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马秀芳作品 | 记忆里的那些味道

 梅雨墨香 2021-12-17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路过百花园路的鑫津园小区时,常会到瑞福超市问那种小时候口味的蛋卷来了没有,老板也因此记住了我。

上五年级,周末放学,一个人走在庄稼收割后的光秃秃的条田地里,风是从东面刮过来的,算不上太冷,因肚子饿,所以觉着身上冷,几只麻雀站在干枯的树枝上梳理着被风吹乱的羽毛。

满眼是单调的土色,忽见一个颜色鲜艳的小塑料袋悬挂在一堆枯枝烂叶中,使人眼前一亮。走上前捡起那个颜色鲜艳的小塑料袋,原来是个华龙方便面袋,从小长到五年级,一个在穷乡僻壤长大的孩子,从没见过方便面更别提吃方便面了,仔细看着袋子上的方便面图案和食用文字说明,喉咙里不自觉地涌出唾液,感觉胃里更空更难受,身上也更冷了。就觉着这华龙方便面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味,想着自己如果能吃上这样一袋方便面,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就这样一边不切实际地想着,一边咽着喉咙里涌出的唾液,一边朝着家的方向迈着有点沉的脚步。

现在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方便面没有哪一种像当年的那袋华龙方便面那样对我具有诱惑力了,还常对懒于做饭爱吃方便面凑合的侄子们说,少吃点方便面,对身体不好。

上三年级时,父亲用一只羊换回一个带烤箱的铁炉子,我家成了村上第一个有烤箱的人家,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常会端着发酵好的面团,到我家来烤馕,热情好客的母亲都会备好茶水和瓜子招待她们。我们小孩也因家里有个烤箱而骄傲,学校离家远,中午放学回不了家,学生们都自带“干粮”,因我一人带的是烤馕,同学们都拿自己的馒头、饼子来跟我换烤馕吃,因烤馕不够换,所以还惹了不少同学生气。大冬天一家人用烤炉烤洋芋吃,配上母亲腌制的酸白菜,感觉比肉都香。

米粉店的女人煮了洋芋和玉米、南瓜,叫我去吃。她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韭菜咸菜,说:“韭菜咸菜配洋芋是绝配。”咸菜是她老母亲用自家菜园种的韭菜专门为她腌制的,里面还加了自己研磨的辣子面,知道她吃盐淡,母亲腌菜时咸盐放得少,又怕放时间长了韭菜会坏,就专门用熟油将咸菜炒了炒,这韭菜咸菜一点都不咸,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韭菜咸菜,因它满含着一位母亲对女儿暖暖的爱。

小区门口有家漂亮的哈萨克族女人开的超市,一进超市我都会问:“哈太的馕有吗?奶子有吗?”女人都会笑着给我从里面的小屋拿出厚实暄软的哈太村的烤馕,她说这是柴火烤的馕,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她和我都是七零后,对小时候的食物我们都怀有很深的感情。连喜欢喝自家牛奶,对我们在超市买的牛奶不屑一顾的父亲都说她家的牛奶好喝,她家的酥油味道也好,自带小时候的味道,专门买了一公斤带给乌市的小妹。

早晨来一碗奶茶,再搭配馕和酥油,感觉生活还是美好的,电视新闻里那些有关“疫情、难民”的报道也不觉得那么压抑了。


作者简介:马秀芳,回族,现居新疆,作品见于《中国西部散文学会》《西散原创》《回族文学》《西散南国文学》《海峡文学》《大家文学网》等平台及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阿勒泰日报》《文学百花苑》等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