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九十六、头晕、目眩

 仲景中医交流 2021-12-21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头晕、目眩

【治病策略】

1辩证:在临床观察中眩晕确居虚多实少

1虚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症见视物无旋转,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等。虚证多由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所致。其发作多不剧烈,其来也渐,且常伴有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等症)

A肾精亏损:遗精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肾虚髓海不足作眩。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治疗时,用补中益气汤天麻、半夏,以升阳益气、调补脾胃、驱风降逆,诸症可愈。

B气血虚弱:神疲之力,心悸失眠,面色㿠白,舌淡脉细。思虑过度,内伤心脾,血虚不能上奉于脑而眩。治疗时,用薯蓣丸补益脾气。脾气得补,气血资源充足,肾精亦随之而充,上荣于脑海,则眩晕自愈。

2实证(风阳上扰、痰浊上蒙,呈阵发性 ,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 ,多烦易怒。实证多由痰火为患,生痰之源责之在脾,脾之健运失司,聚湿生痰,痰气交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其发作较剧较急,多为突发,常伴有头重或恶心呕吐,或少食少寐,或小便不利。)

A肝阳上亢: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属肝木之气疏泄太过、或者肺金之气收敛不及。

B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可用中药:半夏、陈皮、白术、苡仁、茯苓、天麻

3也有因外感而致清阳不能上升眩晕者。

4眩者,头目晕眩也。胃经右降,则头目诸经亦降,有如新秋凉降,天际清肃。否则热逆化浊,上重下轻,故眩晕也。(清降胆胃,补中去滞。)如并无逆热而眩者,必兼肾肝阳虚,不能上达也。(温补肾肝,收敛浮阳。)

5晕者,头晕也。肺气不降,浊热逆冲,上重下轻,则头晕也。(清降肺胃,除湿温中。)此病受累于甲木不降者居多。如无肺胃上逆之脉象而亦晕者,非痰滞即阳越也。(理气顺痰,补中敛阳。)晕与眩不同,眩出于目,晕出于脑,晕眩俱有中下失根之意

2治疗

1中膈有水,有时会心悸,会有恶心,蹲下后起身则头晕眩天旋地转、晕车、晕船,就是苓桂术甘汤证。有吐,加半夏。小便不利,加泽泻。苓桂术甘汤是最常用的眩晕方剂。不动的时候没有头晕。

2精神病人的头晕也是苓桂术甘汤症。

3茯苓甘草汤痰饮目眩,又治咳而遗尿,腹证见心下浮躁,扑通扑通跳动,心慌,有水气。

4头晕之病,肾脉虚乏,用熟地黄以补肾,并不治头,而头晕自愈。

5肺中冷之眩晕,流涎,用甘草干姜汤

6头晕,吐涎沫,甚至昏过去,人瘦,肚脐有悸动,脚是温热的,五苓散

7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总感到头上戴一个帽子,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8肺中风,喘,身重或肿,热气上腾到脑部,也会晕眩,有时走路会摔倒,临证用方如小青龙汤

9胃里停水,呕吐严重时会有眩晕,或者喝水太快造成头晕,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10胃中虚冷不忍湿,所以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一定小便难,称为谷疸,茵陈蒿汤加重生白术、生附子

11胃寒呕吐、恶心造成的头晕,用吴茱萸汤

12胃左边胁肋疼,头晕眩,眼前发黑,泽泻汤(前辈经验,要大剂量使用)

13)、脾虚晨起胸闷气短、头晕脑涨,脾胃功能较为虚弱。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14肾衰竭的时候有两个现象:晕眩厉害、恶心五苓散袪湿健脾,止肾脏病的眩晕恶心。

15极度的晕眩,不能动,病人眼睛一张开他就头昏,头重如裹。这种症状是因为中焦寒湿太盛,所以他不能睁眼睛,他眼睛动一下、一张开,那个湿会振动。整个人必须平躺,枕头摆上去就开始头昏。这就是术附汤症。

16中风病人极度晕眩,头重如裹,中膈寒湿太重,术附汤

17贫血的眼冒金星、头晕是当归芍药散苓桂术甘汤

18晕眩有寒湿的人,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膝盖骨可能会痛,站也站不住,头重脚轻,而且又特别怕冷,这是水气凌心”。用真武汤。此时病人也可能会有水肿,这都是阳虚的表现。

19有人排尿后晕厥,是肾阳不能上达脑髓,方用肾气丸

20淤血也会产生眩晕。活血化淤后眩晕也会消失。

21脑部积水,有头晕小柴胡汤,加重生半夏,不加生姜。

22心包积液会造成头昏。

23肝血虚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易于惊惕。

24高血压眩晕常常是中风所致,用侯氏黑散

25低血压造成的眩晕桂枝甘草汤(桂枝12~24g、炙甘草612g3-->1,顿服)。

26唐容川:

A头晕郁冒,其人烦渴闷满者,火挟痰上泛也。宜加味银菊汤(头重加酒军):白菊一钱银花三钱花粉三钱云苓三钱甘草一钱 枳壳一钱旋复纪三钱黄芩三钱柴胡三钱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竹茹三钱。

B头晕飘摇,其人两颧发赤者,肾经虚火动也。宜加味地黄汤:熟地四钱山茱萸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山药三钱泽泻三钱安桂一钱牛膝二钱附子三钱川芎一钱细辛五分麦冬三钱元参三钱磁石研,三钱(伯未按:倏时头眩眼花无所见者,用熟地一两,党参五钱,煎服。)

27王俭医生五苓散加味治疗梅尼埃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

【辩证诊断】

1眩晕辩证:

1虚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症见视物 无旋转,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等)

A肾精亏损:遗精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

B气血虚弱:神疲之力,心悸失眠,面色㿠白,舌淡脉细。

2实证(风阳上扰、痰浊上蒙,呈阵发性 ,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 ,多烦易怒。)

A肝阳上亢: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B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2脾虚:晨起胸闷气短、头晕脑涨,脾胃功能较为虚弱。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3淤血也会产生眩晕。活血化淤后眩晕也会消失。

4心包积液会造成头昏

5眩者,头目晕眩也。胃经右降,则头目诸经亦降,有如新秋凉降,天际清肃。否则热逆化浊,上重下轻,故眩晕也。(清降胆胃,补中去滞。)如并无逆热而眩者,必兼肾肝阳虚,不能上达也。(温补肾肝,收敛浮阳。)

6晕者,头晕也。肺气不降,浊热逆冲,上重下轻,则头晕也。(清降肺胃,除湿温中。)此病受累于甲木不降者居多。如无肺胃上逆之脉象而亦晕者,非痰滞即阳越也。(理气顺痰,补中敛阳。)晕与眩不同,眩出于目,晕出于脑,晕眩俱有中下失根之意

7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8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9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10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眩晕有虚实之分,以虚者居多《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之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应“当以治虚为主”。如阴虚则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濡养、精亏则脑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前人有“无痰不作眩,无火不晕”的实证,又有“肾虚则眩"的虚证之说。

11饮气逆于胃则呕吐,滞于气则心下痞,凌于心则悸,蔽于阳则眩。

12虚痨乃五脏俱虚:

1头目时眩,不能久视,为肝虚

2食减,或有微热,为脾虚

3精神惫倦,为心虚

4不能久坐及操作,为肾虚

5口干不欲饮,为肺虚

13肝血虚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易于惊惕。

14风湿性心脏病舌苔:舌色暗紫、或暗无光泽,舌质干燥,舌尖乳头脱弱、发红发亮,舌面不平整,舌下静脉粗至3mm,像树枝一样饱满。舌象要点:舌色暗紫,舌尖有红光,舌脉变饱满呈细树枝状凸起。症状:心悸、心绞痛、头晕、呼吸困难

15肝血虚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易于惊惕。妇人月事不调,甚者经闭。舌淡,脉弦细或细涩。

【辩证治则】

1高血压眩晕常常是中风所致,用侯氏黑散

21中膈有水,有时会心悸,会有恶心,蹲下后起身则头晕眩天旋地转、晕车、晕船,就是苓桂术甘汤证。有吐,加半夏。小便不利,加泽泻。苓桂术甘汤是最常用的眩晕方剂。不动的时候没有头晕。

2精神病人的头晕也是苓桂术甘汤症。

3贫血的眼冒金星、头晕是当归芍药散苓桂术甘汤

4极度的晕眩,不能动,病人眼睛一张开他就头昏,头重如裹。这种症状是因为中焦寒湿太盛,所以他不能睁眼睛,他眼睛动一下、一张开,那个湿会振动。整个人必须平躺,枕头摆上去就开始头昏。这就是术附汤症。

5中风病人极度晕眩,头重如裹,中膈寒湿太重,术附汤

6肺中风,喘,身重或肿,热气上腾到脑部,也会晕眩,有时走路会摔倒,临证用方如小青龙汤

7肺中冷之眩晕,流涎,用甘草干姜汤

8头晕,吐涎沫,甚至昏过去,人瘦,肚脐有悸动,脚是温热的,五苓散

9肾衰竭的时候有两个现象:晕眩厉害、恶心五苓散袪湿健脾,止肾脏病的眩晕恶心。

10脾脏肿大的时候,病人没有办法站起来,头会昏眩,最主要的特征,左边肋骨痛

11胃里停水,呕吐严重时会有眩晕,或者喝水太快造成头晕,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12胃寒呕吐、恶心造成的头晕,用吴茱萸汤,多伴有头痛。

13胃左边胁肋疼,头晕眩,眼前发黑,泽泻汤(前辈经验,要大剂量使用)

14胃中虚冷不忍湿,所以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一定小便难,称为谷疸,茵陈蒿汤加重生白术、生附子

15晕眩有寒湿的人,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膝盖骨可能会痛,站也站不住,头重脚轻,而且又特别怕冷,这是水气凌心”。用真武汤。此时病人也可能会有水肿,这都是阳虚的表现。

16排尿后晕厥,是肾阳不能上达脑髓,方用肾气丸

17脑部积水,有头晕小柴胡汤,加重生半夏,不加生姜。

18起即头眩者,为茯苓之主治,见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葵子茯苓散中的晕眩。

19茯苓甘草汤痰饮目眩,又治咳而遗尿,腹证见心下浮躁,扑通扑通跳动,心慌,有水气。

咳而遗尿,可直接用五苓散。如果兼有气虚,加党参。

20头晕之病,肾脉虚乏,用熟地黄以补肾,并不治头,而头晕自愈。

21气虚作眩,症见眩晕,甚则仆倒,不省人事,自汗恶心、呕吐,脉虚细弱。治疗时,用补中益气汤加天麻、半夏,以升阳益气、调补脾胃、驱风降逆,诸症可愈。

22体质素为中湿之人,常自汗出,常晕眩,此时用苓桂术甘汤无法利水出去的,这时候也要用真武汤

23心下支饮,水饮停在脾脏时,胃的旁边感到很胀闷,常在左肋,昏眩严重、眼前发黑,类似于贫血,这是初期脾脏支饮特有的现象,泽泻汤没有昏眩的眼前发黑,是贫血

24少阴下痢、头晕、脸色戴阳,就只剩一口气了,大剂四逆汤,用两计(一两十钱,一钱3.7克)。

25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总感到头上戴一个帽子,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26心中风:

1中风波及到心脏,风主火,心是火脏,风又是阳邪,两阳相争,所以要翕翕发热。热伤气,所以人不能起黄芪、防风以泄风(师用防己黄芪汤)。

2心悬,想吃但是一吃就吐,胃状热,状火食气,大黄甘草汤降逆。

3心中风,但得偃卧,不得倾侧。

27产后晕及诸血晕者,皆动气上迫于心胸。按不容穴,其晕可止。

28桂枝龙骨牡蛎汤

1脉象:脉虚芤

2腹诊:脐上中脘处动气强、小腹若弦绷急者,常见冲逆为患,此乃上实下虚,上热下寒之证。

3应用:失精、梦交、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皆冲逆、下虚,发落为上实,乃因淤血聚于头部故也。所谓虚劳、郁证、赤白浊,小儿胎惊、夜啼,客忤惊痫等病,均可随证施应用。没有原因的头发脱尽,如麻风者,也可试用。

29眼中赤脉攀睛,冲逆头眩者,苓桂术甘汤车前子

30茯苓甘草汤痰饮目眩,又治咳而遗尿,腹证见心下浮躁,扑通扑通跳动,心慌,有水气。

咳而遗尿,可直接用五苓散。如果兼有气虚,加党参。

31脑部积水,有头晕小柴胡汤,加重生半夏,不加生姜。

32气血亏虚眩晕者,多见于高年人和农村妇女。

1以气虚为主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对症加减;

2以血虚为主者,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四物汤,阳生阴长,补气可以生血也,俟眩晕停止,则以人参养荣丸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巩固疗效。

33王俭五苓散加味治疗梅尼埃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

34低血糖:头晕、手抖。

35精亏脑海不足之眩晕,症见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四肢不温、脉沉细。治疗时,用薯蓣丸补益脾气。脾气得补,气血资源充足,肾精亦随之而充,上荣于脑海,则眩晕自愈。

36、(1头晕郁冒,其人烦渴闷满者,火挟痰上泛也。宜加味银菊汤(头重加酒军)

2头晕飘摇,其人两颧发赤者,肾经虚火动也。宜加味地黄汤

37血虚痰多眩晕二陈汤

38肝阴不足,不能潜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痛,用乌梅丸滋肝阴,阴足则能潜阳。

39临床上一般的头晕多属苓桂术甘汤,尤其心跳、头晕,小便有时候也不利,但是不很大明显。小便不利明显的时候,再加上泽泻。

40高血压:

1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120 140),肝阳偏亢,多实症,小柴胡汤加入茯苓以降之。

2舒张压升高高血压(>90),是肝阴不足所引起的肝阳上亢,多虚证,乌梅丸补肝阴,肝阴足则阳亢平。

3头晕目眩、耳鸣眼花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可用侯氏黑散平肝息风。

4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耳鸣,脉弦滑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实脾泄肝,其症自愈。

41如果是肝阴不足,不能潜阳之故。阳主动,故失眠。症见彻夜不眠伴有头晕痛。治疗时,用乌梅丸滋肝阴,阴足则能潜阳,失眠自除。

42头目眩晕,面部烘热,心烦失眠,溲赤舌红,营血郁热之征。用防己地黄汤养血清热以熄风。

43心动应衣(心悸),症见心跳动,其跳动于衣外可望见,是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心阳偏亢的一种表现。用肾气丸滋补肾之阴阳,使肾阴上济,阳亢自平。

心房颤动,症见心悸不安、头晕,甚至晕厥等。

44、极度的晕眩,病人眼睛一张开他就头昏,头重如裹,也是中风,不能动。这种症状是因为中焦寒湿太盛,所以他不能睁眼睛,他眼睛动一下、一张开,那个湿会振动。整个人必须平躺,枕头摆上去就开始头昏。这就是术附汤。

【辩证比较】

1凡以下剂攻下后:

1上冲拘挛、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汤

2面浮肿手足挛痛者用当归建中汤

3上冲头眩小便不利苓桂术甘汤

4或发上冲胸胁苦满柴胡桂枝汤诸证者;

5血气动者,多为当归建中汤证。

2心悸,头眩,身振振瞤动

1苓桂术甘汤证,为以吐、下之法,以除伤寒外来之邪,而致气逆,心下满,上冲胸,虽比心下悸较甚,但全由冲逆所致,虽剧却易愈,起则头眩,此若躺卧则不自发头眩。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2真武汤证则起卧俱头眩,且振振欲擗地,其病作为太阳病,自内而发,加之有虚寒之证,其发热,本不应以发汗而解,若误用发汗,必躁扰气血,使水气逆行。虽同以茯苓为主,但真武汤伍以附子温下焦,利水气之力较苓桂术甘汤为大。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3遇到晕眩的人,如果只是中膈有水,用苓桂术甘汤;遇到寒湿的人,就是用真武汤。怎么知道病人有寒湿,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膝盖骨可能会痛

4五味子泽泻,皆主治冒者,而有其别。五味子咳而冒者,泽泻眩而冒者也。冒者,头晕也。

5、(1心下悸,发汗多,(麻黄汤)将肺里津液伤到了,水停中脘向上冲,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2脐下悸,发汗多,(桂枝汤)将胃里的津液伤到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茯苓半斤 大枣十五枚(掰)

3中膈的水,一动就头晕,不动不晕,苓桂术甘汤,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生甘草)晕得要吐的,加半夏。

【辩证针灸】

1头晕针灸百会穴。

2张兰江经验:169急性扁桃体炎、风耳眩晕、急性结膜炎(红眼病)、梅核气太阳穴放血,一次性治疗,没有任何辅助药物,全部痊愈。尤其是急性扁桃体炎当天消肿热退,无一有后遗症。针刺时,先消毒,在太阳穴附近找小静脉血管,出血量在25ml。出血停止后加拔火罐。注意出血量太少的话无效。

3产后晕及诸血晕者,皆动气上迫于心胸。按不容穴,其晕可止。

【经典回顾】 

1、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3、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

4、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5、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6、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7、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8、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9、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0、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11、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12、伤寒八九日,吐下后,虚烦,心下痞鞭,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复发汗,脉甚微,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14、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鞭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15、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鞭,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16、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17、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8、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9、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20、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2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各随证治之。

22、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头昏眼花、眩晕:青壳鸭蛋一个,红枣10粒,加少许水搅匀蒸熟,早晨空服,连用5天有特效。忌辣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