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

 竹实斋 2021-12-01

1
Health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可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发热不仅指体温升高,而且还包括五心烦热等自觉症状在内。根据发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依据发热的程度又可以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过高热等。这些都是根据体温计的数值得来,古代没有较为精确的温度计,是怎么认识发热的呢?

      对于发热的认识,尤其是外感发热,记述最全面、最精准的就是《伤寒论》。在《伤寒论》中论述了发热的多种类型,更重要是每一种证型都配有治疗方法。《伤寒论》中的发热都有哪些类型呢?

1、太阳病发热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发热是太阳病常见的症状。太阳病是风寒侵袭体表,从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不适症状,最主要的有“发热、恶寒、身体酸痛”,脉象则以浮脉为主。太阳病的发热一定伴有怕冷,这才是病邪在太阳的特征性表现。

【治法】:解表退热,发散风寒。以发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太阳病分为有汗,或脉象有虚损的桂枝汤证;无汗实邪为主的麻黄汤证。此外太阳病篇尚有许多治疗发热的方剂,但治疗均以发汗解表为主。

【代表方药】:桂枝汤;麻黄汤;银翘散等。

2、阳明病发热

【症状】:壮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肺热者,咳喘胸痛,咯吐黄痰;胃热者,面赤渴饮,口苦口臭;腑热者,日晡热甚,腹胀便秘。或者身热夜甚,心烦躁动,神昏谵语,口干燥而不多饮,甚见出血症状,舌红绛,脉细数。阳明病的发热没有恶寒的现象。阳明病还有一种热型,表现为“日晡(指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发热加重,中医称之为“潮热”,因发热如潮水,定时而来。因为是阳明病的热象,所以称之为“阳明潮热”。

【治法】:清阳明病的热不能用发汗治疗,因为这种热弥散在身体的内部,发汗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甚至会出现多种变症。阳明病导致的发热只能通过清法、下法治疗,清热的方剂有白虎汤、栀子豉汤,攻下的方剂有承气汤。承气汤治疗发热,是通过通腑实现,被称之为“釜底抽薪”,使热邪没有藏身之地,跟随大便排出体外。

宣肺热,平喘止咳;清营凉血,解毒透热;清热生津,峻下热结;透热养阴,清热凉血。

【代表方药】:白虎汤;栀子豉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承气汤;犀角地黄汤。

3、少阳病发热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口苦恶心,苔薄脉弦。少阳病的发热,比之太阳、阳明更有特点。少阳病的发热表现为一会发热,一会怕冷,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往来寒热”是典型的少阳病的热型。邪气侵入体内则发热,邪气出于体表则恶寒。少阳病的脉象比较单纯以弦脉为主。

【治法】:解表清里,透邪外出。治疗少阳病的发热,既不能单纯发汗,又不能单纯清下,因此张仲景另立一治疗方剂,中医称之为“柴胡剂”。柴胡剂打通人体郁滞的气机,从而使邪气消除。服用小柴胡汤后,也会出汗,《伤寒论》记载服用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因为小柴胡汤可以打通人体的三焦,三焦使水液与真气运行的通道,三焦通畅,自然汗出,而非以发汗驱除邪气。

【代表方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4、少阴病发热

【症状】:少阴病是虚寒性疾病的代表,疾病到了少阴,疾病往往较为严重,因此后世有“少阴多死症”一语,提醒大家少阴病的严重程度。正是因为阳气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阳气性轻而浮,失去功能以后,阳气便表现出自己的病理性,一直向上冲,向外浮动,表现出“发热恶寒无汗”、“足冷”、“脉反沉”等表现。“身大热”即发热,虽然发热,但是病人反而觉得十分怕冷,不仅怕冷而且手脚冰凉。太阳病也有发热、恶寒,二者鉴别点主要在于脉象,脉象微弱则是真阳不足,阳气浮动,疾病便属少阴;脉象浮紧、浮缓,而不微弱,则病在太阳。治疗少阴病一定不能发汗,发汗则加快阳气散失。

【治法】:温养为主,回阳救逆。

【代表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

      此外多种疾病都会导致发热。湿病、暑病、疟疾、肠痈、黄疸等等都会导致发热,这些疾病亦可归于六经,治疗亦不外六种大法。

注意事项:

1、服药

(1)表热证病人服药:热服,稍加衣被,取遍身微汗。

(2)热势高,变化迅速者:频服法2-3剂/日,次/4-6h。热退药停,不可多服。

2、降温护理

(1)方法:物理降温(擦浴、冷敷、灌肠) 

  a、药物降温(上述口服药物之外,可以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柴胡滴鼻液)  

 b、穴位降温  

            针刺—主穴:大椎、曲池

            刮痧—腋窝、肘窝                

            放血—大椎、耳尖、十宣  

 c、擦浴:20%石膏煎液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证。 

 d、冷敷:用冰袋装入冰块,置于头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大热清退后停用。   

e、灌肠:大黄枳实汤,适用于各种外感高热者;清热灌肠汤,适用于卫分证、气分证、卫气同病之高热者。单味大黄30g或蕃泻叶30g

(2)注意点:表热证,禁用物理降温法,防止引邪入里。

3、本文各种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