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老人“老糊涂、爱骂人”的方子!送天下儿女,暖万家灯火

 繁星1 2021-11-30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老年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说说,有些老年人“老糊涂、爱骂人”的问题。

读者朋友,你生活中遇上过这类人没有?本来,好好的一个人,上了年纪以后,性情忽然改变,开始多疑、暴躁,甚至有一些无中生有、不可理喻……

来吧,我给你讲一张真实的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张,当时年纪是70岁。

这个老爷子,本来身体挺好的,性格也蛮不错,总是笑容满面的。

但是从两年前开始,他忽然之间就“变”了。

图片

变成什么样了?就是特别爱生气,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发怒。有些时候,爱猜忌,比较多疑,总怀疑有人背地里对他不好,要图他的财产。另外,他睡眠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精神。

一开始,家中儿女不以为意,觉得这就是年纪大了而已。

但是后来的一件事儿,让大家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原来,有这么一次,家里儿女都来聚会,大家做了一大桌子菜。老人家坐在当中,吃得挺好。

可是,吃完饭不久,老爷子忽然破口大骂,说家中儿女不孝,连自己饿了三天三夜,也不说给做口饭吃。

大家一听,愣了:这都哪跟哪啊?咱不是刚刚吃完吗?

到这时候,家里人觉得,事情不能再等闲视之了,必须立刻就医。

结果,到医院去,老人家被确诊为老年性精神病。经过住院治疗,效果平平。

这可怎么办啊?眼看老人急躁、多疑、糊涂、健忘,大家觉得,不如去看中医。

于是,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质紫暗,舌苔垢腻,脉象沉涩。和患者对话,老人家几乎无法对答,说话含糊不清,没有逻辑,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承认自己有病。

图片

另外,老人家的记忆力特别不好,自己叫什么,在哪里住,都说不出来。面色晦暗,躁动不安。

问及家人,这才得知,来之前,老人家已经开始大小便失禁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桃仁15克,生大黄12克,甘草10克,元明粉20克(冲)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去头足蜈蚣2条,所有这些,开两剂,水三碗煎到一碗服用。

每日一剂,复渣再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之后,神志开始恢复,别人问他什么,他说得比较好了。原方不便,再进5剂,患者诸证悉平,睡眠、饮食等也都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3年的《实用医学杂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一下。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首先说,治疗这类神志疾病,中医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不一定所有人都可以治得这么好。这张案例,老实讲,确实是治疗效果特别好的个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看能否借鉴一点什么。

一言以蔽之,这个老人家的问题,在于淤血痹阻。

你看,此人脉象沉涩,舌质紫暗,你说这是不是淤血阻于脑窍的写照啊?肯定是。虽然老人家的问题,主要是神志不清。但是从舌脉角度看,他的根源,在于有淤血。脑为元神之府。淤血阻于脑窍,你说他还能正常吗?

中医就是这样见微知著的。通过舌脉,一下子察觉到患者的体内环境,然后辨别出问题的真相。

既然是这样,咱们就活血化瘀好了。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桃仁15克,生大黄12克,甘草10克,元明粉20克(冲)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去头足蜈蚣2条。

这里头,桃仁,就是活血化瘀的。元明粉和生大黄,用于泻热通便。

也许你要问了,不是说活血化瘀吗?如今泻热通便,是做啥用途?你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焦躁、易怒、爱发脾气,这是明显的热扰心神了。淤血阻滞于内,日久化为瘀热。所以说,要通腑泻热,将热邪通过后门往外排导。这就有桃核承气汤的意思了。

在这基础上,用龙骨和牡蛎来镇静安神,用茯神来安养心神,用菖蒲和远志来开窍醒神,用蜈蚣来通络,以助桃仁活血之功。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意图。

图片

等患者热瘀化解,脑窍得以通达,他的神志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了。

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其实,像这类年纪大了以后,性情改变,开始变得急躁、孤僻、易怒、焦虑、健忘的老人,在生活中数不胜数。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就是年老所致。其实,我们一定要当心,这是不是病态。淤血阻滞,元神失养,是这类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以上医案和验方,在这方面做出了详细解说,我希望你能看一遍,再看一遍。

当然,我们不能说,凡是有这方面表现的老人,都是有淤血。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所以,非专业的读者朋友,你最好能去看中医,结合四诊合参,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果确属血瘀证,那不妨用化瘀之剂来加减调治。如果不属于这症候,就得用别的办法。文老师在这里,只不过将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临床思路,告诉你。这不见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希望读者朋友能体会上文的真意,在面对疾病时,脑海中能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