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小哥花10年做3D糖雕,千年手艺惊动联合国,逼真到不敢下嘴:源于中国的技艺!

 Yuiizhang 2021-12-02

糖与刀的匠心独运,创造出最惊艳的艺术

饴细工

2020年11月,日本一家店铺外,围了一群交警。

他们的到来,倒不是因为店铺犯了什么事,而是因为这家店铺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都被热情的人群围堵地水泄不通,交通多次因此瘫痪。

小小的店铺,竟惊动了交警?

是的,这是因为在日本浅草飴細工アメシン(Ameshin)店铺,每天都有一个人在透明的橱窗里,表演糖雕艺术。

图片

只见一个无色的糖团在匠人手里不断翻转、裁形、上色。

最后就像变魔术一样,糖团成为一件晶莹剔透的工艺品。

晶莹剔透,惟妙惟肖,引得小孩嘴馋地大哭起来。

图片
图片

这门手艺,就是被称作饴细工的捏糖手艺。

图片
手塚(zhǒng新理作品

店主手塚新理,就是浅草飴細工アメシン店铺的主理人。

他从小就对手作着迷,一旦开始做手工,就必须饿到不行才会停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一开始,手塚新理做的不是饴细工,而是烟火设计师。
 
图片

“10岁的时候我就想一辈子靠着手作来生活,就像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老匠人一样,几十年苦心钻研,默默无闻,却可以一朝用一双手惊艳世人。

我所向往的正是这样的生活。”

因为环境所限制,他还不知道细工的存在,村子里多盛行做烟火,他便从众成为了一名烟火设计师。

图片

在从事烟火行业一年后,手塚新产生了动摇。

“比起耗费精力和耐心的手工制作来说,市场上需要的是更加廉价、大量的工厂烟火。”

烟火绚烂,却容不下怀着一颗纯粹之心的手作人的存在。

手塚新理果断决定辞职。

图片

父亲知道手塚新理辞职后,劝说儿子去从事细工,手塚新理不解:

什么是饴细工

图片

饴细工,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些拗口,在中国,饴细工就是糖工。

从事糖工的人,一般称之为:糖人。

图片

糖工发源于宋朝。

平安时代经僧侣传入日本,因蔗糖资源有限,这项工艺最初只供皇室专享,底层百姓,很难接触糖工

江户时代后,在日本普及,成为各大节日的常客,但因为造型单一、土气,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现在已少被人重视和提及。

图片

不过,经过父亲的点拨,手塚新理有了新的想法:

这种有着甜蜜味道的东西,如果外形上能做的丰富多彩,那就大大扩宽了糖的生命边界。

图片

身随心动。

年轻的手塚新理从此对饴细工念念不忘,但真正决定他走上这条道路的,则是另外一件事情。

图片

“我想学习饴细工,但遍地找不到老匠人,老匠人近乎消失,而年轻人漠不关心。”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

没人在乎饴细工手艺的消失。

越是如此,手塚新理的手作之心,越是热烈地燃烧。
图片

18岁,手塚新理高中毕业,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

放弃高等学府的录取名额,决心成为一名饴细工匠人。

身边很多亲朋好友都觉得无法理解,觉得他年纪轻轻就自毁前途,学校老师甚至预言,他将成为日本社会的败类和负担。

但父亲很支持他:

“大学是为了让人们更清楚自己的心想要什么,但如果你现在已经清楚,上不上大学,对你来说都可以。

父亲的一番话,令他放宽了心,于是他便一头扎进了对饴细工的钻研之中。
图片

手塚新理不是天才,他是地才。

因为饴细工的没落,他找不到前辈和资料,甚至跑去了日本几大图书馆,发现连相关文献资料都寥寥无几。

图片

无奈之下,他决定自学。

最初的自学生涯很窘迫:

他跑到周末的亲子工坊,去学习捏糖的手艺。来这里的人,都是10岁左右的小孩,唯独他一个大人,他常常感觉害羞,但好在教授小孩捏糖的姐姐温柔可人,对待他们非常耐心。

图片

学习了基本的制糖手艺之后,他开始找老师学习雕塑。

他为了系统性地学习雕塑,找到了一个大学的老教授,拜他为师后,他成功混进了大学雕塑课程,毕业时做了不少优秀雕塑,令同学们交口称赞。
图片

糖艺与雕塑的结合,便是饴细工。

饴细工的制作工具很简单,只需要一把剪刀和滚烫的糖块。

图片

糖块冷却到90度的高温,徒手捏下来一块,迅速揉搓成型。

图片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处于半融化状态的糖饴,仍有90°C的高温,稍有不慎就会将手指烫伤。

图片

糖饴冷却凝固的时间很短,不到5分钟,因此必须尽快塑形。

而塑形过程没有草稿,不能犹豫,必须争分夺秒,一旦稍有懈怠就会前功尽弃。

图片

塑形后用剪刀或者其他工具,做出具体的形状。

因为没有时间设计和修改,必须提前在心中演练过上百次,下手才能迅疾。
图片

然后等糖完全凝固后,拿起画笔,用纯天然的颜色上色,少量多次涂抹,落笔即成色。

图片

就这样,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就做好了。

鱼眼睛又大又圆,炯炯有神;鱼身晶莹剔透,鳞片波光闪闪;鱼尾细腻而生动,仿佛一放到水中,就会游动起来……

图片

逼真的外形、手作的温度、匠心的凝聚,让手塚新理痴迷其中。

为了更好地做这件事,他把被褥搬到了工作室里,一醒来就开始做糖,直到夜幕笼罩大地,也不舍得放下。

图片

受到达芬奇画鸡蛋的启发,他决定在学习饴细工的第一年里,什么都不做,每天只做一条鱼。

365天之后,他做了365条鱼。

这些鱼大小不一、形状、颜色各异,但每一个,都逼真地惊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年之约到后,他才开始尝试更丰富的造型。

青蛙、章鱼、鱿鱼、柴犬、猫咪、兔子……等等,凡是叫的上名字的动物,他都做了一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动物都活灵活现,真的让人不忍下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0后,手塚新理凭借卓越的金鱼糖工,成为日本最年轻、也是最后的饴细工匠人之一。

几乎无人可超越。

图片
图片

日本媒体称他为“糖果艺术家”。

作品在国外大受欢迎,甚至被人推荐给联合国。

图片

而他开于东京浅草区的小店,每天门庭若市。

从早上六点开始,就有人在外面排队,不惜排队三、四个小时,只为见一眼手塚新理作品的真容。

图片

有些人即便不能吃糖,也要求购他的作品放在家里欣赏。

而他亲手制作作品的工作室,更是成为了日本民众必打卡的观光点。

图片

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他把工作间做成全透明式。

只为让人们更近距离观赏清楚每一个过程和细节。

图片
图片

十年前,他备受冷落,无人理解,十年后,人人都被他的糖雕作品所惊艳。

“这做的不是糖,是艺术品。”

图片

他还和航空公司合作,推出了糖雕版本的飞机模型。

糖艺,一项千年的古老技艺,真的在他的手里,被拉长了生命的宽度和长度。

图片

糖雕,来自于中国。

但日本匠人手塚新理,却把糖雕做的如此出众。

或许,在中华传承技艺这条路上,我们缺少的不是匠人,而是像手塚新理一样真正热爱传统的灵魂。

图片

图片


时代大步向前,我们一直在与过去告别。

图片

但就怕有一天,我们自己都忘记从何而来。

留住技艺,敬重匠人,关注传统,热爱工艺,应该成为我们如今社会的常态。

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中华的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里不再孤独,得到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