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规划大家谈》之四丨段德罡:城乡融合导向下的乡村规划思考

 天涯海角zgy 2021-12-10


编者

四川省提出打破行政区划,以片区为单元统筹编制乡村规划,开创了乡村规划新的尝试,针对这个热点,我们邀请七位乡村规划前沿专家在网上开展了《乡村规划大家谈》,引起了全国规划建设广大同仁们的热情参与,有一万多人参与了网上论坛,掀起了乡村规划新方式的探索热。我们特精选七位专家的发言和视频依次回放,今天第四讲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段德罡的精彩发言回放。



城乡融合导向下的乡村规划思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段德罡
关键词:发展导向,突破行政区划,乡村分类
一、前半篇与后半篇:关于《统筹推进四川省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会议》的解读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文章中通过前半篇和后半篇这么一种通俗易懂的描述,讲述了乡村振兴工作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的,但其实今天我们在很多地方连第一步都没走好。第一步就是彭书记讲话中要激发物理变化,针对整个乡镇地区进行调优减量

后半篇是要提质增效,催生化学反应。我认为四川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举措很好的贯彻了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来的“到2022年我们要实现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完善”。四川的这一做法很好的诠释了中央的要求,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之前我到四川林盘进行调研,发现他们的村委领导甚至一个老百姓在谈他们关于村庄发展的一些事项、村庄建设的所作所为,他们的投入和付出让人感很感动。这些年我一直在乡村建设的行业里,最头痛的就是今天的乡村建设,我们在着急,国家在着急,但是老百姓不着急,可是在林盘,不仅仅是今天已经很有知名度的川西林盘,他们所呈现出来的是城乡融合的一种景象,相对现代化的一种程度,最打动我的恰恰就是以村民为主体的这样一个彰显,四川通过这种政策的完善和制度的不断优化推动乡村振兴,让我们的乡村规划、乡村建设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二、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和价值判断

在谈跨区域突破行政区划编制的时候往往受到这种制度的约束,使得我们在很多事情方面是举步维艰的,今天乡村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国家的城乡关系逐步在发生变化,特别是2003年以后,从中央开始高度关注乡村发展的问题以后,我们提出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等概念,看似是国家城乡从二元结构到逐步融入一个整体的阶段过程,其实每一个阶段的内涵有很大的区别。

在我看来,作为统筹阶段,城乡统筹说白了就是统筹兼顾,考虑城市发展兼顾到乡村的一些发展问题。当我们谈到城乡融合的时候,结合彭清华书记的化学反应这四个字来理解,我们就应该深刻的意识到,城乡融合不是现在这种城乡关系基础上的各自优化,而是要使得要素全方位的流动起来,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状态。但是我们想想,今天的乡村振兴、乡村规划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1.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

在我们现在政策体系制度不够完善的前提之下,盲目的推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1) 现在国家对乡村的投入是逐年递增的,从城乡收入差距上来讲,差距越来越大,乡村巨额的财政收入最后所产生的效果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我们解决了城乡差距的问题吗?

(2) 尽管乡村地区的常住人口在逐年下降,人口流失不止,乡村建设用地却在不断增加。人均住房面积、住宅竣工面积连年攀升,呈现“人减地增”的问题。

图片

(3) 地方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等量齐观、均等发力、开展撒胡椒面式建设,不仅使得空间建设千篇一律,距离乡村现代化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形成很多低品质的建设,造成资金浪费,在未来依然面临着更新的必要。

(4) 地方在推进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效果显著的物质空间的建设与提升上,忽略对村庄内发展动力的激活与培养,难以形成真正可推广可示范的经验。

(5) 行政过度干预往往使得乡村建设偏离发展规律及发展目标,乡村成为领导寄托个人乡愁的地方,尤其在半城市化地区乡村最为明显,忽视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村民诉求。

(6) 在政府保姆式的乡村振兴服务过程中,村民主体性越来越弱,形成了广泛的“等靠要”局面,且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价值观逐渐消逝,“懒私油赖”已成为新时代村民的四大病。

图片

2.城乡融合的价值判断

乡村振兴的推进应基于城乡未来共同的发展愿景立足实现城乡等值的目标来实现乡村现代建设。

城镇化VS乡村振兴:城镇化与现代化依然是城乡建设发展的主旋律,等量齐观、撒胡椒面式的低层次建设与国家建设初衷背道而驰,所以乡村振兴应站在城乡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推动,而不是就村言村。

精明收缩:乡村收缩是必然趋势,但如今乡村收缩面临着制度与政策掣肘,需要留出优化政策与制度体系的时间和空间。

城乡等值:城乡融合的前提是“城乡等值”,城乡等值重在达到城乡均衡态,并在构建城乡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三、促进城乡化学反应的北斗城乡融合实践

实践1:基于城乡共同目标的村庄分类研究

乡村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乡村到底该如何分类?我们近期在研究《西安村庄规划技术管理规定》,针对管理规定,要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之前,我认为首先要想清楚西安村庄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应该怎么发展?然后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给出不同的规划审批等条款。

西安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也被提为未来国家化大都市,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目标是非常清晰的,但是整个西安的乡村从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方面并没有提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西安的乡村定位。那么在西安这种未来作为国家大都市的愿景下,西安的乡村该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应该形成与城市共融共生的状态,城市和乡村只是以不同尺度承载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功能,均是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场所,应秉持相同的标准予以建设,在乡村,同样可以成为城乡居民的交汇地和多元产业的产出地。

未来西安乡村由一系列具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的现代化村庄组成。城市和乡村只是不同社会经济要素集聚在空间上的集中表达,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发展隔阂。对标西安乡村的未来,创新村庄分类的方法:

共同愿景——围绕城乡融合愿景的村庄类型细化。结合西安市村庄现状的发展情况与城乡未来愿景的构想,细化和梳理明确村庄类型。

城乡等值——与城市有差异无差距的乡村建设。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明确村庄发展类型与等级,制定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建设城市化的乡村建设标准体系。

整体管控——系统性、针对性的村庄发展指引与建设管控。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等级的村庄制定相适应的规划管控标准,引导政府财政和社会主体精准投资,避免资源浪费。

 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则,在国家的分裂体系之下我们进行了第二个层面的细分,也就是在国家战略层面,村庄分为四大类型。集聚提升类,其实也是产业专业类,指具有主导产业功能,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或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或较大产业发展潜力,且乡村居民以从事该产业为主的村庄;城郊融合类在地方应对当中转化为城乡社区类,指没有明确主导产业职能,乡村居民以从事城市相关产业为主或村民主要就近就地在城区或镇区经商或打工的村庄;特色保护类,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 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西安市传统文化与特色风貌的重要载体;撤并搬迁类,我们认为中央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村庄划为撤并搬迁这一个类型,因为这一类型的村庄,划多了最终可能导致劳民伤财

面对西安市乡村地区村庄类型多样、发展路径复杂的现实情况,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等级的村庄制定相适应的规划管控标准,以此系统性、针对性、差异性的制定村庄发展与管控建设路径,引导政府财政和社会主体的精准投资与建设。

实践总结:基于城乡共同愿景,划分村庄类型,引导乡村实现收缩发展;基于城乡等值理念,制定现代化建设标准,打造村庄高品质人居;基于发展目标引导,针对性地引导政府财政精准投资。

图片


实践2:《华州区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针对华州区的现状以及案例借鉴,立足问题与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分类管控、分型发展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方法为工作目标,从村庄类型划定、产业发展引导、村庄建设指引三个方面构建规划核心内容,推进乡村建设有序进行。

以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五大振兴”的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华州村庄为目标,立足发展思维,从“村庄发展现状评价”、“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两个方面构建村庄类型划分方法,对全域136个村庄进行发展类型划分,最终可以看到产业专业类的村庄不到20%,是因为今天它能够清晰呈现产业特征的村庄,或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村庄本身并不多,但是城乡社区型的村庄数量较多,数量也在20%左右,特色保护类占很小的比例,在3.7%,维护类村庄将近60%,对于这些村庄,我们不给他明确的定位,把他未来的发展方向留给老百姓自己去选择,只做到基本维护就可以了。

基于现有产业分布情况,结合对村庄发展潜力的考量,跨越行政区划限制划定产业组团发展片区,使得资源要素的流动突破行政边界,实现片区内村庄的“思路共谋、资源共享、财富共创”的目标。在区域空间划分为六大片区:主粮产业综合片区、果蔬产业综合片区、城市配套服务片区、林特产业综合片区、生态旅游服务片区、工业旅游服务片区。

图片

实践总结:以产业为目标导向划定村庄发展单元,突破已有行政区划界限,旨在促进单元内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村庄发展单元内包含多种类型村庄,至少有产业专业类、维护类村庄,其中维护类村庄占比保持在40%左右,通过明确单元内村庄的建设时序与建设内容方式,旨在激发后发村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

段德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论坛专家介绍:

张佳,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城乡规划建设、工商管理双硕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

方明,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一直从事村镇规划建设领域的相关标准制定与研究工作,是我国县镇村建设领域最资深的专家之一,同时,长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一线工作,做了大量县市镇乡的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县镇村规划设计、乡村振兴规划等工作。

张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担任教育部高校城乡规划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住建部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领域专家组成员等。

蔡立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张立,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副教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秘书长。主持国家乡村类课题与地方实践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国家城乡规划优秀设计二等奖等奖项十余项。

余建忠,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建设厅城乡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传统村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