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人都错了,糖尿病患者多是阴虚,还是阳虚。降糖药的三大变化

 智多星dcdcr5sx 2021-12-21

我进入药品零售行业接近十四个年头了。下面我将这十几年间糖尿病用药市场的变动情况整理如下:

相比较于高血压用药、高血脂用药、心脏病用药,糖尿病用药在这十几年间的变动是很小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药物上,这些年间均没有令人信服和可喜的突破。虽然DPP-4抑制剂(列汀类降糖药)、SGLT-2抑制剂(列净类降糖药)已开始被医生所着重推荐使用,但二甲双胍和磺脲类降糖药凭借更可信赖的降糖效果和更好的性价比,依然保持最广泛的使用率。而虽然争议多多,但二甲双胍在降糖药市场中的首选位置还是无可撼动。

所以在这十几年间,常用降糖药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所不同的只多是生产厂家、剂型、规格、价格的变化而已。

除此之外,降糖药市场也发生了几个微妙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糖药市场越来越规范。

在十多年前,打着宣称可以根治糖尿病或快速降糖旗号的产品屡见不鲜,这其中很多只是保健品,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蜂胶、螺旋藻。以上产品至少还算得上正规,而有些甚至批准文号只是食品级,或者是什么正规手续都没有的三无产品,通过采用电话营销或会议营销的方式,引导糖尿病患者购买。

以上这些情形在近几年已经很少见了。一方面源于医药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源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了解的加深。

简而言之,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能够坦然接受专家的建议:糖尿病无法根治,只能终身服药。

糖尿病是否无法根治?又是否只能终身服药?相信未来会有专家能够得出完全否定的答案。

在现阶段,根据现有理论、现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也远比那些夸大宣传的炒作产品更有安全保障性。

因使用非正规降糖药而导致的惨痛教训,以前见过很多。而近些年确实很少发生了,这些都源于降糖药市场的越来越规范。

2、降糖缺乏个性化方案,降糖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利用常用降糖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而难就难在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虽然均表现为血糖升高,但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环境、病因、病程都会有根本性的差别。

毋庸讳言,在现在正规医疗机构医生所开具的处方中,忽视个体差别,采用雷同的治疗方法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而这种忽视个体情况的治疗方式往往意味着药物的超量使用。

降糖药的使用应该从小剂量开始的,根据病情和指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加量。即使血糖指标比较高,但如果身体体征平稳,没有明显异常,也应该采取这种原则。

在现实中,糖尿病的治疗多是以指标为核心,为了使患者的血糖指标尽快地降下来,药物的使用往往一开始便会使用较大剂量,或者是几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这种情况在药品零售市场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在我刚介入医药市场时,二甲双胍最为常用的规格是0.25g,一般建议每次一片,每日二至三次。而现在最为常用的规格是0.5g,医生建议一日三次的也很常见。

而患者初始被发现血糖高,二甲双胍、磺脲类、促泌剂、增敏剂、胰岛素一齐上阵使用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这种方式虽能迅速地降低血糖,但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最主要的是,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到一定程度时,缺少必要的追踪指导,而往往还会延续原来的用药方法。

在当前的糖尿病患者当中,超量使用药物的情况比不当使用药物的情况更多,却往往被忽视。

三.西药降糖药一统天下,中药降糖药黯然失色。

在降糖药市场,西药的统治地位毋庸置疑。胰岛素市场就不用提了,口服降糖药市场中,西药的优势完全是压迫式的。

在我刚刚进入医药市场时,中药降糖药的品种还是很多的,而现在除了消渴丸外,其他曾经还算常用的品种,如:参芪降糖颗粒、津力达、通脉降糖胶囊、玉泉丸、降糖舒丸等,已经少有人问津了。

当然,消渴丸也不算是纯中药降糖药,其中还含有格列本脲。如有没有所含的这点格列本脲,消渴丸的命运也绝好不到哪里去。

严格地说,中成药中并没有降糖药。

更严格地说,西药也没有降糖药,西药只不过起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而已。

不过即便是在控制血糖的效果上,中药也确实难以达到西药的效果。

中医药理论对于糖尿病有很深的研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并发症的防治上尤其有独到精神之处,但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很慢,难以令人满意。

此外,随着近两年医保控费、带量采购、药占比考核等政策的实施,西药降糖药的价格大幅下降,使其费用低廉、服用方便的特点更加突出,再加上西医药理论被普遍接受,这些变化都加大了中药降糖药市场的萎缩。

上述是中药降糖药黯然失色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而中医药自身的原因也不容易忽视。

一、糖尿病与消渴病

古人虽然已经注意到了糖尿病,但中医药古籍中并没有糖尿病的概念。现在一般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门”的范畴,甚至认为糖尿病只是中医消渴病理论中一部分的人并不在少数。

其实,对比现代糖尿病理论和中医消渴理论就可以发现,二者只是很多方面有交集,但不存在从属关系。

很多糖尿病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并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而从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考虑,当代糖尿病与中医“内伤门”、“虚损门”、“劳瘵门”的关系反而更为密切。将糖尿病归结于消渴病则会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二.糖尿病是属于阴虚还是阳虚。

现代理论多认为糖尿病属于阴虚,即使中医教材上也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大法。

而在药品零售领域中的中药降糖药,无一不是围绕着阴虚而设计的。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中,吃得多、喝得多姑且可以算得是阴虚的典型症状,但尿得多确实十分明显的阳虚症状。

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具有畏寒肢冷、喜饮热水、夜尿频多、四肢乏力、向心性肥胖等典型阳虚症状的人群非常常见。

糖尿病早期固然是以阴虚症状为主,到糖尿病的中晚期,却多是以阳虚为主了。

中医药的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在于透过现象而发现本质,如果限制于仪器的检测指标,拘泥于“糖尿病就是阴虚”的理论,无疑是给中医的发展套上了一个枷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