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时期政治势力后的门阀世家大族的相互斗争

 翠竹明月 2021-12-19

导语,在隋唐科举制产生之前,主要由门阀世家大族掌控统治阶级,从人才的选拔大批官员的任命都有着世家大族的影子。而这一现象之道科举制逐渐开战之后才有所改善。在先秦时期,宗族制度一直影响着权力的流转,在严密的分封制度下,使得权力一直把持在贵族阶层。而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渐推行新的人才举荐制度——察举制。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汉代文人士子)

而察举制的推行,正是世家大族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察举制施行的是举荐的方式,推行品学兼优的人才。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学识,而当时学习资料都掌握在大户之中,导致受到举荐的人逐渐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这在着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个州郡的大家族,这些人他们并非贵族,大多是有着强大的经济势力,但随着官位的提升逐渐经济政治文化地位都有了新的高度。

察举止与世家大族

为了适应汉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逐渐形成了察举制,察举的方式从汉初便一直有,汉高祖刘邦下诏求贤,要求郡国推举贤才。大约到了汉武帝时期,关于察举制的各项规定与要求约莫完备,有了统一的选拔标准和考试办法。随着规定的完备,察举制考察的科目不断增多,包括孝廉、茂才等。

同时,察举是一种由上而下的举荐人才制度,举荐的人皆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国人的优秀人才。而在汉高祖、汉文帝时期皆有举荐,为汉武帝时期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说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在其中,董仲舒认为治理天下,需要将天下贤德之人量才授官,以协助皇帝管理国家。这样的建议深的汉武帝欢心,于是在之后董仲舒又提出依照各个州郡的人口多寡来举荐人才。

(董仲舒)

总的来说,察举制为汉朝选拔了一大批有能力的治世之才。察举考察范围多而广,为朝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实了中央机构。同时加之察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考察过程相对公平开明,因为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很少有人敢徇私舞弊。打破了之前人才把控在贵族手中,底层的贤才缺少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为了适应察举制,汉朝还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加快了人才的输送与培养。

但不能忽视的是,察举制所带来的门生故吏的严重现象,因为是自上而下的举荐方式,使得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形成了一种裙带关系,彼此相互示好,逐渐形成了一种政治利益团体。同时,到了东汉末期,举荐的权力落到了那些已经成为望族的人手中,他们在举荐时优先考虑自己家族的子弟,使得很多的家族形成世代公卿的局面,甚至左右朝廷,影响政治走向。导致东汉到魏晋时期,世家门阀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战争背后的博弈者

到了东汉末期,皇权衰落,一方面是因为外戚、宦官干政,皇权弱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失利地方的门阀大族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即便是中央任命的官员,也要看地方大族的眼色行事。稍有不对,便会受到排挤,难以进行管理。皇权在地方难以压过门阀大族,形同虚设。在地方门阀,依靠州郡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数个门阀家族盘根错节,相互通过联姻巩固自己的地位,外来人士根本难以进入。同时也通过他们强大的势力,影响着政治的走向。

(诸葛亮)

(诸葛瑾)

(诸葛诞)

皇权的争夺,无处不有他们的身影,三国时期,魏蜀吴相互争锋,每一股势力,都受到了众多门阀士族的影响。例如诸葛亮所在的家族,诸葛家族是琅琊的望族,祖上时代皆有官位。到了汉末。天下大乱,各股势力相继登场,争夺最终的赢家。我们仔细观察,诸葛家族由一个很耐人琢磨的现象,诸葛亮侍奉蜀汉,官至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长兄诸葛瑾,效忠东吴,官至大将军;同族诸葛诞,效忠魏国,官至征东大将军。这样来看,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同属于一个家族的人效忠于三个不同势力。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不论最后是那个国家胜利,但都不会影响到诸葛家族的利益。得以保证其望族的地位。

(魏晋士人)

到了晋朝,门阀的影响更加强大,甚至与皇帝平起平坐,左右政权的兴灭。西晋覆灭之后,东晋在门阀士族的扶持下得以建立,因而东晋朝廷堂上,门阀左右着政治。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时期,琅琊望族王氏权倾朝野,掌握军政大权,皇帝只是徒有虚表罢了。门阀在那一时期有着重要的决定权,甚至影响皇帝的婚嫁。可见门阀力量的强大。

成也帝王败也帝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势力最为强大的时期,但到了唐代因为科举制的施行逐渐开始没落。李氏政权的上台,很大程度受到了陇西贵族门阀的支持,在李渊初期,提供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才使得李氏最终夺取天下,但后来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越来越不满门阀的影响,想要打压门阀的力量,而门阀士族在那一时期,势力有所缩减,大不如前,因而之间相互妥协,推行了科举制,科举制度出现,彻底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取士的垄断。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一大批底层士子得以晋升,并且由于他们缺少所谓的家族影响,不会家族利益影响,他们得以认真效忠统治者。同时使得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得以通过新的途径展现才华。而原有的士族比较抵触科举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寒门士子地位的上升,他们的态度也逐渐改变。而随着唐代末期农民运动的频繁,门阀也伴随着唐朝的灭亡走向灭亡。

总结

士族,有的甚至传承数百年,他们就像一群幕后操盘手,影响着政治的走向,随着改变着政治的格局。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制度,必然有他所适合生存的土壤,门阀的存在兴起是因为察举制的出现,寒门士子的弱势。他们活跃在每一场政治斗争中,为了家族的利益与繁荣,他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历史上的每一份每一秒都上演着门阀士族的合纵连横。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专制皇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门阀渐渐难以影响统治者的决策,而统治者也故意打压门阀士族。加之寒门士子的崛起,开始排挤原来的士族,使得盛行六七百年的门阀士族最终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