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社会生活、自然山水、风土人情,皆可成为诗歌描摹的对象。而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的精神中熠熠生辉。

为了让更多艺术家实地感受运河姑苏段之美,讲好运河故事,今年,区文联积极承办了省作协“大运河春天行”文学创作活动,组织全国知名中青年作家游山塘河、走平江路、赏枫桥夜景、品评弹乐韵,开展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学创作,其中特别围绕苏州“运河十景”中的“姑苏六景”进行深入创作,最终形成了《姑苏记》原创诗歌28首,用悠悠文字串联古今,串联起姑苏城与运河间深厚的情谊。

↑可上下滑动查看↑
小海
街道转角处蹲着的一个孩子
突然向我微笑的脸上
扔来了第一颗雪球
一群孩子从四面八方涌来
边跑边向我发起进攻
茫然不知所措的幸福
春天来了
我看到蜜蜂围绕着婴儿车飞翔
因为他的嘴巴沾上了
糖果的甜蜜香气
我看到那么的微笑
雪的微笑,猫的微笑
门的微笑,窗的微笑
屏风的微笑,锁的微笑
报纸的微笑,电视的微笑
香烟的微笑,发动机的微笑
铃铛的微笑,纸飞机迷路的微笑
镜子的微笑,哦,浪子啊,浪子
无论你走过多少阡陌街巷
镜子都照亮你回家的路
哦,镜子,你所作所为的后面
是无边无垠的宇宙:平江路
灯灯
青竹深情。流水款步。
有人暮色中登上天梯,敲响月亮铜鼓
有人跟着钟声,去了寒山寺。
繁华处,伯虎回首,秋香回眸
拱桥上走过灯笼
夜莺不问来客,歌声推开深锁的门
我们饮茶。听曲。看茶叶跟着曲子
沸水中,一路辗转
浮浮沉沉
——柿子树是长者:它,教我们
安放好起伏的心。
艾蔻
石湖从容,水面空阔
在白天收纳光线、青山和塔影
行春桥安静,它美妙的九孔连拱
耐心等待自己的时间
所谓能工巧匠,就是可以
造出一个拙朴而奇妙的容器
在天赋之夜
盛放十个月亮
那天总想起熟悉的
华北平原和川西平原,以及
与之相伴的黄河与长江
不知自己是不是好的容器
能不能同时装下它们
一个辽远,一个青翠
一个浑黄,一个清朗
运河水呵护着古城,也滋养着古城人民。大运河见证了姑苏城千百年的时光变迁,也串联起山塘、虎丘、盘门、宝带桥等一众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使整座古城更加灵动,也更富内涵。

今年3月起,姑苏区美术家协会组织会员60余人开展采风活动,参与创作的画家年龄最大的已近八旬,最小的才二十出头。画家们选取枫桥夜泊、横塘驿站、宝带桥、平江古巷、虎丘塔等具有代表性的“运河十景”点位,以美术家的视角描绘苏州大运河的秀丽风光和历史人文风采。作品不仅包括传承吴门绘画笔墨风格的中国画作品,也有油画、粉画等现代绘画作品,最终共计形成了79件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在“千载运河润姑苏 百年华章歌盛世”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金石、书法、国画、诗词歌赋……都是祖先留下的文化精粹,亦都是传承大运河历史的最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前期,在姑苏区书法家协会的牵头下,34位篆刻家将大运河沿线的古景、古桥和相关诗词,以高超的篆刻艺术呈现在105方金石之上。其中,著名画家顾曾平创作设计的运河首景“吴门望亭”由八方印章组合而成,画面生动、创意十足。此外,沧浪诗社还创作了11首与“运河十景”相关的诗词,由书法家围绕这些诗词进行书法创作。其中序词《彩鸾归令》以长达6米、宽1.45米的巨幅书法作品呈现,由20余位书法家集体创作而成。目前,这些原创作品已集结成为《运河十景》诗书画印作品集,并在“运河十景”诗书画印展集中展出。

下一步,区文联还将开展“寻古述今望未来”系列文艺创作活动,以运河古诗词整理项目为抓手,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把“家底”摸透;广泛挖掘姑苏街巷的人文历史,征集“最美”街巷原创诗歌,讲好运河沿线的街巷故事;助力推进报告文学《家在古城》的创作,由点及面展现保护区、姑苏区在古城保护更新方面的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