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桂枝汤(二六)

 火帝养生_WSH 2021-12-18

前面讲糖尿病的膏方辨治,强调了如何固阴,在这个更年期的时候,用一些辛散的药的要特别小心,这个结果都是在临床得的教训。

接下来讨论的是桂枝汤及其方证的悟与用

伤寒第一方,桂枝汤,包括桂枝汤相关的方,还有它的证,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应用。桂枝的条文及相关的论述,我们先对桂枝汤的原文进行一下温习。

《伤寒论》的立法方药具全,当然我们也有另外的解读,其实《伤寒论》里是没有离开针灸的。《伤寒论》本身张仲景是没有标序的,是后人根据赵开美的复刻版,人为的标序,一直延续到现在。《伤寒论》有不同版本,可能序存在差别,如《长沙古本》、《桂林古本》,但是,一致认同的是官方的版本,宋版本。

其实《伤寒论》,先是讲针灸,原文第八条,太阳病七日以上,自愈,若欲作在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所以,伤寒论首先是讲针,然后到了原文十二条才讲桂枝汤。先讲针,后讲药。

所以,我们现在有点倒置,把经方强调得很高很高,往往在针灸方面有所忽略,其实,中药和针灸是不分家的,是融在一体的。现在民间的医生都是这样做的,针药同施,做得很好。但是,到了医院里面,分科很厉害,有强调,所以,专门有针灸科,有妇科,反过来其他的科就不太有针灸的方法,其实,这个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体现疗效呢。在张仲景的那个时代,是针药并举的。

下面我们看看桂枝汤原文:设及到桂枝汤原文李教授是从第一条梳理到后面第五十三条,和桂枝汤里面的或者是桂甘,或者是芍甘相关联的一些方药,相关联的条文。

原文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是讲桂枝汤主之,《伤寒论》条文里讲“主之”、“可与”、“宜”语气不同,也代表了张仲景对他下药以后的疗效的把握度,如果说“主之”非他莫属,疗效是百分百,“可与”、“宜”比较可以斟酌,在当时,他可能在一种复杂的状态,他觉得可能优先考虑某个方,但不代表绝对。所以,用“可与”、“宜”就没有那么肯定。

在《伤寒论》里,一般来讲某某方主之,那就是这个条文非常重要,一定要把这个方证弄懂,搞熟,要背得滚瓜烂熟。

原文第十二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这十二条讲的是桂枝汤证,太阳病桂枝证,太阳中风,讲的是太阳病,中风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描述的症状: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讲的是病机,讲的是症状。特别还强调了“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用了一些连绵词,形容词,无非就是讲了病人恶寒,发热,但是,程度比较轻。然后,鼻鸣干呕。

太阳病怎么会鼻鸣干呕呢?鼻鸣,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干呕是胃气上逆,鼻鸣是肺上逆,本来是在皮毛,实际上我们的太阳病是与脏腑相通的,特别是我们所讲的太阳膀胱经的走向是最长的,从目内眦到我们足小指外侧,这条经脉是最长的,管的东西是最多的,单纯一个脊柱的问题就可以管我们人体一百多种病。

张仲景在这里讲了一个鼻鸣干呕,只是一个举例。肺胃气逆用桂枝汤主之。

原文第十三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这第十三条,太阳病,没有说中风,直接说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也没有讲脉,这是辨症状的意思。

第十二条讲的是辨病与辨证,我们颜面的证,第十三条讲的是疾病头的证,有时候一组症候群拿出来,可能想都不用想,一定是一个中风或者是伤寒都不用管,直接用桂枝汤。非常有把握告诉你,就是这个方,桂枝汤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