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运”:大运河苏州段

 zzm1008图书馆 2023-07-24 发布于上海

之前介绍了大运河杭州段,其实大运河包括6个省、2个直辖市,27座城市,不光杭州有遗产点,苏州也有,这次就来介绍介绍苏州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

大运河杭州段

塘栖古镇:镇不在大,有桥则名!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范围北起大运河与山塘河交汇处,南至大运河与太浦河交汇处,由河道和7个遗产点组成。

7个遗产点为虎丘云岩寺塔、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

虽然大运河杭州段整得绿树成荫、古意盎然,但我更喜欢大运河苏州段,这是运河沿线条件最好的一段,也是目前还在通航的运河遗产,突出表现了“大运河是线性活态遗产'的这一特征。

苏州古城以水为眼,城外以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等大运河水系组成入水水源流入古城,与城内干河、支河系统互相交融。
清代徐扬的《乾隆南巡图》中第六卷中描绘了乾隆帝驻跸苏州的场景。乾隆一行从浒墅关沿运河往南,经山塘河进入苏州古城,护城河上的阊门、胥门也在图上显现。乾隆后来坐船出胥门沿胥江一线到了木渎,住灵岩山行宫。依据此图可以看到清代的苏州大运河整体格局与目前现存的变化不大。

图片

云岩寺塔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云岩寺塔是苏州的实物象征,这座建于959年的古塔是大运河航道上的地标性建筑,在那个没有导航的年代,来往的船只只要远远望见塔身,便知道东南胜地已经近在眼前。

云岩寺塔位于虎丘风景名胜区内,俗称虎丘塔,是八角形仿楼阁式塔中现存年代最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的实物,其砖木套筒式结构使塔历经千年斜而不倒,为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

世界第二斜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虎丘是与苏州同龄的“吴中第一名胜”,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苏东坡曾感慨: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相传在 2400 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病逝,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虎丘山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打卡地叫“剑池”,在陡立的峭壁下有一汪永不干涸的池水,这就是传说中的“剑池”,据记载池水底下是吴王的坟墓,当然还有吴王喜爱的三千把珍奇的宝剑。

虎丘秋景不可辜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大运河遗产点(山塘历史文化街区)

山塘街始建于唐,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曾是明清时期商品集散地,南北商人聚集之处。著名的《姑苏繁华图卷》中画了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就是这里,因此又被誉为“姑苏第一古街”,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山塘河边的大红灯笼是这里的“标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山塘街上,一共有七只狸猫石像,每只狸猫守护一座桥,所以“七里山塘”又被称为“七狸山塘”。
图片

来看看山塘街喝咖啡的环境enncoffee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红楼梦》一开篇就说,“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里阊门就是山塘的起点顺便说一嘴,《红楼梦》里还说,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曹雪芹写《红楼梦》自称是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开篇第一回提到的葫芦庙,据红学专家秦兆基、朱子南考证,隐指的就是山塘街边的普福禅寺


而山塘街所傍的山塘河,就从阊门开始,绵延到虎丘。这条水路相传是由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时(唐宝历年间)开挖建成的,当时由于苏州自然环境的的制约,城内河道阻塞严重,水路交通极为不便,他为了苏州百姓的水陆交通畅行,主持开凿了一条东起阊门,西至虎丘的山塘河,并沿河筑堤,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路交通问题。因此,后世也称山塘河为“白公堤”,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山塘街,而白居易也被后人称为“山塘始祖”。

图片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

参考之前的公众号文章可以全面详细地了解平江路。

苏州:你真地了解平江路吗?

全晋会馆就在平江路东侧的中张家巷14号,我们知道苏州在明清两代都是

南方重要的繁华商埠和商品集散地,山西商人在此经营钱庄、账局和后来之票号者尤多。全晋会馆就是清末山西旅苏客商集资兴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全晋会馆于年久失修,白蚁蛀蚀,梁倾壁残。1986年,全晋会馆经过整修,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馆舍正式对外开放。全晋会馆的古戏台为露天戏台之最,是古代声学技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杰出典范。但最近,全晋会馆又关闭整修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盘门景区

得益于苏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护城河内的古城粉墙黛瓦,是古韵的姑苏,而护城河外则高楼林立,是现代的苏州。

苏州护城河的开凿,是在春秋争霸的背景中进行的。《吴越春秋》记载,在公元前514年,伍子胥主持修筑阖闾城(即今苏州城),设水、陆城门各八座,内有水道相连,水门沟通内外河流。作为春秋时期开凿的人工运河,苏州护城河与同一时期的吴国开凿的邗沟和胥江通胥口,或为抵御入侵,或是为了北上争霸及南向伐楚,无不出于军事目的。

到唐代,《吴地记》记载,苏州古城有八大城门: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八大城门的位置和名称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发生了变化。环城河西南的盘门是苏州乃至全国仅存的一个水陆城门,意义重大。

《吴地记》云:“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做蟠龙,镇此以厌越。又云水陆相半,沿回屈曲,故名盘门。”古城内同时期的城门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盘门在建成后虽屡次修缮,保存了水路并行的结构。现在的盘门主要由水陆城门及两侧城墙构成,水陆城门的组成部分瓮城、绞关石、闸槽等均保护良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在盘门城墙上走走吹吹风,盘门·文瑞阁 的中式甜品也很带感,用景区纸质正价门票可抵现金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次去的时候,还遇到有人在盘门景区拍摄活动片,正式拍摄前彩排了好几次,来来回回载歌载舞了好几遍,我都看腻了,想想演员也挺辛苦的,同样的表情动作得不断重复,他们还没喊累,我都觉得腻了。

图片

宝带桥

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多孔石桥,横卧于大运河和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有”江苏最美运河地标”称号。

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启了江浙一带地区的漕运之路,然而京杭大运河流经苏州城南七八里澹台湖,有三四百米的缺口使得拉船的纤夫无法通行,寒冬腊月甚至要涉水拉纤。澹台湖是太湖水流向运河与吴淞江出海口的主要通道,自然也不能“填土作堤以为挽舟之路”。唐元和年间(806-820),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保证漕运顺畅,决定造桥代道,在澹台湖上修筑长桥作为纤道,并带头捐献了一条据说是御赐的玉质宝带。当地豪绅深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很快解决了建桥资金。为纪念这位刺史的义举,苏州百姓遂将此桥命名为“宝带桥”。

宝带桥建成之后,数次被毁,又数次重修,可谓磨难重重。初时是木构桥梁,到元代后以石易木。南宋和明清时期都曾重建,道光年间林则徐还曾主持过一次桥身修缮。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毁坏,是英国洋枪队头目戈登在同治二年为了镇压太平军,下令拆去宝带桥中间的大孔,致使连锁倒塌26孔。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也曾炸毁过桥南端的6孔。一座宝带桥,几经兴废,承载了苏州城的历史。

中国古代名桥大多宏伟壮丽,但宝带桥轻巧柔美,与姑苏城的秀美轻盈相得益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江古纤道
古纤道曾有一个辉煌的名字,叫
“九里石塘”
,这里既是河岸又是纤道,还被充作驿道,是水陆并用的交通要道。九里石塘的所在地原先是运河与太湖的混合地,从运河往西,是大片的太湖浅滩洼地,太湖水大时,水会漫过浅滩与运河交汇。由于风急浪大,船行不便,翻船覆舟是常事。因此,筑堤修路,成了古代吴江人的共同愿望。

然而要在吴江这样地势低洼、土质松散、湖荡密布的地方筑堤修路,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直到唐元和年间,湖州刺史范传飞顺应民意,经过精心准备,塘路修建工程正式开工,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一修便是断断续续的数百年,吴江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宋庆历八年,增石修治,元至正6年至7年间,复以巨石修筑,至此,九里石塘才真正完成,所以九里石塘又名

“至正石塘”
建造好的九里石塘,就像一座人造的“水中长城
,一面临太湖、一面临运河,终于使河、湖分开,消解了风浪冲力,方便了船行,也使太湖东岸、运河堤西的大片沼泽洼地逐渐变成肥沃的良田。

现在这里依然有川流不息的轮船满载货物来来往往,轮船的轰鸣声是吴江古纤道从古至今没有消失的声音坐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态很好,鸟儿到处飞。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运河苏州段世界遗产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这些高耸的地标、寻常人家的小桥流水、古朴的河埠码头、鳞次栉比的会馆,我们依然能够想象这座古城因水而兴的富贵风流,这是姑苏城特有的美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