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

 新用户3796in1i 2021-12-15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引语]

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课上让概括王二小、雨来、海娃、夜莺等英雄人物时常用一个词——机智勇敢,“勇敢”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优秀品质的表现。但是老子讲:“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是否矛盾?为什么“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上天所厌恶的,谁能知道其中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天道如网,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解读]

本章,老子继续阐述他的人生哲学和行为理念。论述的基点是“勇于不敢”,核心主张仍然是他一贯倡导的顺从自然,遵守规律,无为、不争、柔弱,谦让,但重点强调的是人对自然规律的自觉和感悟,以及不同性质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个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因果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永远是自己的主人,“敢”与“不敢”,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这一章可以分为两层。

一、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敢”与“不敢”的本质区别。

敢,敢做,此处指蛮干,逞强;不敢,不敢做,此处指谨慎,不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勇于敢就会死,勇于不敢就可以活命。这两种勇,有的有利,有的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能知道其中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
老子在这里提到的勇气有两种:勇于敢和勇于不敢。勇于敢则逞强妄为,无所畏惧;勇于不敢则柔弱哀慈,慎重行事。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勇气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就能保全性命。
 “勇于敢”一般来说就是争强斗狠,最终的结果不是杀伤别人就是杀伤自己。“勇于敢”是不讲“慈”的,所以是非道的行为,“勇于敢”的结果必然是遭到诛杀。跟我们平时讲的“勇敢”不是一回事。历史上有个“割肉自啖”的故事。战国时在齐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两个自称“天下最勇敢的人”,一天两人巧遇,相约到一家酒楼喝酒。对饮了几碗之后,两人都觉着有酒无肉很不尽兴。其中一个提议要到菜市场去买几斤肉来下酒,另一个说:“你我身上不都长着肉吗?听人说腿上的肉都是精肉,我们拿刀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下酒,又新鲜、又干净,不是更好吗?只叫店小二端盆酱来蘸着吃就行了。”另一个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也不反对。于是两人每喝一碗酒后,便各自抽出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在酱盆里蘸一下,送到嘴里大吃起来。就这样,边吃边喝边割,两个自称是“天下最勇敢的人”谁也不肯认输。就这样,酒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他们身上的肉也一大块一大块地被割下来,鲜血也不断从他们身上流出来,最后一命呜呼,成为千古笑谈。这样的勇敢,已经变成愚蠢的逞勇斗狠。
我们的生活中也总存在着这么一些人,他们敢于伸手拿不该拿的钱,敢于索要不该要的贿赂,敢于违反不该违反的法纪。他们无视党纪国法,损害了党的形象,给国家、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损失,自己也没有好下场。红灯停,绿灯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有些人却很勇敢,小则扣分罚款,大则车毁人亡。这样的“敢”,实则是不守规则、失去底线、无所不为。
真正的勇是敢为而有所不敢为,而不是恣意妄为,胆大包天。67章说:“慈故能勇”。可见道所提倡的勇来自于慈,是以慈为根本的。女本
柔弱,为母则刚。2019年奥斯卡短片《兔耳袋狸》很是震撼人心,位于食物链最低端的兔耳袋狸,生存环境险象环生,随时有丧命的危险,但是为了守护守护海鸥宝宝,变得无比勇敢。爱使他勇往直前。一心为赵、敢于当庭怒斥秦王的蔺相如,慷慨赴死前写下“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共产党员夏明翰,看到车辆飞驰而来一把推开身边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奋战在火灾、地震、洪水第一线的消防官兵、干部群众,在扫黑除恶、打违治乱、打虎拍蝇行动中,面对比自己强势、权利比自己大的不法分子,敢于出手的人……他们正气凛然,面对困难的挑战或邪恶的肆虐,镇定自若,毫无畏惧,是真正的勇者。早我们看起来他们很勇敢,其实,这种勇敢本质上也是不敢,不敢不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欣赏,不敢再他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无动于衷。
那么到底不敢什么?老子虽然没有明指,但是我们从《道德经》的有关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老子的思想脉络,“不敢”大致有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不敢僭越自然,不敢有违规律,不敢恣意妄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64章)“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第3章)
第二,不敢逞强好胜,“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第30章)“强梁者不得其死。”(第42章)
第三,不敢轻举妄动,“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第69章)
第四,不敢与民争利,不敢妄自尊大,“不敢为天下先。”(第67章)
 “勇于不敢”就是勇于坚守“道”,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敢触犯“道”。这种“不敢”是一种基于理性的高度自觉,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自觉遵从,一种对百姓利益的尊重和自觉维护,一种对人性弱点的自省和自我节制,一种居于战略思考的谨慎和自我调控,因此这种不敢,比起人们常说的勇敢,不仅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具有更大的难度。它不仅需要人们具有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超常的品德和智慧。身边的人都在敢于吃拿卡要,而你一人不敢伸手,在大家的眼里就是一个异类,甚至被视为傻瓜,可能会遭到排挤,打压,你还能敢于坚持下去吗?所以,不敢之勇既是正义之勇,善良之勇,也是理性之勇,智慧之勇。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勇于敢”和“勇于不敢”这两种行为同样是勇,但是因为它们的出发点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就有很大差异。老子一向主张自然无为,“勇于敢”是恣意妄为,它违逆了自然之道,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会遭受惩罚。与此相反,“勇于不敢”是顺应自然之道的行为,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可以保全性命。

二、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不争善胜的自然之道

天之道:指自然的规律。应:回答。繟然:坦然。天网:指自然的范围。恢恢:广大、宽广无边。疏:稀疏。不失:没有遗漏。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天道如网,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天从来不与谁争斗,但天下万物莫不臣服于天;天从来不说话,但对天下万物都会给予应有的回应;天从来不用召唤,而天下万物都会自动到来;天从来不急不躁,但天下万物井然有序。老子描述的这些天道现象,均有“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天道的无为解读。所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本质上都是事物内在规律自行变化的结果,“上天”只不过是利用、顺应了这些规律,所以才会有“繟然而善谋”的效果。上天没有任何勇敢的行为,却能征服一切,这也证明了“勇于不敢”是顺道守道的行为。
 “不争”是老子的核心思想,直接论述“不争”的地方很多,间接的就更不用说了。“夫唯不争,故无尤”(第8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22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66章);“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第68章);“不争而善胜”(第73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81章)。
周国平曾说:“人得的病只有两种,一种是不必治的,一种是治不好的。人们争论的问题也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不着争的,一种是争不清楚的。”
尼采所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低,不与傻瓜论短长。”“宁与清白人打一架,不与糊涂人说一句话。”
《庄子·田子方》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肩吾问孙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却不显露出荣耀,后来,三次被罢官也没有表现出忧愁的神色,总是这么欢畅自适,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孙叔敖回答:“我觉得官职爵禄的到来不必去推却,它们的离去也不可以去阻止,这些得与失都不是出于我的自身,也就没有忧愁的神色。”
一个人对于得失争得越多,束缚他的东西反而会越多。相反他求得越少,困扰他的东西却越少。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学习,还是商战,到处都充满各种对手,存在激烈竞争,这是自然的,无可非议,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刚开始学《道德经》,对于不争,我就简单地理解为什么都不与人争,最大程度委曲求全,委曲自己成全别人。每当遇到我觉得比较难战胜的对手,我就想着不争,因此就放弃了。事实是我害怕,害怕会输。后来我发现,一味的委曲自己,或者说一味的放任自己,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高大上的借口来麻痹自己的思想。
不争并不是不可争,而是尽人事,随天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世事无常。拿得起,放得下,以一颗随缘的心去面对是非曲折。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福田,不争吵不计较,就是拔除心灵上的杂草,才有富余的地方盛开幸福的鲜花。
“不言而善应。”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为什么呢?是因为行为代替了语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章)“多言数穷。”(第5章)“悠兮其贵言。”(第7章)“希言自然。”(第23章)第“善言无瑕谪。”(第27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43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56章)
“行不言之教”与“处无为之事”的是相通的。“不言”即“无为”, 就是不随意发号施令、不滥用政令,要遵循其自然发展。老子的“不言”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应尊重人性的自然发展,对受教育者不要施以不必要的作为,而是通过“自化”“自朴”来实现自身的发展,通过“不言”“希言”达到“有言”“善言”,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最终达到“不言而善应”的教育效果。我还记得,女儿小时候看《淘气包马小跳》,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书带到课堂上看,学生在写作业,我在看书,看到有趣处,我忍不住笑出了声,怕影响学生,我就到教室外面平复自己的心情。下课后,学生纷纷围到我跟前,问我看的是什么书?还有的说他也在看,问我哪儿让我觉得好笑。第二天,我发现很多学生买了马小跳的系列书籍,还有的买了其他的书。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方法恰恰是当下许多家长和教师最热衷运用的。“言传不如身教”,亲自做出好的表率,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
“不召而自来。”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读到这一句,我想起这样一句话: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丽的蝴蝶,便买来一双跑鞋、一只网子。穿上运动鞋,追逐奔跑了很久,终于在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中抓到几只。可是蝴蝶在网子里恐惧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一有机会,蝴蝶就会飞走。这就叫“追求”。另一个人也很喜欢蝴蝶,他买来几盆鲜花放在窗台,然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品着香茶,望着蝴蝶翩翩而来,心情犹如吸蜜的蝴蝶。这就叫“吸引”。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所愿,其实不应该用“追求”,而应该用“吸引”。“追求”,是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忽视了事物内在的微妙规律,常常事与愿违。“吸引”则是从完善自我、奉献自我出发,顺应天理,因而皆大欢喜。
凌川夏的《为梦想发声》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去追一匹马 ,用追马的时间种草 ,待到春暖花开之时 ,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 其实一切向内求,你变了,你的世界就变了。带着这样的心境,做好自己,一切美好都会随之而来,自然达到“不召而自来”的境界。

“繟然而善谋”“其未兆易谋”,圣人是不用计谋的,老子也是不提倡“谋”的,那么此处的“谋”应作何解呢?“繟然而善谋”是指“天之道”的,客观世界安闲自然,却井然有序,好像早已策划部署妥当的一般。这是自然属性,强调的是客观世界有其自身运作规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天气的变化一样,非常的缓慢,非常的舒缓,也非常的坦然,你根本都不知道春夏秋冬是怎样去变化过来的,他就是这么不紧不慢地在运转。只有人的“谋”才是有目的的策划,非自然属性,乃机谋之举。《琅琊榜》中,靖王有一段经典台词:“平衡官场收服各方,我不仅现在不会学,以后也不会学。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若人人都只想着自己的私利,这绝非是官场应有的风气。”如果人人都像靖王殿下这样,哪里还需要权谋呢?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而已。
自然无欲无求却赢得了万物的归顺和爱戴。我们人类之所以要“争”,是因为有私欲,一旦有了私欲,人们就会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与他人、与自然争夺。人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所谓的“勇敢”,违逆了天道,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说,由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类生活的不变定律,这样就可以促使我们弃恶从善,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大道中去。
从守柔不争理论出发进而延伸到天道运行规律,最后老子提出了名垂千古的不朽格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自古以来,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敬天者生,逆天者死。这是自然规律,看起来毫不起眼,谁犯了都逃不脱。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对天下所有好勇斗狠、恃强凌弱者的忠告,是对天下所有倒行逆施、离经叛道者的正告,也是对所有敢于冒天下大不韪者的警告!

[感悟]

一、无为而无不为

本章中蕴含着老子一贯的思想——无为。不敢、不争、不言、不召、繟然,都体现了老子讲的无为,即不过分、不过头、不越轨、不妄为的大道状态。“不”并非完全否定,它否定的是过分的东西,否定的是违背道的东西,人的欲望往往趋向有为,即冒进、过头,因此老子提倡无为以克服违背规律的所想所为。

二、善恶自有报应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个人做一百件善事,得到多少次回报,都不足以为计。但是,一个人做一百件恶事,有一次回报就够了。人可以不为善,但绝不能为恶;为善可以不求回报,但为恶必遭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八个大字犹如八支无形而又杀伤力极强的利剑,时刻瞄准为所欲为、无所不敢的亡命之徒,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勇于不敢顺天道

时至当下,当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翩然而至,身边不少人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沉溺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时,你又能否勇于“不敢”,坚定自己的立场,不为所动呢?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那些为了中饱私囊的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排放污水废气,破坏环境,危害人民生命,贪污受贿,置人民利益于不顾……这些人可能一时光鲜无比,最终却难得善果。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勇于“敢”还是勇于“不敢”的选择。一个什么都“敢”的人,会因盲目冒进、无所顾忌而堕入罪恶的深渊。我们要坚守住做人的原则,对于合道的行为,勇于直面困难、不畏强权、坚守正义、坚定立场;对于不合道的行为,要不“敢”,恪守规矩,严于律己,不越雷池半步。唯有如此,方显人生智慧。

[道歌]   

好勇斗狠逆道行,必遭天谴损性命。

勇而不敢唯谨慎,天道不争而善胜。

作者简介

李彩红,女,中小学一级教师,函谷关镇中心学校成职教专干,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