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酒

 荷包蛋98 2021-11-29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透过这首诗,依稀看到古人焦急又渴望的眼神,闻到若有若无的米酒甜香。

    当新米收上来后,丈人家就要开始酿米酒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酿酒就用新糯米。丈母往往先算好今年要办的大事,计算出大概要用做多少斤米。比如大舅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作为姑妈要请侄子;三姨家女儿去年结婚,今年作为姨妈要请新外甥女婿上门……

    丈人将这些淘洗干净的糯米放在水里浸泡一整天,就可以上锅蒸了。一般的锅子是不行的,而需要在烧柴的大灶上架上大蒸笼,因为上百斤的糯米要蒸熟、蒸透是很要些功夫的。烧灶的稻柴和茅柴是早就准备好的。大灶边上是孩子爱去的地方,看着火苗舔着墨黑的锅底,闻着柴草发出的香味,还能不时地向灶堂里扔进一个柴把子,这要比学钢琴、学电脑有趣得多。

     当烟囱里的青烟淡到若有若无的时候,糯米就蒸熟了。这时候,一般都由丈母亲自动手,将蒸笼里的糯米饭倒进一个竹匾里,匾下放着水桶。她一手拿瓢往米饭上浇冷水,一手不断翻动,还时不时地用手背往糯米饭上靠一下,感觉它的温度。做酒,温度的控制是关键,饭太热则酒易酸;饭太冷则酒难成。要恰倒好处只有凭经验了。当糯米饭凉到差不多了,就把碾碎的酒曲掺和进去搅拌均匀,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要是拿支温度计东量西量,可能很快掌握科学数据,但是当时一定大煞风景。把这些糯米饭倒进大缸按拍紧实了。为了将来好舀酒,还要在当中抠一个洞,把竹沥子插进去。然后将凉糯米饭沥下来的温水,按照一定比例掺进缸里就可以封缸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酝酿,打开缸盖,酒酿的香味就弥漫了整个屋子。竹沥子当中就积存了浓浓的酒卤子。舀上小半碗,一口气喝下,那甜甜的滋味,真的沁人心脾。这酒卤一般是不舍得喝的,一碗酒卤顶三碗米酒呢!我做“新女婿”的时候,到丈人家吃饭,一气喝了三碗。等酒酿进一步发酵,看到米和缸壁稍稍脱开的时候,就要“破水”了。就是再往缸里一边加水,一边将整块的酒酿捣成鸡蛋大小的碎块,再把缸盖好封上。当夜静的时候,在酒缸里会传出悉悉索索如秋蟹爬沙的声音。

    一个月后,真正的米酒就酿成了。

    米酒,入喉顺滑,滋味绵长,后劲极大。稍微嘴馋一些,多喝了一两碗就会醉得一塌糊涂。喝米酒醉后,不象喝其他酒,睡一觉就好了,它能醉人好几天。

    这样的酒可以一直喝到来年开春赶集的时候。“集” 也许是古代社日的进化吧。本来是一种商业形式,现在它的商业因数越来越少了,而成了一个走亲访友的日子。

    在那一天的聚会,亲友一般都要“留饭”。饭桌上是少不了米酒的。难得一聚的亲戚们在寒暄之余,品评这米酒的品质是不可少的话题。而当“桑拓影斜村社散”时,“家家扶得醉人归”就是常见的景象了。2005.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