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细读《传习录》(10)

 刘飞宏33 2021-12-14

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


又曰:“人要随才成就(顺从自己的才能作出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之乐,稷(周人的先祖,尧舜时主管家事的官)之种,是他资性(天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让夔、稷交换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当亦能之。”


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处于富贵中,就做富贵时能做的事)。素患难,行乎患难’,皆是'不器’。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大意


先生又说:“一个人所能做到的就是要顺从自己的才能作出成就。就像夔擅长音乐,后稷精于庄稼的种植,他们的天性适合从事这样的工作。成就一个人,也就是要让他的心体纯然合乎天理。他做事都是顺从天理,然后后世才会把他当作有才能的人。心体达到纯然合乎天理的时候,就会成为'不器’之才。如果交换夔和稷所从事的事业,他们同样也会做得到。”


先生又说:“《中庸》中说的'处于富贵,就做富贵时能做的事。处于患难,就做患难中能做的事’,都是'不器’的意思。这些都只有那些存养心体达到纯正的人才能做到。”


解读


“随才成就”是王阳明的基本教育方针。他认为每个人也应该选择自己才性相近的专业去努力才有可能成材。平常人的才能只在名物度数上辨事识物,但世界上事物无终无始,无边无际,所以,人纵有千算,但具体到一个人,也只能得其有限的小算。通音乐则不能精种植,长种植则难于通音乐。圣人的才能从心体上显现天理,天理现则心体纯正,心体纯正则事理通融。


贯通古今,一日便是一元


问:“世道日降,太古时气象如何复见得?”


先生曰:“一日便是一元。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


大意


陆澄问:“如今世风日下,怎样才能重现太古时期的淳朴民风呢?”


先生说:“一天就是一元。清晨醒来的时候坐起身,还没有接触任何事物,这个时候心中的清明景象,就像游历在伏羲所处的时代。”


解读


王阳明认为,如果人能持守本心不被遮蔽浸染,此心便贯通古今,同于圣贤,远古的事情,后人没有直感的接触,如何能够知道呢?因为上古是一派清明通透的景象,毕竟远古的生活是极为简单的,所以其配色都是清朗的。


心统五官,外物才不扰乱内心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大意


陆澄问:“心要追逐外物,怎么办才好?”


先生说:“国君端身拱手,庄重肃穆,而六卿各司其职,天下才能大治。人心要统领五官,也需要如此。眼睛看的时候,心就追逐在颜色上;耳朵听的时候,心就追逐在声音上。如果国君选拔官吏的时候,要亲自去吏部;调动大军的时候,要亲自去兵部,像这样的话,哪里只是国君的身份丧失,官员们也不能好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了。”


解读


心随五官追求外物,那么心中的和气就会受到亏损,恶念即可能由此滋生;得道的人,心能统领五官,外物变化而心中和气不会受到亏损,和气存养于心,善念自然萌生。所以,只有首先把心树立起来,确定一个目标在心中的绝对权威地位,我们才不会让外物扰乱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知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大意


陆澄问:“好色、贪财、重视名利等,固然属于私欲,但是那些闲杂的心思,为什么也叫作私欲呢?”先生说:“归根结底也是好色、贪财、重视名利滋生了这些闲思杂念,你自己从本源上寻找就会发现。例如,你心里自信绝对不会产生偷、抢、盗、劫的念头,为什么呢?你本心就没有那样的心思。如果你对色、财、名、利等这些心思,都像不做贼的心思一样,在心底一干二净了,完完全全是'未发之中’,就是'廓然大公’。这样,人心自然会'感而遂通’,自然可以'发而中节’,自然也能够'物来顺应’。”


解读


闲思杂念中的善恶、是非,并不像高山和深谷,白昼和黑夜那样容易分辨。似乎明白的,又似乎不明白;好像看得清楚,又好像看不清楚。好色、贪财、慕名这些私欲正是在这种似是而非,朦朦胧胧的闲思杂念中潜滋暗长。所以,王阳明主张通过静坐的方式,屏息思虑,去除私欲,恢复自己的良知本性。


更新于 2018-05-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