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一门跨越千年的管理课

 渐华 2021-11-28

全文共2932字,阅读约5分钟。

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函谷关。

前东周国的国家档案馆及图书馆馆长李耳(老子)因为国家不断的衰落,在深感自己也无力回天后决定出关隐居。

在关卡,一个叫“喜”的守关总兵认出了他。在得知老先生隐居的想法后,喜恳求老子把他的思想记录下来,让大家学习。

这一拦,不仅意味着《道德经》横空出世,更让老子智慧留存下来,成为中国三大哲学基础之一,现代管理思路的源泉。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管理的根本性思考

近年,国内借鉴了大量西方的管理方法、技巧和工具。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这些工具的确能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大幅提升我们的管理效率。

但是当经济发展开始减速,当“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的价值观转变,这也意味着人们的底层需求变了。

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那么“我必须”就不再能作为前进的主要动力。让人感觉好像一夜之间,各种“队伍不好带了”等类似的声音突然就开始弥漫,对于“内卷”的情绪也充斥着网络。

文章图片4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似乎不得不从急躁中静下心来,去认真地思考: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如何带好一支队伍……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员工的善意,让员工能干,并且想干”。其实对于这个根本性问题,老子在两千年前就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老子看来,好的领导者需要洞穿管理的本质,做到通达事理。领导者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士、侯王、圣人。

文章图片5

虽然时间已经走过两千年,当时所定义的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已经不能跟现代管理岗位直接做对应,但其针对领导者的根本性思考,就还是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老子对于不同层次领导者的描述中体会和领悟管理之“道”。

文章图片6

士:基层领导者

士是老子定义的基层领导者,在他眼中,一个好的士需要具备六种品质。

第一,谨慎,'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犹和豫是两种动物,像豫走到冰面上一样小心,像犹环顾四周防止有人偷袭。只有时刻保持谨慎,才不会再关键时刻掉链子。

第二,严肃(公共场合),'俨兮,其若客'。如果大事当前而不能端正举止甚至言行轻浮,这样的人能让上级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吗?

第三,温暖。'涣兮,若冰之将释'。说话做事,要像能把冰融化一样。尤其是讲话,一定要谨慎温暖,因为语言有时候是一把利剑,直戳人心。语言造成的伤害就像钉子钉在墙上,你把钉子拔出来,那个眼还在,很难愈合。

文章图片7

第四,厚道。“敦兮,其若朴”。如果一个领导者,凡事都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最前方,什么好处都自己占尽,长此以往还会有人愿意真心跟随吗?

一个懂得分享的领导者才能聚拢团队,凝聚人心,取得组织最终的胜利。

第五,宽容。“旷兮,其若谷”。一个领导者需要有格局,能够容人,不要看人不顺眼,人家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对。还要能够容事,事与愿违的时候先进行自我反思。

第六,和谐、融入。'浑兮其若浊'。不涉及原则问题上,不要非黑即白,不要非此即彼。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侯王:高层次的领导者

第一个要求还是厚道。老子讲“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位置越高就越需要有朴实厚道的品质,需要持续付出且不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真心别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还重要,才能让人死心塌地的跟随。

第二要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讲的无为,指的是去人为,'人'和'为'合到一起就是'伪'字。

只有去伪存真,摒弃过度的欲望、泛滥的情绪和过分的自私,回归事物本身,才可能更好的把事做好。

碧桂园集团曾提出“三个回归”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回归生意的本质”,摒弃无谓的行为和繁琐的管理,直击核心,才能把组织经营好。

文章图片10

第三是不要身居高位后迷失自我。“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

古时候皇帝自称'孤'、'寡人'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变成孤家寡人,没有群众的支持何来领导者;没有牢靠的基础,站得越高倒得也越快。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因为脱离群众,上位后沉迷权欲、放纵自我,最终“引火自焚”。

文章图片11

被誉为当代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写到了对领导者的要求,核心观点就是德重于才。

“违规违法的精英们,他们都具备出色的才干,也有热情及使命感,付出的努力也在常人之上。但关键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很可惜,他们的能力和努力无法用于正道。他们的错误不仅危害社会,也给自己套上了绞索。

这里所讲的思维方式是指人生态度,就是哲学、思想、伦理观等,也可以说是包括上述各项在内的“人格”。而谦虚这项品德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人格扭曲,或者人格邪恶,不管能力多强、热情多高,带来的结果都是负值。

文章图片12

圣人:最高层次的领导者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作为最高层次的领导者,不是上位来享福的,更不是来耀武扬威、放纵自己想掌控别人的人生。在越高的位子,就越要承受更多的压力,直接面对更多的困难。

这条道路,是寂寞却布满荆棘的。

文章图片13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有这么一个人。他凭借个人的智慧和意志,带领大家不断的冲锋陷阵,主动承担最艰苦的任务。

有成果了又不居功自傲,把功劳都说成是大家的。有什么好处都第一时间与团队共享,对人好,对社会好,追随他的人却心甘情愿地为之全身心付出。

对于万物来说,这个人叫'天';对于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圣人'。

文章图片14

管理的核心:不在于巧,而在于诚

永远说“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这是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对区域总裁的要求。

任何时候,我们希望的领导者都不是一个只愿意躲在队伍的后方隔空指挥的人;每个领导者都应该在各自所处的位置上,为所当为。

永远冲在队伍的最前头,就像一面旗帜,让身后的人看到方向。如果一个领导者,每到关键时刻不仅没有挺身而出,失败了还只会甩锅下属,那还会有人愿意真心追随吗?

文章图片15

为何聪明不是领导者最关键的素质?

换句话说,你愿意被什么样的人领导?

你心中的答案是不是这样?这个人:

不是极致聪明,但是厚道;

要平易近人,不耀武扬威;

公平公正,不以权谋私;

笃信真诚并且一生践行;

能为人着想,不自私自利;

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带团队把事做好。

很多时候当有机会走上管理的岗位,权力、名声、利益也总是随之而来,这些私欲的诱惑是如此的大,人们总是一不小心就被冲昏了头。

其实,在这些名利面前如果我们能回归初心,想一想当自己还是一个小兵的时候,最希望自己的领导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就得到了如何做好一个领导者的答案吗?

一个领导者,最可怕的事就是回头时候,发现空无一人。

结语

《大学》曾言,'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归本质的思考,得到答案往往是不难的。我们都知道好的领导者需要的不是机巧而是真诚,但是在这条登上山顶的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诱惑,或让你回头,或让你转向。

以诚为本,知行合一。只有得到答案之后矢志不渝的坚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才有可能成为站在山顶那个人。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