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青年律师交通事故案件处理实务(一):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律师戈哥 2021-12-11
  前言:交通事故案件是诉讼律师的新手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下新手村的特点。

图片

 
1、新手村第一特点,刷怪多,掉率高。交通事故高频次、易发生、案源多。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法院受理的交通事故案件每年在50万件左右,其中聘请律师的不在少数。刚拿到执业证的青年律师,几乎没有可能独立承接到企业并购案件,刑事职务犯罪案件,或者大额商务诉讼案件。但是,身边朋友发生交通事故,找你咨询,或者帮助代理则是非常正常的,即便是1级新手号也可以抢到怪,也就是有机会独立承接案件。

  2、新手村第二特点,级别低,容易打。既然是新手就应该先打与级别相应的怪练级,越级打怪很容易挂,即便有大号带,因为等级差存在,获得的经验也不多。交通事故案件胜诉率高、执行履行率高,正是最好的练级方式。因为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了交通事故责任,使得在后续处理上有依据,法院不用再单独查明事实,在法律适用上也比较清晰。还有保险公司负责第三方赔偿,使得多数判决得以依法履行。经常办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律师,甚至可以根据事故责任和伤者的基本情况预估出大致的赔偿数额。不只是律师,很多法官也是从交通事故案件开始办理的。比如刑庭在不忙的时候,分担民庭结案压力时,也是分过去一些交通事故案件帮助审理。我记得以前在大兴法院代理一个案件,民一庭审理,具体几庭我也记不清了,法官也总改革。总之就是个商事审判庭,开完庭后我就问法官,我说你们庭也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吗?以前没遇见过啊。他说我们庭案子都太难了,审两个交通事故案件调剂一下。调剂一下。

  3、新手村第三特点,有新手引导程序。交通事故案件涉及知识点多,可以通过主动学习提高。相对其他类型案件,人情关系小,更为公正。这个说说就行了,大家就别记了。关于保险赔偿规则,比如交强险限额,各项赔偿数额计算都是有相关标准的。不常办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律师,会觉得很琐碎,不好入手。再加上,涉及到的金额一般也不会太多,其他领域的资深律师一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办理交通事故案件的。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掌握这些知识点后,也就不觉得难了。时间和精力这也恰恰是青年律师的优势,没有太多深奥复杂的法律理念,也不存在人脉的门槛,只要认真学习和积累,就能办好这类案件。法官和律师都是无情的司法工具人。

  4、新手村第四特点,锻炼充分,成长性高。低级角色学的技能,到了高级也不是就没用了,可能仍然是主要手段。比如火球、寒冰箭这种用一辈子。哈哈。办理交通事故案件会熟练的掌握民事诉讼程序,诉前保全、立案、鉴定、开庭、执行,所有的民事程序都会涉及。办的多了自然会熟练,怎么与法官沟通、与当事人沟通,怎么准备证据材料,怎么治理拖延症。。。另外,交通事故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可能还涉及其他业务及程序,比如刑民交叉、工伤程序等。如果发现适合的业务领域,或者好的发展途径,也可以转变过去。

  可以说交通事故案件是最适合律师成长的案件类型,希望通过本文,让每一名青年律师尽快走出新手村。

  交通事故案件肯定是先从事故责任认定开始的,不过这个阶段律师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多。简单说一下,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俗称交警队)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关于事故责任认定归责的很多人都有了解,比如说转弯让直行,实线不能并道,不能超载、不能酒后驾驶等。简单说几个事故责任认定阶段,律师应当了解的事项: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划分责任,不确定责任比例
  一般来说,同等事故责任,双方各承担事故责任比例为50%;主次事故责任,主责方承担70%事故责任比例,次责方承担30%责任比例。但是这个责任比例并不是绝对的,有的省份在地方法规中明确规定机动车与行人或者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比例向行人和非机动车优惠10%,比如说黑龙江省。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机动车一方承担80%责任比例,行人一方承担责任比例20%;双方同等责任,机动车一方60%责任,行人一方承担40%。有的省份虽然没有明确的地方规范,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参照这个标准进行判决,比如说上海市。当然,并不是全国法官都是按照这个比例审理案件,比如北京就仍然按照主次责任7比3,同等责任5比5划分事故责任比例。

图片


  二、电动车的车辆性质存在模糊状态
  电动车因为速度快,没有防护措施,不遵守交通规则比例高的原因,使得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有个形象说法机动车是铁包肉,电动车是“肉包铁”,可见其危险性。

  电动车的车辆行至,这因为是否鉴定存在模糊状态,我们借用一个物理学概念,可以称之为“非机二象性”。在不鉴定车辆性质时是非机动车,鉴定后很多电动车都会被定性为机动车。

  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5km/h,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55kg。在标准之内的电动车称为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超出速度和质量标准的电动车定性为摩托车,属于机动车。

  电动车的车辆性质对事故责任认定影响非常之大,因为摩托车上路需要号牌,且驾驶人需要要有D类驾驶证,而电动车驾驶比较简单,一般人都不会专门为了驾驶电动车而去考取摩托车驾驶资格证。这样在电动车被鉴定为机动车后,驾驶人就会存在无证驾驶和非法上路等违法行为,对事故责任认定非常不利。而如果被认定为电动自行车,那么按照非机动车的性质处理,就不涉及到驾驶证和行驶证了。甚至驾驶人酒驾、醉驾也无影响。按照普通程序处理交通事故,车辆鉴定鉴定时必须的,但也不排除交警队故意遗忘的可能,在我执业过程中就遇到几次。
  
我之前办理的一个案件,好像是丰台的,一辆电动车与大货车发生交通事故。电动车是酒后驾驶,撞在货车车身上,电动车驾驶人当场死亡。交警认定货车全责,因为电动车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没有禁止酒驾的禁止规定。后来货车司机还被批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事故认定时对电动车进行车辆性质鉴定,确认为电动车是机动车的话,那事故责任不仅不能是全责,甚至可能是电动车一方主要责任。
  
电动车的认定标准有所调整,目前上牌照的电动车经过鉴定一般也是非机动车了。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可以申请复核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只能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交通事故复核需要在收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3日内提出,法定期限内遇到节假日可以顺延到节假日后的第一日。复核的结果有三种,维持原责任认定书,改变责任认定书,撤销原责任认定书要求重新做出认定。

  通过复核改变事故责任的几率较低,除非遇见明显的问题,否则很难改变。我申请的复核多数都维持了,少有的几个复核机关撤销原认定结论,重新作出事故认定。结果原交警队还是作出之前相同的事故责任认定。当然,也有我代理的案件复核成功的,记得其中一次是对方车辆没有投保交强险,初次事故认定为我方全部责任,复合后撤销原责任认定,再次事故认定为主次责任。

  所以如果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事实存在较大争议,也不要放弃复核途径。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