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套的舞台任务 1.走调度(即走队形) 龙套从上场到下场的一切舞台行动都有着严格的程式。各种程式调度都有着特定的名称和术 语。与人物角色不同,龙套演员没有发挥和创造的余地,也不需要去着意地刻画。“走调度”是龙套所承当的最主要的任务。 因此,牢记场次、调度和什么时候(节骨眼)有哪些举动? 是龙套演员必须掌握的。尤其是每“堂”的“头家”(即: 领队人)更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走调度时应按曲牌和锣鼓的节奏而行动。分“走”和“跑”两种脚步。如“慢长锤”是 慢走,“快长锤”则中速行走,“急急风”自然要“跑圆场”。而不论是走是跑,还是一戮一站都 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2.唱念与传达: 严格的说,不掌握20几支曲牌(至少),是不能胜任龙套的。如今的舞台上,能唱者甚少。很多场面只有曲牌音乐伴奏,而龙套不唱,顿时气氛大减。尤其是一些“以歌舞演故事”的大型群体场面如《铁笼山·草坡》、《战宛城·马踏青苗》等,如果离开曲牌演唱的烘托与配合,是根本不能体现那种壮观、热烈的舞台气氛的。 一些简单的传达、应声也常由龙套来完成。如:“众将进帐”, “有”“是”或“来到×地”“那贼大败”……等。这些念白大都由集体共读,必须整齐洪亮,而且声调的高低、语气的长短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另外, “头家儿”除负责领队外,有时也独自出面传达。如《龙凤呈祥》的宫女……等。 3.检场: 随着二道幕的启用,不上检场人员,戏曲舞台净化了。但仍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 调整座位,传递道具,为人物穿脱服装,带各种兵器和马鞭……等等,便落到龙套演员的身上。如《射戟》的摆桌椅、递弓箭,《挑华车》祭旗时递酒壶、酒斗,执斜纛旗等。凡是二道幕解决不了的检场问题,都可以考虑让龙套完成。 近年来,一些新编历史剧目中,有的导演干脆不用二道幕,一切检场均由龙套承担,我想这也是一种尝试。 总之,龙套是一门艺术。是戏曲舞台群体调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要经过训练与实践才能逐步掌握的。绝不象有人所说的“跑跑过场”而矣。 它是作为一名演员,尤其是导演所必须学习的课题和基本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