜测一】“三”是未成万物之形的种子胎盘

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注:孔颖达是唐朝十八学士之一,孔子第三十一世孙,著有著作《五经正义》)

易有太极(即太初,太一),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

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天文训》》

照《淮南子》的解释, “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而生的“孩子”,但这孩子还不是“万物”,因为“三生万物”,我斗胆自我理解一下,是不是有种十月怀胎的意味?“三”就是胎盘,是种子,有了“万物”的根,却还未成万物的形,等成了形,也就产生了万物。

42.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是什么

【猜测二】“道、一、二、三、万物”对应“道、无、天地、有、万物”

我又试图用的“有无”来理解,由“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推出“无-有-万物”。那么“三”就是“有”,“二”就是“无”,那“一”又是什么?

三十九章描述过“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可见“一”就是道,那“道”不是生了“一”吗?绕半天还是没绕出来,唯一知道的就是“一二三”都是“道”就对了。

又从和,可得出道是天地的母,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母,推出“道-无-天地-有-万物”。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

学一下老子的话,“吾不知三为何物,强字之曰有”。

  • 道、一、二 、三、 万物
  • 道、无、天地、有、万物

是不是特无聊?仅代表个人意见,都是我瞎猜的。理科脑喜欢用公式推演。

42.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是什么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主要争议在于“负”字,有人翻成“背阴朝阳”,有人认为是“万物包含阴阳二气”。

我以为都是对的,时刻谨记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事物朝着一个方向或者对立的方向一直发展,最终的结局就是周而复始,返本归初或者朝对立面转化。道运动的本质就是一种相反和复归的统一。“反”也是“返”,“背负”也是“抱负”。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句更像是四十八章那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铺垫。用糙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吃亏就是便宜”,越损越吃亏越有益,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感谢阅读|点赞|收藏|分享|评价的朋友

欢迎关注@道心者

每日一章道德经,17点准时更新。

写在最后的话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道德经》版本众多,笔者‬作为初学者,先用传世本读一遍,以学习悟道为重,不纠字眼,学下来再说。

译文是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自己理解翻译而成。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茫茫人海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样爱好之人,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