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雪 2021年12月7日 辛丑年十一月初四 5点56分55秒 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已经到了仲冬,如果说立冬时,大家还觉不出已经到了冬天,小雪是冬季的初体验,那么到了大雪,冬季的体验就开始深入了,寒气越来越重,冬藏又进了一步。 很多人容易把“大雪”和“大寒”两个节气搞混,其实雪是阴气的化身,大雪节气不是最寒冷的,却是阴气最重的。 大雪是冬至之前的十五天,冬至是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阳气已经潜藏到了最底部,开始往上回升,而阴气已经升到顶点,开始衰落。而在此之前,阴升阳降的势头还是如火如荼呢,阴气气势汹汹地往上疯涨,而阳气则一个劲儿地往下潜藏,所以大雪节气就像黎明前的那段最黑暗时间,地面以上全被阴气所笼罩。 阴气重不意味着气温低,但变冷的势头则是最大的,大雪时期,我国北方开始频繁出现大风降温降雪天气,南方的湿冷更加明显,冬季防寒保暖这个养生主旋律更加重要了。 在阴气最盛的十五天,我们也要借着这个大环境,好好地养阴之盛,助阳之藏,使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同时也为冬至阴阳的顺利交接做好准备。 防寒的要点 我们从立冬开始就讲了很多防寒保暖的内容,包括几个容易进寒风的地方:脖颈、腰腹、脚踝、口鼻,在寒冷的冬天都要重点防护,今天再讲讲头部,很多人都会纠结冬天要不要戴帽子,其实带不带帽子也是中医“中道”智慧的体现。 头部是诸多阳经汇集之处,同时也是人体最高的地方,可以说头部的阳气最旺,因此中医通常强调“头寒足暖”,但凡事还要考虑具体情况。具体来讲,一个是看天气的冷热,一个是看人的阳气。天气不算冷的时候,戴帽子容易让头部过热,所以一般说不戴为好,而气温过低的时候,戴帽子就可以抵挡一部分寒气,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了。但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可能只要稍微冷一点就要带帽子出门了。而且选择夹帽还是棉帽也要同样考虑具体情况。总的来讲,就是让头部不冷也不热,过冷过热都是偏性,我们做的就是纠偏:只要感觉头部冷,就要戴帽子了,而所戴帽子又要让头部感觉冷热适度,不能让脑袋太热,甚至出汗,这就暖过头了。 其它地方的养护也是同理,脚部和头部相对,是人体诸多阴经汇集处,同时处于最下端,是人体至阴的部位,因此冬天要格外注意保暖,厚袜子、厚棉鞋都要穿上了,还要每天晚上养成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暖脚,还能改善局部气血的循环,泡脚后再顺便揉一揉涌泉和太溪这两个养肾的要穴,虽是小习惯,功效却不凡。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太溪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我很喜欢冬天泡脚这个养生小动作,因为无论男女老少、是什么体质,都可以受益,更重要的是它能把我们带到一种很平和的状态,放松身心,和自己的身体恢复链接。 另外寒气不仅在室外,在室内活动也要注意防寒,很多孩子,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都和地面、墙面很亲近,玩的时候趴着、跪着、躺着、坐着、靠着,很容易被地面和墙面的寒气所伤,所以也要注意。 养阴的方法 春夏养阳,而秋冬,尤其到了冬天,“养阴”是重头戏,津液、血、精……都是身体里的阴,那么怎么养阴呢?早睡就是最好的养阴,冬天属阴,夜晚属阴,在这个大环境下,如果我们还处于阳的状态,不光阳气会被挫伤,体内的阴精也会被消耗,熬灯点油,熬的就是我们生命之油。而如果我们让身体也处于阴的状态,就跟大环境同频了,像赶上时代的风口一样,我们身体里的阴会得到更多的滋养。 另外阴液最怕燥,因此也要防范生活中带来燥的事物,食物里包括辛辣口味的,油炸、烧烤类的,牛肉、羊肉、狗肉等燥热性的肉,酒……都,要少吃。 北方的暖气现在烧得正旺,屋里也会比较干燥,需要想办法增加屋内的湿度,可以在暖气上搭湿毛巾,或放一盆水,也可以养一些绿植。 睡觉时,避免头部离暖气过近,刚才讲了,头部不能热着,如果离暖气过近,也会导致伤津,醒来后容易口干舌燥,甚至上火。 在饮食中也可以多一些汤汤水水,尤其可以适当吃一些黑豆,黑豆入肾,对滋补肾阴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我们冬天可以经常用黑豆做粥,做豆浆。 运动的讲究 因为阳气正处于最低点,因此就一天而言,早上阳气初生,还非常薄弱,得到了上午,阳气才比较充足,因此升阳的运动最好在上午进行,而不是早上。尤其对于阳气本就不足的人来说,这一点更加重要。研究发现,早晨7~9点,是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高发期,因此,老人晨练更要选择在9点后进行。 冬天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气血流通,切忌出大汗,因为出大汗伤阴的同时也开泄了阳气,所以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平和的运动,如走路、慢跑、做操、跳舞、爬山……运动的量和时间也要把握好,以不出汗或微微出一点点汗为度,气虚、阳虚的人更不要运动过量。 推荐大家在冬季里多做做站桩、静坐等养生功,这类中国传统的运动能让人体处于一直松静的状态,那种幅度大的运动能加快气血的大循环,而微循环却无法顾及,只有当身体松静下来,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微循环才开始改善。 相关 阅读: 做的时候要记住,舌抵上颚,这样做能沟通任督二脉,俗称“搭鹊桥”,而且让口舌生津,在把这些津液吞咽下去,就是滋养我们全身的金精玉液。 澡雪而精神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生活?在《南华真经》中,一段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孔子说:今儿不忙,请教下这大道到底是什么呢? 老子看着孔子,回答说:先持斋戒、清静身心、拿雪洗洗澡,打破成见后,我再把大道的轮廓描述给你吧… 这就是成语“澡雪精神”的出处,用以雪这一纯净之物洗澡表示去除精神上的偏执、成见、奢望、杂念,只要这样,才能去领略大的智慧。 其实每个人都有偏执的地方,往往自己很难发现,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五脏六腑的阴阳失衡。 五脏藏五神,主五志,所以我们的思想、意识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由物质作为基础的,“知道”只存在于头脑层面,从中悟出的观点、身体力行则是脏腑的事。 因此我们如果想让自己的心理层面有所提升,放下烦恼,过得幸福,不妨从身体层面入手,趋于阴阳平衡的身体,才能真正澡雪精神,放空自我。 近期导读: 在古代所有帝王中,他在位时间最长,很重视养生,尤其强调这3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