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七、麻杏甘石合剂,片,糖浆(《伤寒论》 麻杏石甘汤)

 Dwb医者仁心 2023-08-24 发布于四川

一、【组成】

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蜜炙)。

二、【服用方法】

口服,每次 10~20ml,每日 3 次。

三、【辨证要点】

①体质因素:体质壮实,无汗或爱出汗,皮肤粗糙;

②表热里热:恶寒轻,发热重,咳嗽咳喘,痰黄,喜冷饮,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滑数有力。

四、【临床运用】

①风热感冒;

②发热:低热或高热,面红目赤;

③肺炎;

④皮肤瘙痒,不爱出汗;

⑤鼻炎,鼻塞,流黄鼻涕;

⑥咳嗽咳喘,痰稠,多汗;

⑦上呼吸道感染;

⑧小儿遗尿;

⑨水肿;

⑩痔疮。

五、【运用感悟】

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加味的各种中成药很多,取名各种各样,不要重复使用,要看清楚他们的成分,不要管商品名字。

六、【禁忌证】

①腹胀,纳差,腹泻,脾胃虚弱者不能用;

②怕风,怕冷,苔白腻,咳喘,风寒感冒者不能用。

七、【加减运用】

①伴有发热加小柴胡汤;

②咳嗽咳黄痰加复方鲜竹沥液或是蛇胆川贝液。

八、【医案】

案 1:干咳

廖某,男,6 岁,四川绵阳梓潼人,2020 年 7 月 10 日初诊。

主诉:干咳伴有上颚干痒难受。

现症:中等个子,身体结实,面黄黑。

鼻塞,咽喉不舒服,干咳,没有痰,上颚干痒难受,不停的皱鼻子,常吞口水来缓解上颚的不舒服,不发热,不发冷,晚上偶尔要出汗,想喝水,口干。吃饭正常,小便黄臭,大便正常。

舌脉:舌质红,舌苔红,有红点,脉浮滑数。

辨证:太阳阳明证。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生麻黄 4g,杏仁12g,石膏 20g,甘草 6g,枳壳 10g,桔梗 10g,白芍 12g,浙

贝母 10g,鱼腥草 40g,3 剂。

7 月 15 日二诊:一诊药吃了,好了百分之五十,还有阵发性干咳,咳的厉害,口干,舌红,舌苔红。

处方:一诊处方合麦门冬汤。生麻黄 4g,杏仁 12g,石膏30g,甘草 6g,白芍 15g,浙贝母 12g,桔梗 6g,麦冬 30g,法半夏 5g,南沙参 15g。3 剂。

后来微信随访好了百分之八十,因为石膏寒凉,中病即止。

按:鼻子塞,干咳,舌质红,舌苔红,小便黄,脉,浮滑数,太阴阳明证,麻杏石甘汤证;不停的皱鼻子,清嗓子,急迫证,芍药甘草汤,甘者缓也。

——(邓文斌医案)

案 2:小儿喘证

张某,男,1 岁,朔州市曹沙会人,2017 年 7 月 8 日初诊。

主诉:咳嗽咳喘 1 周,加重 2 天。

病史:患儿 3 天前由爷爷抱来就诊,进门就听到患儿呼吸急促,要求去医院就诊,因家境困难,又不愿服中药,给开了小儿咳喘灵,头孢克洛颗粒口服药治疗,并嘱 3 天后无效立马前来就诊。

现症:咳嗽,咳喘,流黄涕,汗出,喉部,肺部可明显听到湿啰音,精神差,舌苔黄,脉浮数。

辨证:太阳阳明证。

诊断:喘证。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鱼腥草、百部、桔梗。

麻黄 10g,杏仁 10g,炙甘草 10g,生石膏 30g,陈皮 15g,姜半夏 10g,茯苓 15g,鱼腥草 10g,百部 10g,桔梗 10g,3 剂。

煎煮方法:

1 剂药浸泡 40 分钟,大火烧开后,小火再煎煮 30 分钟,1 剂药分 4 次服完。嘱两天后过来看情况,怕病情加重,准备建议去医院检查治疗。

7 月 10 日,患儿由爷爷抱来,见咳喘大为好转,精神好转,嘱患儿回去继续服药,服完后还需要善后治疗。

服完药后,患儿未再来,后听说其父母回来后带去医院检查后一切正常,因给患儿喂药困难就没有再来就诊。

——(张志伟医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