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陶拾珍, 走进古陶文明博物馆

 海棠海平_行者 2021-12-14

收藏丨发现丨责任丨研究丨理想

让文物活起来,让灵魂静谧

展开陶的魅力

陶是人类最早造出的非自然物质,是人类文明的先声,也是人类艺术的一个源头。先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手发明了陶,他们首先用陶贮存水和粮食,进而将陶使用在几乎全部生活领域。我们今天从饭碗、水杯、日常用品到绘画、雕塑、艺术诸般,乃至全部现代文明,追根溯源无一不与远古先民陶的发明息息相关。它们的被发掘,一次次地证明甚至局部地改写着中华古代文明史。 

陶,被誉为五行之艺。从一件件古陶制品上,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华夏民族发挥到极致的美感与智慧,只有置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宏阔背景上,才能品味出它独特的艺术韵味。

在北京大观园北门附近,有一间博物馆,古色古香的门面、干净整洁的石阶、红漆镶金的木门、棕底红铜的牌匾、洒脱的手书馆名,还有两旁蓊郁苍劲的松柏,令这间博物馆显得幽静而别致,透出来独特的品味和风格,这里就是中国大陆首批私立博物馆之一的古陶文明博物馆。

2019年2月17日和3月3日,连续两次和30余位朋友一起走进古陶文明博物馆,开启问陶之旅。欣赏千余件精美而系统的古陶文物,感受陶文化的魅力,倾听悠悠历史的回声,追索艺术存在的可能,感知先民的岁月时空。

艰难中守住梦想

古陶文明博物馆是国内首批由国家文物部门正式批准成立的私立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陶的专题博物馆,从收藏展览、学术研究到艺术创作、产品开发均以古陶为主体,丰富而系统,构成了一个颇有学术氛围的小型博物馆。

原馆长路东之先生是位诗书画印的全才,早年在西安西北大学作家班求学期间就开始痴迷收集残陶瓦片。“秦砖汉瓦,这四个汉字很早以前就对我构成一种诱惑,一种特殊而神秘的诱惑”。当时玩瓦的人少,作为冷门项目,瓦当的市价很低,经过10年的积累收藏,路先生的寻宝逐渐形成了规模。 

1996年,路先生筹资创办了自己的民营博物馆,多年的痴诚努力,他已经成为公认的陶器收藏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人,古陶文明博物馆也成为重要的瓦当、古陶器、封泥领域的收藏机构。

伊始

路先生有很多头衔,作家、诗人、画家、艺术家,也许离他心灵最近的还是收藏家这个头衔。对他来说,走上收藏这条路,既是莫名其妙的缘分,也是心灵选择的结果。

REC

《道在瓦砾》

可以想象那些成系列、数量众多的古陶器究竟是如何被一点点的收集起来的,那会是怎样的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心积虑的寻找。曾经委身荒野的泥土块瓦陶罐能够适得其所,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如果古代先民们在天有灵,也会感谢路东之馆长所做的一切努力和付出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路先生2011年英年早逝,离开了他一直钟爱陶醉的古陶世界。 路东之的妻子董瑞女士,便成为了如今古陶文明博物馆的掌门人。

民营私人博物馆的生存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路东之本人不是个有钱有势的人,作为一位不屈不挠的文化人,他一直把自己在其他领域辛苦挣得的钱贴在博物馆上,高昂的租金和各种开销使得博物馆入不敷出。随着路先生的离去,博物馆的生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现在,路先生的夫人董瑞女士挺身维持着这个博物馆,守护者丈夫毕生的心血。但这博物馆的大旗能否扛到底呢?

海棠-海平

REC

博物馆刚开馆时,曾吸引了很多媒体和收藏爱好者的关注,但喧哗与热闹转瞬过去,接下来便是孤独地前行与寂寞的坚守,只不过如今妻子接过了丈夫的接力棒。博物馆的门票是50元,董瑞女士十分坦率地说,我们是自收自支的博物馆,没有政府拨款,也一直不以盈利为目的。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之前为了博物馆能够正常运转,主要是路先生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所得,来补贴博物馆的运营。然而即使这样,博物馆办得一点也不马虎,硬件虽简朴,但所有的展柜都符合标准,照明充足,展品摆放和图片说明文字独具匠心。说明文字的文化含量很高,都是路东之先生亲自撰写的,即使对古陶文物一无所知的人参观之后也能印象深刻。

林继伟

海棠-海平

海棠-海平

展品的编号皆用小豆代替,特色独具,可见布展是多么用心。

试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还有几个人为了所爱所好,而兀兀穷年,呕心沥血,孜孜以求这些无实际用处的学问呢?还会有几个人甘愿倾家荡产,以卖字卖画之资苦心经营一个藏馆,仅仅为给每一片砖瓦找一个归宿呢?

董瑞女士说:“在当下功利的大环境下要做非盈利的博物馆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做一直烧钱的准备,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当失去路东之,当我去艰难地寻求未来的发展之路时,我曾经也很迷茫,但我选择了坚守,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做下去。古陶文明博物馆的所有文物都是对社会公众开放的,也欢迎学者到馆进行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博物馆人和爱古之人共同做出努力”。

红树常盘

古陶藏品掇英

古陶文明博物馆以新石器时代彩陶及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瓦当、秦汉封泥三大系列兼及其它相关领域约两千余件出土文物,构成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勾勒出一部近乎完整而形象生动的古陶文明史,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华古代文明大河中有关陶的创制、使用和审美。 

本馆展览由彩陶渊薮、瓦当大观、封泥绝响、古陶序列、东之艺丛五组内容近千件展品构成,力求将古陶文明恒久而独特的魅力展现给世人,并籍此倾听悠悠历史的回声,追索艺术存在的可能。请随我们引领太古,感知先民的岁月时空。

我们将动用最大的真诚和智慧为着理想而工作,我们期待社会各界的理解与赏识、支持与合作!

路东之 1997年二月

古陶文明博物馆,用千余件陶器书写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前三千年,规模虽小,亦纳须弥于芥子,藏山海于斗室,堪称大观。

在这间专门收藏和研究古陶的民办博物馆中,你看到的展品动辄都是秦汉时期的,当然还有时代更早的新时期时代的珍品。在你眼前的陶罐、秦砖汉瓦、封泥,都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物品,许多都属于珍稀孤品,这种迷人的历史感,也让人迷醉。

宇宙时空,何谓始终;地球经纬,交织纵横。人类文明,延绵亘古;收藏文化,一脉传承。华夏我土,物华天宝;炎黄子孙,人杰地灵。
或问,何谓收藏?呜呼!一语难定。究其行止,察其性质,无非求物以聚,集器以宝;珍之,爱之,赏之,品之,语之,问之,识之,论之;盖为我有,乃为我用,聊通我心,以寄我志。


—路东之《收藏赋》节选

扛太阳的鱼

一进博物馆大门就能看到一只汉代陶缸,是同类文物中最大的,那完美的造型,细腻光滑的外表,精致的做工,还有陶缸肩部的陶工随手刻下的“岸”字,很是独特。 

展厅在地下一层,400平米,算不上很大,但是细节的设计如此值得细细品味,每个角落、每幅画作、每句解说,都能看出是投入了心血的东西,有种不可言说的张力,细节处更是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在古陶文明博物馆赵东南老师导览讲解下,大家逐板块观赏了馆内展出的藏品,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彩陶渊薮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甘肃、青海、宁夏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及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为主的彩陶近百件,其中有许多保存至今仍惊绝完美的珍稀之品。彩陶以其精美的器型和图案,成为中华文明早期的代表物。

瓦当大观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

古陶文明博物馆里的瓦当已是现存最完备的瓦当收藏体系。“瓦当大观”系列是第一个按年代、地域和功用划分的专题瓦当展览,展出从战国至东汉数百年间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不同品类的瓦当153件,其中多为珍稀孤品。

瓦当最早出现于西周,用在王的宫殿上,出现时都是半瓦。战国燕瓦当,比较硕大笨重,制作粗糙,泥中掺杂有沙砾贝砾,图案比较诡异,多抽象变形。

舞蹈纹阴阳双构半瓦当

燕下都遗址出土,孤品。以阴阳双构图,匠心独得。梦斋诗曰:乾坤大道属阴阳,费尽精神未觉祥。忽叹匠师真匠手,分将表里舞红妆。

饕餮纹大瓦

燕下都遗址出土,直径达36公分,人称燕都瓦王。

战国齐瓦当

齐国以山东临淄古城为中心。齐瓦比较小巧精致,注重写实,图案简明生动,细腻精美,多为树木家畜和人等与人类生活相近的现实内容,让人联想当齐国的强盛与富足。

战国秦瓦当

战国秦国动物纹瓦当,以圆形瓦为主,那些曾与秦国先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古代动物以及它们的故事被绝妙的记录、刻画,表现在瓦上,并由此记录,传达他们的爱憎疑谜,所期所欲和悲欢感受,表达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也使我们得以窥视两千多年前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金乌瓦当

镇馆之宝。造型奇异,瓦体硕大,工艺精湛,气象非凡。据考证,它是汉武帝朝会群臣并作避暑的甘泉宫建筑的专用金乌玉兔组瓦之一,可以说是甘泉宫建筑的标志。它表现了汉代精神、理想和气质,它身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

葵纹瓦当系列

葵纹系列在图案瓦当中独树一帜,是秦瓦中最具地方和时代特点的瓦当之一。象征着光芒的葵纹主要是对太阳和葵花的图腾,太阳是天地间最伟大最神奇的物象,而向日转动的葵花则可以用来表示对君主、 对中心、对神圣的仰慕、追从和尊崇。

双鹤云纹瓦当

云纹系列瓦当主要由葵纹演化而来。此双鹤云纹瓦当,陕西秦之宫殿遗址出土,是体现秦始皇乘鹤寻仙祈求长生不老思想的遗物,为秦瓦名品。

日、月、山、水、利瓦当

孤品,据考为第一枚秦文字瓦当,将日、月、山、水等客观现象容于葵文之中,随行就式,正应乎先秦时代天人合一、浑然一统的宇宙观。

文字瓦当

汉代瓦当中的文字瓦当最为精彩。汉代先民通过瓦当上的文字记述他们的历史和功业,昭示他们的理想和愿望,表达他们的情感。东汉开始,中国瓦当文化盛极而衰,渐渐没落。但也正因为其没落,保存下来的瓦当就更显珍贵。

吉语文字瓦当

吉语文字瓦当是汉字瓦当的最大一类,诸如千秋万岁、延年益寿、仁义自成、长生无极等许多我们今天仍在频繁使用的词句都是两千多年前最先出现在汉瓦当上的。

封泥绝响

展出秦汉封泥175件,在纸质文书普及之前,古代文书都用刀刻或用漆写在竹简或木札上,封发时装在斗槽里,用绳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填进一块胶泥,在胶泥上打玺印;如果简牍较多,则装在一个口袋里,在扎绳的地方填泥打印,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种盖有印章的土块称为“封泥”,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魏晋后,纸帛盛行,封泥之制渐废。

尤其秦封泥部分,是秦文化研究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涵盖了秦始皇三公九卿政治体制的各类属官,揭示了数十个失载的秦朝的郡县、宫苑名称,揭示了许多与秦始皇及其秦代文明相关的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内容,从而被考古界、秦汉史学界的专家称为“秦始皇批阅文书的遗物”。可视为统一的中国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历代政治体系的源头档案。

古陶序列

陶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古代先民通过简单纹理刻画表达内心的渴望,虽然只是简单的符号,却是汉字文化的始祖。与甲骨文、金文、石刻、构成了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

馆藏周秦汉唐2000年间不同器型与品类的陶制文物126件,从中可以看出古陶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脉络,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华夏先民有关陶的创制、使用和审美。从中可以看出古陶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脉络。展品中有鬲、鼎、罐、壶、瓶、豆、垒、钫、仓、陶俑等基本品类的陶类文物。

汉代青釉陶器

汉代灰陶彩绘哺婴俑

四川出土,自然地再现了母亲哺育子女的场景,呈现了其乐融融的朴素的人类情感,由此俑也可一窥当时的服饰。

吹箫俑

陶生活用品

陶画像砖

双龙相交星象图砖

充满神秘色彩,出土地点不详,似为战国时物。两龙相交构成对称一象,内有星团,而龙身亦遍布星斗,使人联想宇宙太空。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即为两蛇(龙)相交之形,乃宇宙之精-人之始祖。另有一说,此为东宫苍龙星空形象,含角、亢、氐、房、心、尾、箕诸宿诸星座。

苏常侍造印度佛像

背面铭文“印度佛像大唐苏常侍等共作”,据推测样本可能是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

东之艺丛

与馆藏文物同时展出的还有路东之的多种艺术语言的系列作品,书法、诗歌以及艺术作品等,在错落有序的展品中穿插着,传统与现代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荡,仿佛能够听到馆主人的心声,能够抚摸到那份对千年文化的深深眷恋,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拆散的结构

远古的陶器与现代的计算机,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有人说突兀,有人说碰撞,有人说别具匠心。

REC

大家在赵东南老师的带领下欣赏古陶藏品

虽然如今再也无缘见到路先生本人,亲自来叙说他和博物馆的故事,但他创立的博物馆、他的藏品、他亲自撰写的图片说明,仿佛会说话一般,不但向我们展示了灿烂辉煌的古陶文明,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来自民间收藏家对古陶文化的热忱,和对传播古陶文化的那一份真诚和坚持。 

千余件古陶展品精美而系统,悄然散发出古朴、雅致而厚重的文化与艺术底蕴,闪现着古陶文明恒久而独特的魅力。古陶文明博物馆一层还有很多古陶文创衍生品和古陶相关专业书籍出售。

这里出售的是文化的延续,而非单纯的贩卖商品,大家也很是喜欢,一样一样细细看过去,余味悠长……

董瑞馆长为一位朋友购买的

路东之先生作品《问陶之旅》签名

古陶文明博物馆真的让人惊喜,安安静静,心间如水洗过,清澈见底……

艾敬 Joy

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领略到了中华古陶文明的价值与尊严。

应大家要求,近期我还会组织其它博物馆探访活动,敬请期待!

1

END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