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甘草汤治小儿夜啼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流形sbz 2021-12-08

大黄甘草汤治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本病结合传统医学和现代临床报道,可以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寒、热、虚、惊四大类。临床具体辨证主要有脏寒气滞证、心肝郁热证、惊恐伤神证、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饮食积滞证、心肝血虚证、瘀血阻滞证、痰热扰心证等九大分型。郑师对于饮食积滞化热者采用大黄甘草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夏某,女,1岁,2003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夜惊哭闹1个月。

现病史:患儿自断奶后,常以牛奶、糕点等香甜食品以代餐。近日患儿烦躁,夜间啼哭不眠,时作时止,甚或通宵达旦。诊见:患儿面红目赤,两目多眵,惊恐不安,哭声洪亮,腹部胀满,大便不畅。舌红,苔黄燥,指纹色紫过气关

诊断:夜啼。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辨证:胃肠积热,上扰心神

治法:通腑泄热,和胃安神。

方药:大黄甘草汤。

处方:生大黄3g(后下),生甘草3g

3剂,日1剂,水煎服,蜂蜜适量为引,兑药汁服。

1剂后,泻下黄烂粪便,夜啼亦明显减轻;后2剂改为大黄与甘草司煎,服后啼止而愈。

按:“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患儿饮食不节,恣食燥热肥甘,壅积胃肠,蕴郁化热,上扰心神而啼不止、卧不安。盖热淫内结,大黄甘草汤开导阳邪、宣通涩滞,奏功独胜;加蜂蜜润肠助药,导滞下行。腑气宣通,邪热下降,神安啼休而愈。

(张建奎、郑攀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