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养生之道——养肾藏精

 尤里蒙提 2021-12-06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法于阴阳,和与术数”,是《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总则”。人体的生理活动均在动态中进行,并通过动态调节达到“以平为期”。因此,中医有关季节的养生,就是维系脏腑阴阳的动态平衡。

关于冬季养生最早的文献记载来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其从起居、情志等方面概括出冬季养生的要旨为“养藏之道”,若违背则易损伤肾脏,到来年春季易生“痿厥”之变,强调了维护冬季肾“藏”的重要性,即所谓“逆冬气则少阴不藏”。

《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内经》又云:“精者,生之本也”。人寿命的长短、生长发育、衰老都取决于肾精。肾精,肾所藏之精气,来源于先天之精,又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是肾功能运行的物质和能量基础。肾气,肾精所化生之气,指肾脏精气所产生的生理功能,该功能具体又可分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中医理论中,肾蕴藏真阴真阳。肾阴是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阳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故肾脏的阴阳盛衰关乎各脏腑乃至人体的阴阳平衡。根据五行理论:五脏中肾属水,四季(春、夏、仲夏、秋、冬)中冬属水,肾脏与冬季相应。寒冷气候促使肾调动了更多的肾精(肾气)来维持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冬季最易受到影响的脏腑为肾,但此时也是养肾、“藏精”的最好时机。

冬季寒冷,人体机能消长、代谢缓慢,能量耗散减少,因此饮食进补后贮藏于体内的效率更高,对于平日阳虚内寒体质之人,可以适当增加性温、味厚、色重的食物摄入,如经典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正是当饮之时,能够起到温肾助阳养血之效。但应注意,《千金月令》:“是月可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且早食,宜进宿熟之肉”。表明冬季是进补时令,但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温补为佳,且进食宜在一天中较早的时候,肉食要烹制至熟烂。动物类食品,如羊肉、牛肉、虾、海参、泥鳅、鳝鱼、甲鱼等,植物类食品中,如韭菜、蒜苔、扁豆、生姜、核桃仁、龙眼肉、黑芝麻等也均有较好的温补功效。此外,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温中祛寒、振奋阳气之效,如《千金方》载:“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终身长乐,百病不生”。

冬季,相较于饮食,“藏神”对于“藏精”也有重要作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即冬季要保持精神宁静、安谧,情绪含蓄,喜怒不形于外。《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藏神”极为重要,冬季光照时间短,阳气不足,是引起负面情绪状态的重要原因,增加日照时间、适度体育锻炼对缓解该情绪可有所帮助。

在生活起居方面,冬季应“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脉,善养生者懂得通过锻炼身体之筋骨经脉以强肝健肾。又肾主纳气,助肺之呼吸,每日做适当体育运动,还可预防多种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穿衣盖被,不宜过度保暖,如《保生要录·论衣服门》:“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避免汗出当风。

此外,《类经》云:“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益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孙思邈《千金要方》亦云:“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乏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如《寿世保元》:“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故冬季更应秉承封藏之道,节欲,保养肾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