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了大运河杭州段,其实大运河包括6个省、2个直辖市,27座城市,不光杭州有遗产点,苏州也有,这次就来介绍介绍苏州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范围北起大运河与山塘河交汇处,南至大运河与太浦河交汇处,由河道和7个遗产点组成。 7个遗产点为虎丘云岩寺塔、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 虽然大运河杭州段整得绿树成荫、古意盎然,但我更喜欢大运河苏州段,这是运河沿线条件最好的一段,也是目前还在通航的运河遗产,突出表现了“大运河是线性活态遗产'的这一特征。 云岩寺塔是苏州的实物象征,这座建于959年的古塔是大运河航道上的地标性建筑,在那个没有导航的年代,来往的船只只要远远望见塔身,便知道东南胜地已经近在眼前。 云岩寺塔位于虎丘风景名胜区内,俗称虎丘塔,是八角形仿楼阁式塔中现存年代最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的实物,其砖木套筒式结构使塔历经千年斜而不倒,为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 世界第二斜塔 ![]() ![]() ![]() ![]() 虎丘是与苏州同龄的“吴中第一名胜”,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苏东坡曾感慨: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相传在 2400 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病逝,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虎丘山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打卡地叫“剑池”,在陡立的峭壁下有一汪永不干涸的池水,这就是传说中的“剑池”,据记载池水底下是吴王的坟墓,当然还有吴王喜爱的三千把珍奇的宝剑。 虎丘秋景不可辜负! ![]() ![]() ![]() ![]() ![]() ![]() ![]() ![]() ![]() ![]() ![]() ![]() 山塘街始建于唐,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曾是明清时期商品集散地,南北商人聚集之处。著名的《姑苏繁华图卷》中画了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就是这里,因此又被誉为“姑苏第一古街”,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 ![]() ![]() ![]() ![]() ![]() ![]() ![]() 来看看山塘街喝咖啡的环境enncoffee ![]() ![]() ![]() ![]() 《红楼梦》一开篇就说,“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里阊门就是山塘的起点。顺便说一嘴,《红楼梦》里还说,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曹雪芹写《红楼梦》自称是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开篇第一回提到的葫芦庙,据红学专家秦兆基、朱子南考证,隐指的就是山塘街边的普福禅寺。 而山塘街所傍的山塘河,就从阊门开始,绵延到虎丘。这条水路相传是由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时(唐宝历年间)开挖建成的,当时由于苏州自然环境的的制约,城内河道阻塞严重,水路交通极为不便,他为了苏州百姓的水陆交通畅行,主持开凿了一条东起阊门,西至虎丘的山塘河,并沿河筑堤,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路交通问题。因此,后世也称山塘河为“白公堤”,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山塘街,而白居易也被后人称为“山塘始祖”。 参考之前的公众号文章可以全面详细地了解平江路。 全晋会馆就在平江路东侧的中张家巷14号,我们知道苏州在明清两代都是 南方重要的繁华商埠和商品集散地,山西商人在此经营钱庄、账局和后来之票号者尤多。全晋会馆就是清末山西旅苏客商集资兴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全晋会馆于年久失修,白蚁蛀蚀,梁倾壁残。1986年,全晋会馆经过整修,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馆舍正式对外开放。全晋会馆的古戏台为露天戏台之最,是古代声学技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杰出典范。但最近,全晋会馆又关闭整修了。 ![]() ![]() ![]() ![]() 得益于苏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护城河内的古城粉墙黛瓦,是古韵的姑苏,而护城河外则高楼林立,是现代的苏州。 苏州护城河的开凿,是在春秋争霸的背景中进行的。《吴越春秋》记载,在公元前514年,伍子胥主持修筑阖闾城(即今苏州城),设水、陆城门各八座,内有水道相连,水门沟通内外河流。作为春秋时期开凿的人工运河,苏州护城河与同一时期的吴国开凿的邗沟和胥江通胥口,或为抵御入侵,或是为了北上争霸及南向伐楚,无不出于军事目的。 到唐代,《吴地记》记载,苏州古城有八大城门: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八大城门的位置和名称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发生了变化。环城河西南的盘门是苏州乃至全国仅存的一个水陆城门,意义重大。 《吴地记》云:“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做蟠龙,镇此以厌越。又云水陆相半,沿回屈曲,故名盘门。”古城内同时期的城门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盘门在建成后虽屡次修缮,保存了水路并行的结构。现在的盘门主要由水陆城门及两侧城墙构成,水陆城门的组成部分瓮城、绞关石、闸槽等均保护良好。 ![]() ![]() ![]() ![]() ![]() ![]() ![]() ![]() ![]() ![]() ![]() 除了在盘门城墙上走走吹吹风,盘门·文瑞阁 的中式甜品也很带感,用景区纸质正价门票可抵现金用。 ![]() ![]() ![]() ![]() ![]() 上次去的时候,还遇到有人在盘门景区拍摄活动片,正式拍摄前彩排了好几次,来来回回载歌载舞了好几遍,我都看腻了,想想演员也挺辛苦的,同样的表情动作得不断重复,他们还没喊累,我都觉得腻了。 ![]() 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多孔石桥,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有”江苏最美运河地标”称号。 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启了江浙一带地区的漕运之路,然而京杭大运河流经苏州城南七八里澹台湖,有三四百米的缺口使得拉船的纤夫无法通行,寒冬腊月甚至要涉水拉纤。澹台湖是太湖水流向运河与吴淞江出海口的主要通道,自然也不能“填土作堤以为挽舟之路”。唐元和年间(806-820),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保证漕运顺畅,决定造桥代道,在澹台湖上修筑长桥作为纤道,并带头捐献了一条据说是御赐的玉质宝带。当地豪绅深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很快解决了建桥资金。为纪念这位刺史的义举,苏州百姓遂将此桥命名为“宝带桥”。 宝带桥建成之后,数次被毁,又数次重修,可谓磨难重重。初时是木构桥梁,到元代后以石易木。南宋和明清时期都曾重建,道光年间林则徐还曾主持过一次桥身修缮。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毁坏,是英国洋枪队头目戈登在同治二年为了镇压太平军,下令拆去宝带桥中间的大孔,致使连锁倒塌26孔。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也曾炸毁过桥南端的6孔。一座宝带桥,几经兴废,承载了苏州城的历史。 中国古代名桥大多宏伟壮丽,但宝带桥轻巧柔美,与姑苏城的秀美轻盈相得益彰。 ![]() ![]() ![]() ![]() ![]() ![]() ![]() ![]() ![]() 然而要在吴江这样地势低洼、土质松散、湖荡密布的地方筑堤修路,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直到唐元和年间,湖州刺史范传飞顺应民意,经过精心准备,塘路修建工程正式开工,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一修便是断断续续的数百年,吴江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宋庆历八年,增石修治,元至正6年至7年间,复以巨石修筑,至此,九里石塘才真正完成,所以九里石塘又名 现在这里依然有川流不息的轮船满载货物来来往往,轮船的轰鸣声是吴江古纤道从古至今没有消失的声音坐标。 ![]() ![]() ![]() ![]() ![]() ![]() ![]() ![]() ![]() ![]() ![]() ![]() ![]() 大运河苏州段世界遗产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这些高耸的地标、寻常人家的小桥流水、古朴的河埠码头、鳞次栉比的会馆,我们依然能够想象这座古城因水而兴的富贵风流,这是姑苏城特有的美感!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祖国啊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