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岁女孩的墓葬堪比王侯,陪葬品被禁止出境

 昵称VDGw4ffW 2021-12-05

最近小编在刷微博和抖音的时候,经常被一条1400多年前的项链刷屏:

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其上又各嵌珍珠10颗,珠光闪闪,璀璨夺目。

项链上端正中为圆形,内嵌凹刻一花角鹿的深蓝色垂珠。项链下端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左右两侧各有一圆形金饰,上镶嵌蓝色珠饰,周缘亦各镶嵌珍珠一周。鸡血石下挂一心形金饰,上镶嵌一块长达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

整条项链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再配以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中国中古史研究教授熊存瑞先生从金项链的多面金链珠及其焊接工艺、蓝珠饰上的凹雕工艺、青金石和饰环状珍珠边宝珠垂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原产于巴基斯坦或阿富汗地区。

这样一条工艺精湛,华丽镶嵌的项链竟然是一个9岁小女孩的陪葬品,而且仅仅是小女孩令人惊叹的陪葬品中一件而已!这些陪葬品有多令人惊叹呢?

当考古专家打开的她的墓穴的时候,就被石棺外的“开棺者死”几个字惊到了,这注定是个不普通的墓穴,然而棺中堪比王侯将相的陪葬规格、和那具幼小的骨骸,更加验证了墓主人身份的不平凡。

这个小孩是谁?

1957年的一个深夜,在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一队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

墓室是长方形的竖井坑,深度达2.9米。墓主人的石棺就被安置在墓室之中,石棺的造型像是一个真实的宫殿,石棺之前刻有墓志铭。石棺之内是一个微缩型的繁华宫殿,里面有着许多令人大为惊叹的随葬品。

墓室里有数目繁多的陶俑。陶俑自从魏晋以来虽说已经成为了常见的随葬品,但在这个九岁小女孩的墓葬中,却出土了84件陶俑!在石棺两侧有大量的武士俑、镇墓兽、男女仪仗俑、家畜家禽俑等,总之保护你的、伺候你的、陪你玩的小动物们都给安排上了。

隋·白瓷鸡首壶,盘口外侈,圆唇,束腰式细长颈,丰肩,鼓腹下渐收,平底,肩部一侧塑一鸡首,高冠圆目,昂首张口作啼鸣状。与之相对的一侧为直体曲颈形龙柄,龙口衔接壶口沿,瓷胎呈白色,通体施白釉,近底部无釉,表面有细冰裂纹。

不仅如此,棺内的陪葬品也令人惊叹。据当时的开棺资料记载:在棺内的殉葬品还有玉杯、骨梳、铁剪、隋五铢、鐎(jiāo)斗、漆盒等 ,足部附近的一铜钵内,装有玛瑙串珠、银指甲套、小铃、琉珀等物,另一铜盆内置有铜镜一面,镜下垫纸五层,纸黄色。在人骨颈部配有金项链,左右手各有一金手镯,又有金戒指、玉戒指、玉饰品等物。

此杯名为“金扣玉杯”,由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口沿镶金带一周,通体光洁无纹饰,其柔和的玉质、凝练的造型,使得这件玉器体型虽小却显得高贵典骓。

两汉是我国玉器生产的盛期,然而自东汉灭亡后,从魏晋至隋唐,玉器发展走入了低谷,在这个时期出土的玉器为数甚微。当时这种镶金边的器物很少见,碗口无法施釉,为美化器口的不足,有时用贵金属来镶边,后来发展到口沿施釉的也用金属镶边来美化,更收提高价值之效。这件白玉杯镶上金边,不仅显得更加精致、富贵,也包含了“金玉满堂”的寓意。

她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戒珠共明珰并曜”,可见其墓葬的规制极高,豪华程度不亚于王侯的墓葬。据出土文献考证,这位九岁早夭的墓主名叫“李静训”,字小孩。她就是那位被国家博物馆也喜欢叫小名的著名小朋友~

这个小孩真的是个厉害小孩,她爷爷的爷爷名叫李贤,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骠骑大将军;她爷爷叫李崇,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她的爸爸叫李敏,是隋文帝杨坚的孙女婿;她的妈妈叫宇文娥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唯一的女儿;她的姥姥叫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大女儿……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小孩”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官二代”,甚至是一个“富四代/官四代”。

而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李静训,更是备受姥姥杨丽华的宠爱(杨丽华堪称“我国历史上最风光的女人”,爸爸、弟弟、丈夫、公公.....全部都是皇帝!),自小就被杨丽华养在身边。姥姥的心头肉大家都知道是怎么被放在心尖尖上疼的哈,就怕给的爱不够。

但再多的爱也没能让李静训留在这个世界上,她9岁时(608年)不幸夭折了。而爱她的姥姥必然不能让大外孙女受一点委屈,使劲给陪葬品里塞好东西。据后来的考古资料统计,李静训的陪葬品比隋朝两代皇帝的都丰富。

 

9岁小孩的墓里有什么?

“镶宝石金手镯”,呈椭圆形,长径7厘米、短径5.5厘米,可分四节,各节两端较阔,上嵌珠,节与节之间似嵌于方座中的青绿玻璃珠饰相连。开口处有一副纽饰,一端为花瓣形扣环,上嵌小珠6颗,另一端为活轴。这对手镯的风格和我们开篇的项链非常接近,可能也是来自中亚地区,也许来源于印度。

前几天咱们刚在快把我们4000年前的簪子藏起来,不然韩国人又要来偷那篇文章里介绍过发饰。仔细阅读的小朋友们应该记得:一根为簪,两根为钗。在李静训棺中发现的玉钗玉质光润,为羊脂白玉制成。这种形制在隋代较流行,且做工精细,均为白玉制成,是隋代上层贵族妇女发饰。

金闹蛾珍珠步摇冠,高11.47厘米,宽8.3厘米。金冠下部用金片制成三叉形插,插上面里层为金片卷成的圆台座,台座外壁一周插有粗金丝编成的花枝。花枝上缀有许多用金箔、银箔剪成的五瓣花朵,花蕊中镶嵌珍珠,花朵之间有金筐宝钿和如意云头长条形金薄片。金冠饰的顶部,为一只张开翅膀作飞翔状的蝴蝶,蝴蝶头仍用细金丝编织而成,眼睛用珍珠做成。整个金冠采用了捶揲、拉丝、錾刻、镶嵌等工艺。

还有羊脂玉的小兔子,但是小编怎么看都像小羊。玉兔造型生动,纹饰简练。羊脂白玉,玉质细腻,晶莹润泽。器身光素无纹饰,只用几条阴刻线表示兽身轮廓,体现出白玉本身的质感。出土时,此器位于墓主胸骨之处,原可能是以丝带穿之挂于颈部。由此可知,此器应为墓主生前之佩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鱼形玉饰,长2.2-3厘米 厚0.2-0.4厘米。它们形状基本相同,其中一件玉色略为白中闪黄,大小略有不同,均作窄长条形,一端钻有小孔,似为眼睛;另一端雕成花饰。三件均略具动物形象,较抽象,形似鱼。玉质光润亮泽,雕刻精巧,出土时位于头骨附近,推测可能是头部发簪上的坠饰物。

她的陪葬品被禁止出境!



图中的绿玻璃盖罐、绿玻璃小瓶皆是玻璃艺术品中的精品。两器物工艺相同,其中,绿玻璃小瓶以绿色玻璃制成晶莹可爱,色泽透亮,不同部位深浅变化不一。此器物采用北魏时期传入我国的吹制法制成,器物壁极薄,透明度,光亮度极好。它一改六朝时玻璃制品粗糙的形象,表明在隋朝时,玻璃制品的吹制技术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实小绿瓶很小的,作为一个给9岁小孩子随手拿的容器能有多大。这两件玻璃瓶不仅在中国195件不能出境的文物名单中。

为了文物安全和保护考虑,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安全,国家文物局2002年、2012、2013年国家文物局先后公布了三批共计195件(组)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名单。同在名单中的国宝还有我们熟悉的《清明上河图》、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千里江山图》、战国水晶杯等。

上图为战国水晶杯

上图为越王勾践剑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出台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条,即“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

而且从陈展情况来看,这两件玻璃瓶还不在常展的名单中。(不在常展的意思是:只在特定的展出中参展)目前统计的不公开展出的为26件,不设常展(按时间段换展、特展)的为41件,其他的文物,如没有特殊情况均为常展可见。

此金杯为大口,高5.7厘米、口径5.7厘米厘米、重49.4克。杯体较浅,圜底碗形,上有凸弦纹一周,系用一圆环焊上,下为高足、中空、作喇叭状,足柄及底缘各有焊上的凸弦纹一周。高足杯不是中国的传统器形,其渊源在罗马及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后,出现了许多仿制品,金、银、铜、锡、石、玻璃、陶瓷等材质都用来制造。

如今李静训墓中出土的文物,分散在各大博物馆中,向人们展示着当时这个两朝豪门的辉煌,诉说着家人对她的无限爱意。

END

今天因为你的点赞,让我元气满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