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输出一百本书计划5——《被讨厌的勇气》所谓自由,就是有不怕被人讨厌的勇气

 知非客摄影 2021-12-10

有人说这是一本鸡汤文,地地道道“垃圾”,也有人说这是一把能够把人灵魂深处附着的毒素刮下来的钢刀。

这并不我近几天看的一本书,而是看了有一段日子了,思考了很久决定写一写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小的时候最讨厌写的就是读后感,没想到现在居然会主动写这些东西,哈哈。

这本书仅仅只有二百多页,我看书也比较快,所以大概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实际上是以阿德勒心理学和哲学为基础,然后通过一种类似于《论语》的形式,哲人与青年之间的对话,不得不说这种写作方法真的很对我口味。

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对于阿德勒算是十分熟悉的,也拜读过《理解人性》(后续会写到关于这本书)《自卑与超越》,相对于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决定我们的人生来说(佛洛依德认为,你现在的状况,来自于过去的经历、环境和人既原因论),阿德勒对此抱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我们的现状是由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成功与幸福与他人无关,根本在于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不快乐?他认为生活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束缚,表面上看,似乎是来自时间,金钱,人际关系,但是实际上呢?来自我们的内心。

佛说:众生皆是佛,人是未来的佛,佛是未来的人,我救不了你,唯有你自救。

阿德勒说: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

但是有些人就说了,世界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哪还有这么多苦难呢?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讲的这些内容,与我国的古典哲学有着相似的地方即人生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们在小时候觉得世界复杂吗?不觉得吧。为什么后来我们觉得世界复杂了呢?因为我们复杂了,我们也觉得世界复杂了,或者说是我们的主观世界变得复杂了,实际上客观世界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的主观世界一片混沌,复杂无比,那么我们必然不会快乐,痛苦是必然;但不要忘了,客观世界难以改变,但是主观世界是可控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让看起来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

问题不在于世界怎样,而在于你愿意成为怎样的人。

那么怎么解决问题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出阿德勒的“目的论”,说到目的论,就不得不提一提弗洛伊德提出的原因论,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现在的不幸,都能在过去找到原因,比如自卑且敏感的人多半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它告诉了我们原因,但是怎么解决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阿德勒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我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相应的情绪,它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关注,强调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的选择,而我们完全可以决定我们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这又和我所坚信的东西有关,我一直认为,我信命,但不认命。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这样,无论是大禹治水还是后羿射日,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把所有的错都归结于曾经的错让神降下灾难,唯有祈祷神的原谅才可。

我们的人生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真真正正由自己决定的,决定我们的也绝对不是过去的种种经历,而是我们赋予那些种种经历的意义。

如果我们不愿意一直沉浸在泥潭里面,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长,那么书中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接纳自己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也许现在你的处境很糟糕,你告诉自己这就是命,甚至习以为常,告诉自己这样也不错,我接受现状,我什么都可以接受,但是你真的接受了吗?

并没有,甚至你现在处于一种精神内耗严重的状态,请一定一定记住这句话: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客观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对我来说这句话如当头棒喝!让我豁然开朗。这个时候再想一想他的目的论,我们的心理创伤是不是为了满足“逃避责任”的目的呢?有可能吧,所以不如真正的看清自己,直面那些让人痛苦的东西,然后接纳自己,就好比一个黑人非要做一个白人,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

当然说到接纳自己,就不得不说怎么去接纳自己,毕竟真正做到接纳自己是要直面那些令自己恐惧的事情的,那么就必须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状态。

我们为什么变得很不幸?是因为过去吗?是因为环境吗?还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都不是,是我们没有拥有改变的勇气,是我们打心底就不认为自己可以获得幸福!

前文中,我们谈及到世界很简单的话题,我们在这个地方详细的说一说为什么世界很简单。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为什么世界很复杂让我们变得很痛苦?阿德勒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人的烦恼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和他人有关。

在工作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自我价值”的问题一个人觉得自己有价值,他就会自信。反之如果他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那么他就会感到自卑。但是这个”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上,也就是说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寻求。换一种思路,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你没有参照物了,还会自卑吗?不会了吧。但是很明显不现实,世界上有很多的人,无非与你的关系亲密度不同,越与你亲密的人你越能够从他的身上获取快乐或者悲伤。

答案找到了,那么我们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人际关系搞定了,那么烦恼就没有了,人就快乐了。

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这是这本书中提出的,简单地说就是同事同学关系、朋友关系、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关于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阿德勒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即“课题分离”与“共同体感觉”。

什么是课题分离呢?阿德勒认为某一件事要分清这件事是谁的;简单地说就是对别人的事不去干涉,专注于自己的事上;而追求别人认可就是违背课题分离的,所以只有做到无论你做什么事,别人怎么看,他们喜欢或者讨厌,都与你无关,那么恭喜你,你做到了人际关系上的自由,当然自由的代价就是可能会被人讨厌,但是他的讨厌和你有关系吗?当然你故意令人讨厌或者故意放纵自我导致别人讨厌不算;由此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你做了什么事,别人怎么看,别人讨厌你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才会在保持理智的前提下获得人际关系中的平等和自由。

当然课题分离只是一个前提条件,我们追求的是共同体感觉,阿德勒认为,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时才会获得勇气。而价值只能在共同体之中才得以体现。所以需要考虑的不是别人能够给我们什么,而是我们可以给别人带来什么?当你能为你所在的共同体创造价值的时候,你就获得了归属感和改变自己的勇气。

当人际关系的问题解决之后,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爱情里,烦恼是不是一下子没有了一样,世界一瞬间简单了。

书中所说,“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所以有些人说未来一定会更好的,我要奔向未来的时候,是真的想奔向未来吗?更多的是想逃避现在吧?

最后,总结一下,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说自己要成长,实际上呢?是在逃避,用成长的借口逃避成长,承认和面对事实真的是太难太痛苦了,但是实际上造成我们的现状的原因第一责任人是我们自己,改变的第一步是承认和面对这个现实,把自己的责任背起来。阿德勒希望我们把自己从过去,从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

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就会发现,我们一直都很自由,真正束缚我们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分享一些书中我很喜欢的句子,送给大家

  • 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而且,为了能够爱自己,你希望“变成别人”。你之所以想要变成别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上。

  •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轻松更安心。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思考:获得幸福居然还要勇气才行?是呀,你想看日出就得早起,想要幸福就要付出。你可以选择轻轻松松躺在床上继续睡觉,但你就看不到日出了。

  •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比如说即使得了60分也不必悲观,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 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