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认知层级,这才是我们想要当领导的核心动力

 镭师兄 2021-12-06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为什么想当领导”。


除了少数情况,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走上领导岗位,因为领导岗位具有更强化的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权。但是这个只是表面现象,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人当上领导之后,还可能有一个后遗症:无论做得多么的公平,总是会遇到各种非议,尤其是来自被竞争下去的那些有实力的下属。


一、为什么这个朋友觉得领导的呼吸声都是有问题的?

一个朋友竞争车间主任失败,他对现在的车间主任(也是原来的同事)的每一个措施甚至呼吸方式都产生了质疑。

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呼吸方式都是有问题的呢?”

他回答说:“以前他的呼吸悄无声息,现在你离他十米远都能听到他的巨大呼吸声,他肯定是在时刻彰显自己的存在和权威。”

“不会吧,你这是过度解读了吧,按你这么说,领导越大,呼吸声越大,你们单位一把手的呼吸声是否比喷气式飞机还要响亮?”

“呃,那倒没有。”

“你对这个车间主任关注太多了,而且还停留在员工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他的言行,这导致你越来越不理解他的举动,也会拉开你和他的差距。”

“什么意思?”

“做领导的最大收益,不是收入和影响力,而是他看问题的视角和认知的层级,你要走上领导岗位,就要尝试着从领导的视角来看问题,才能有机会与上级领导共鸣,否则只能被动地接受任务的安排,即使以后竞争领导岗位也没有太大胜算。”

这个朋友很生气,觉得我在故意打击他,咖啡没喝完就走了,不过一周后他想通了,再次请我喝咖啡。

提升认知水平,是我们内心的渴求

当领导的最大收益,就是提升认知水平,这才是安排部门工作、进一步走上更高岗位的前提,否则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很快就被刷下来。


二、当上领导后:只有高维才能管理低维,没有同维的存在空间

很多人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当上领导,就是因为某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肯定,所以只要在这方面继续发挥专长,就能当好这个领导。

这个认知非常偏驳,因为这个认知还停留在“我和下属是在同一个层级竞争并保持优势”的层面,依然将自己当成一个特殊的员工,搞得自己很累、下属更累。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为什么新官上任一定要烧三把火?

因为这是新官们的刚需,他们一方面需要通过这些动作来体现自己不一样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不一样的措施来树立权威,简单说就是“打造自己的新人设”。

在这个“打造新人设”的过程中,领导必须从高纬度俯视整个团队,权衡上下需求和人员布局:

(1)上级的预期:上级希望自己做出什么样的成果。很多领导都是带着重担上任的,完成这些任务才能顺利转正。

(2)下级的质疑:下属无论对新领导是否熟悉,都会保持谨慎观察的态度,甚至有的刺头会给新领导来个下马威,掂量一下他的成色,尤其是在有战斗力的团队中,这种考验的氛围更浓。

(3)排兵布阵的水平:能否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排兵布阵,使得整个团队战斗力达到最大值,这是新上任领导的最大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意识到自己在犯错,用错误的方式对待错误。

不断尝试、快速微调、迅速找到突破口、一旦突破就全力投入,这个过程就是保持高维视角、建立新人设的过程,也是与团队整合的过程,关键点就是一个字:快。


三、如何提升管理者的认知层级?

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只有主动学习和内心琢磨才能找到方向。

一个朋友的家境非常好,父亲是体制内的领导,母亲是某企业的领导,日常的接人待物、言行举止就给他提供了很多参考。

有时候父母在饭桌上闲聊时的思路更能帮助他建立高维度的认知水平,所以他在工作中的一些看法和思路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共鸣,他也很快走上管理岗位。

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家境氛围,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1、主动学习说起来容易,坚持起来很难

管理方面的书籍成千上万,但是信息的内核其实都类似,只要认真学习了十本管理书籍,就会建立一个管理体系的知识框架,其他的书籍只是补全这个框架而已。

我的建议有两个:

一是学习最经典的三个管理理论和主要企业家的实践书籍。

  • 三个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社会组织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 企业家的管理经验:包括杰克·韦尔奇的《杰克·韦尔奇自传》、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吉姆·柯林斯的《选择卓越》、稻盛和夫的《干法》等,网上的推荐清单很多。

二是建立术语表,搞懂100个术语,你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搞懂200个术语,你就是领域牛人。

在手机上建立一个表格,记录术语的定义和自己的理解,结合经验梳理成一张思维导图,或许很快你就可以出书了。

琢磨,是做好的学习方法

2、内心琢磨别嫌弃这个方法很土,这是最好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从古至今一直被反复使用的方法。

  • 孔子用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贾岛用过:“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这也是“推敲”的由来。

  • 林副总用过: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对着地图琢磨战局和打法,并形成了众多著名的战术: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四组一队、四快一慢、围点打援等。

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特别要说的是,我们琢磨的核心,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背后的人性,这也是避免我们成为赵括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分析部门内的排兵布阵时,尽管很多刺头不好管理,但是新主管依然要先委以重任,就是借用他们的影响力来稳定局面。雍正上位后任用八王爷做总理王大臣,就是如此。


四、总结

做领导的最大收益,首先是认知层级的提升,收入和影响力只是其次。

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担任了领导后,他都必须提供自己的认知水平,只有更高维度的视角和信息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否则很容易被下属的下马威绊倒。


提升管理者认知能力的主要方法有两个:

1、主动学习管理理论和经验:阅读是最主要的方法。

2、内心琢磨人性,确定上下级的需求和特点,才能走得更远。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请点赞、关注、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