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分析: 图1、图2是同一份图,2种记录方式。 P波规律出现,在Ⅰ、Ⅱ、III、aVF、avL、V1-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PR间期0.36s,心率约61bpm,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 R7提前出现,其前有P',P'R间期<0.12s,联律间期0.88s,QRS呈室上性,伴不代偿间歇,所以是交界性早搏。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交界性早搏。 相关知识点: 一、房性早搏 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早搏,称为房性早搏(APB)。在各种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 Holter监测显示,正常人群中房性早搏发生率75%-90%,大多数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房性早搏是偶发的,24小时房性早搏总数不超过100次。 起源于T波顶峰上的房性早搏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房早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秒;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二、交界性早搏 房室交界区过早发放激动产生的搏动,称为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简称交界性早搏。 QRS和P'的关系: 自交界区的激动前传速度快于逆传速度,起搏点又靠下者,交界性P'波位于交界性R波之后。 交界性激动先传入心房,交界性P'波位于R波之前, P'R间期<120ms。 交界区的激动同时到达心房与心室,交界性P'位于R之中。 室房传导中断时,交界性QRS前、中、后无P'波。QRS的形态: 交界性期前收缩的QRS-T波形与窦性QRS-T波形相同或基本相同,可以因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预激波而畸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