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干姜汤——自渡子

 自渡子 2021-12-16

栀子干姜汤

来源、药方、药材、功效、主治、现代治疗、制法、用量、禁忌、加减、原条文、方歌、辩证、方解、名家论述、综合参考

来源

《伤寒论》

药方

栀子(十四枚≈15克/干姜(二两30

药材

2味药材/栀子、干姜

栀子——药类清热泻火药性药味入经心,肺,三焦功效清热泻火利尿除烦凉血解毒

干姜——药类温里药性药味入经心,脾,肺,肾,胃功效回阳通脉温中散寒燥湿消痰

功效

具有清上温下清热除烦,温中暖脾之功效。

主治

主治伤寒,上热下寒证

身热不去,胸膈烦热,腹痛微烦呕吐便溏

现代治疗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阴阳痞结,食管狭窄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炎、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口腔溃疡等病症

制法

以上二味药,加水三升半,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

用量

分两次服(每次约150ml左右

禁忌

如果温服一次后,出现呕吐的,停服剩下的药。

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素体阳虚、大便溏者慎用;

孕妇及有表证,见发热恶寒脉浮者禁用;

脏器虚寒者及有形实邪者,不宜单用。

加减

若口苦咽干、乏力、舌红苔白、脉细弦——加党参,白术,柴胡,陈皮,白芍。

本方/原条文

《伤寒论》80、太阳伤寒证,医生误用泻下丸药峻猛攻下,出现身热不退,轻度心烦不安,并见腹满痛便溏等中寒证的,用栀子干姜汤主治。

方歌

1、栀子干姜热利烦,上焦有热中焦寒。

2、栀子干姜汤二味,清胸膈热温脾寒;身热不去又微烦,上清下温两顾兼。

3、栀子干姜二味汤,以丸误下救偏方;微烦身热又下利,辛苦寒温尽所长。

4、十四山栀二两姜,以丸误下救偏方;微烦身热君须记,辛苦相虚尽所长。

辩证

本方临床诊断应——身热不去,微烦,便溏为辩证要点

方解

本方即栀子豉汤去豆豉加干姜而成,为寒温并用,上清下温之剂,用于寒热错杂之证。

病机是上焦有热,中焦有寒。

方中栀子苦寒清降,人心、肺、三焦经,功擅清泻三焦之火,宣散胸膈郁热而除烦,为君药

干姜辛热燥烈,人脾胃,既散脾胃之寒,又温脾胃之阳,为臣药

二药相伍,一清一温,清上热,温下寒,一治上,一治下,各司其职,寒温同化,调和脾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乃仲景组方奇妙之处。

名家/论述

《阎德润伤寒论评释》阎德润:据张令韶谓:栀子导阳热下行,千姜温中土以上达,上下交而烦热止矣。陆渊雷谓:此条之微烦,乃寒热交错者,故以栀子清上热,干姜温下寒,与泻心、黄连等汤同意。二氏所论,皆以清热温寒为说也。我以为大下之后,肠胃涤荡一空,勿庸再取消化酵素以助消化,故此方去香豉也。干姜之辛热力较生姜尤大,故可利用其辛性,兴奋心脏机能,舒张血管,使血行旺盛而治下后之虚。

《伤寒论三家注》成无己:丸药不能除热,但损正气。邪气乘虚留于胸中治中而未人深者,则身热不去而微烦。与栀子干姜汤,吐烦益正气。柯韵伯:攻里不远寒,用丸药大下之,寒气留中可知。心微烦而不懊恨,则非吐剂所宜也。用栀子以解烦,倍千姜以逐内寒而散表热。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二味成方,而三法备矣。尤在泾:大下后身热不去,证与前同,乃中无结痛,而寒烦又微而不甚,知正气虚,不能与邪争,虽争而亦不能胜之也。故论以栀子彻胸中陷人之邪,干姜复下药损伤之气。

《伤寒论直解》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服。此言下后脾气虚寒,又宜配以干姜也。伤寒以丸药大下之,则丸缓留中而陷于脾矣,太阴脾土本脏之热发于形身,故身热不去;脾为至阴,内居中土,上焦之阳不得内归于中土,故微烦。此热在上而寒在中也,故用栀子导阳热以下行,用干姜温中土以上达,上下交而烦热止矣。按:栀子干姜,一寒一热,亦调剂阴阳,交媾坎离之义也。

《伤寒论直解》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此承上文栀子干姜汤而言,栀子虽能止烦清热,然性苦寒,不可轻用,又当审量病人平素之寒热而用之也。病人旧微溏者,脾气素虚寒者也,虚寒之人,病则不能化热,必现虚寒之症,故不可与服也。按:上节栀子干姜汤,已于热证之后,结寒证一条矣。又恐人不问寒热,一见虚烦便用栀子,故又复结一条,其丁宁致戒也切矣。读者宜三致意焉。

《中药药对配方理论及应用》本方为治上热下寒证的基础方剂。现代应用:常用于急慢性肠胃炎、食道炎、慢性痢疾、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胆道蛔虫症感染等。

《祝味菊伤寒新义》本方以栀子为主药。其适用标准在伤寒误下,胃肠已伤,表热郁滞,寒气留中而见微烦者。故与栀子泄热,干姜温中,此盖泻心之变法也。煮服法中所云“得吐者,止后服”与前同为衍文,宜删。

综合参考

本方原治“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其证由表证误下,中阳受损,余热留扰胸膈所致。

表邪不解,余热未尽,故身热;

余热扰及胸膈,故心烦;

中焦虚寒,水湿不运则便溏。

老专以寒凉药清热,则更伤中阳,若单以温热药散寒,则易助上热,治宜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并举。

本方用法云:“得吐者,止后服。”言本方虽非吐剂,却可以吐取效。

  自渡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