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志贤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例三 乌梅丸加减治愈持续低热一例

杨某,男,62岁。

初诊19788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夙有"风心病""慢性支气管炎"1个月前因洗澡受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在某联合诊所按"气管炎"给庆大霉素治疗 4 天,热势减退,转为低热(38℃左右),此后持续月余不退。入暮先热后寒,始觉肌热,如火如燎,热退而寒,肉上粟起,四末不温,历时 1时许,无汗而寒热自退。改服中药,更医数人,皆以少阳病论治,投以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方,病如故,并述头昏心悸,神疲乏力,腹中饥饿,口淡无味,不欲饮食,矢气频作,日大便四五次,便软不溏,无脓血粘液。

诊查∶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唇绀无华,舌质胖淡而暗,苔白腐,中根部苔浮灰,脉细弦数,尺候弱。

辨证∶此证发热厥逆交替,定时发作,乃为厥阴中风证。

治法∶投以乌梅丸加减(去川椒,加首乌)。

处方∶乌梅15g 细辛 6g 桂枝 6g干姜 6g 黄柏 9g黄连 6g当归 12g 党参 15g 制附片 6g(先煎1小时)制首乌 18g

1 剂病减,2 剂热厥未再作,纳谷转香,便次减为日一行。再予 3 剂,低热退尽。

【按语】此病用乌梅丸温运中阳,寒热并调,以治厥阴之热厥证。此方去川椒加首乌,以养肝血,托邪外透,故效如梓鼓。

例四 乌梅丸加味治愈久痢一例

白某,男,40岁。

初诊1964 7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慢性腹泻多年,每日大便少则四五次,多则 10 余次,便时肛门坠重,努挣大便始出,便稀溏,夹有白冻,甚则赤白相混。左少腹隐痛,喜温喜按。饮食不佳,餐不及两,嗳气时作,矢气频出。心烦口苦,倦怠乏力,脉沉而涩,舌苔薄白。西医诊断为"慢性菌痢",经用中西药治疗,腹泻间作,苦不能愈。

辨证∶寒湿滞留肠中,气机阻滞,脾胃伤损,久病及肾之病。治法∶以乌梅丸加味治之。

处方;炒乌梅 12g 黄连 6g 黄柏炭 6g 党参 15g 当归 9g 炮姜 9g 炒川椒 6g细辛 3g 肉桂 6g 制附片 12g(先煎1小时) 广木香 9g

水煎服,日1剂,连服 5 剂。

二诊5 剂药后,大便成形,便无白冻,饮食增进,口苦心烦等症状均减。守方隔日1 剂,服药10 余剂后,病痊愈,未再复发。

【按语】喻嘉言论乌梅丸云;"久痢而便脓血亦主此者,能解阴阳错杂之邪故也。"阐述了乌梅丸适用于阴阳错杂、寒热并见、虚实相兼之证。慢性菌痢正与前证同,故以乌梅丸加味治之。龚老每遇慢性消化不良,证为上热下寒、脾肾阳虚、气血不足之候,投乌梅汤治之,屡获良效。此病不专在脾胃,与异功散、理中汤、参苓白术散等证有异。

例五 乌梅丸加减治愈花翳白陷一例

秦某,男,32 岁。

初诊1960 4 月。

主诉及病史∶目力减退,视物模糊 3 年。目睛刺痛,头昏额痛,烦躁失眠,口干且苦,胃纳不佳,饥不欲食,大便溏。

诊查;诊其脉弦细而数、迟候微弱不足,舌尖红边有瘀斑、苔白腻。视其两目;乌珠混浊,上有云翳,细粒如星点,或如碎米,或如鱼鳞等形状。中间低陷色白,间呈微黄。病后经北京某医院诊为"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治疗乏效。

辨证∶此属中医"花翳白陷"之病也。

治法∶初遵眼科所论,予清热养阴、退翳明目之剂,服药 10 余剂,病情未减。忽悟病在乌珠,风轮之疾,内与厥阴肝经相关,且其证寒热错杂,不妨以乌梅汤试之。

处方∶党参12g 黄连 6g 干姜 6g 乌梅(去核)12g 桂枝 6g 炒川椒 6g 炒黄柏 6g当归 9g 细辛 3g 制附片12g(先煎1小时)

服上方药 5 剂后,口干苦、烦躁稍减,食欲增加。查其舌质有瘀斑,复于上方加三棱、莪术各 6g、炮穿山甲 9g,以活血祛瘀,溃坚破结。又服药 5 剂后,目疼减轻,视力稍增,其余诸症亦悉减轻。细审其目,乌珠星翳有拨云消散之势。再予守方,前后服药共 25 剂,云翳消散,视物

清晰,诸症悉除,多年痼疾,遂得根除。

【按语】花翳白陷,病在乌珠,按五轮分野,内属于肝。考眼科专书,本病初期因于肝经风热;继则热化为火,郁于肝胆;进而火热伤阴。分别予以疏风散热、清泻肝火、养阴清热为治,此言其常也。本案提示,若病久不愈,或治不如法,可阴损及阳,非独阴血不足,阳气亦虚,且久病入络,肝血瘀阻,云翳生焉,亦为虚实并见,阴阳错杂之证。治以乌梅汤加活血溃坚之品而获著效者,原因即在于此。龚老以乌梅丸加味治花白陷,审证为阴阳错杂,寒热不调者数人,均收到较好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