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比较有名的几大迷案:孝庄太后下嫁皇叔之谜、顺治皇帝出家为僧之谜、皇子胤稹矫诏篡位之谜、雍正无头下葬之谜、乾隆身世之谜,而雍正帝就占了其中两个。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德妃乌雅氏。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四皇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而关于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一直被人诟病。 有人认为康熙帝中意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胤祯,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皇帝的心不要猜,表面看是喜欢,有时候也是捧杀) 但也有人说,康熙去世前两年,一直命四阿哥胤禛(雍正)到天坛代为祭天,代天子祭天意义非凡,这足以证明康熙有意传位于雍正。 康熙帝去世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正史、野史都是如何记载的?
而关于雍正继位主要有三种说法:[改诏篡位说] 、 [无诏夺位说]、[遗诏继位说] 雍正继位之谜: 一、改诏篡位说(这种说法被推翻)有人认为雍正篡取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了“于”字,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这种说法很快就被学者们否定。 清朝文字的“于”是繁体写法“於”,而且诏书上皇子前面一定是有“皇”字的,比如“皇四子”“皇十四子”,不会直写“四子”或“十四子”; 并且,通常遗诏都是满汉双文(也有人说满汉蒙三文),就算改的了汉文,也改不了满文。 所以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 二、无诏夺位说(提出的疑点很多)1.康熙遗诏是伪造的
有人认为,那份康熙遗诏是伪造的,因为遗诏不是当天公布的,而是事隔三天之后,这段时间足以伪造一份遗诏; 公布遗诏的是隆科多,与制度不相符,隆科多是步军统领,负责皇帝安全的,怎么不是康熙身边最信任的宦官赵昌来公布? 并且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的继位人描述部分缺失,两份满文遗诏缺失的部位也在同一位置,不知是否巧合。 "康熙去世的当天曾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和隆科多八人进宫,并向他们宣示口谕传位给皇四子。"这个细节是1729年才公布的,而雍正继位是在1722年,这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些皇子根本没到场。 康熙驾崩后,雍正立刻命人关闭京城九门,戒严长达6天,就连皇子进宫吊唁都不被允许。(其实这个很正常,无论是谁继位都会这么做) 2.雍正毒杀康熙夺位,根本没有遗诏 康熙驾崩后,民间就开始流传起雍正和隆科多用人参汤毒死康熙帝夺位。 但是众所周知,康熙帝精通医理,并且他曾对外明确表示过,人参不适合北方人食用,所以一生很少吃人参。 这个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就是下毒也得投其所好才是,所以,很可能是对雍正有意见的人编纂出来污蔑雍正的。 3.杀人灭口 雍正继位第二天就处死了康熙帝身边的亲信赵昌,这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按理说皇帝登基有很多大事要忙,干嘛先着急杀人还杀一直侍奉在康熙左右的人?(赵昌是不是知道的太多了?) 而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最为关键的隆科多,在雍正继位后加官进爵、显赫一时,并喊他“舅舅”,只不过才到第三年他就屡遭雍正打击,而雍正五年,就被逮捕抄家,直至被圈禁在畅春园,这也是康熙帝驾崩的地方,第二年隆科多就而死在畅春园,而人们又开始质疑,为什么要把他关在畅春园?是否跟当年康熙帝死因有关? 4. 雍正将自己埋葬在西陵而非东陵 按照“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丧葬制度来看,雍正理应被安葬在顺治与康熙安息地东陵,但雍正却一改祖辈的丧葬制度,在九凤朝阳山另建西陵。所以有些学者就认为,这是因为雍正得位不正,无颜在地下面见康熙。 三、遗诏继位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也就是康熙登基六十周年大庆,胤禛代父到盛京祭祖。 同年冬,又代父到天坛祭天。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再次代父到天坛祭天。 康熙去世当天,曾三次召见雍正。 康熙去世前三天,命雍正到天坛代为祭天。 代天子祭天意义非凡,学者们认为,这足以证明康熙有意传位于雍正。 小编认为,其实只是个名正言顺的问题,当初雍正的实力早就势在必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