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伯未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八、真武汤加味治愈水肿心悸一例

王某,26岁。

主诉及病史;5 年前先见阵发性心悸胸闷,渐见下肢浮肿。请秦老会诊。

诊查∶诊见腰以下至足背浮肿甚剧,腹部胀满,呕吐,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小便极少,大便溏薄;特别表现在口唇发绀,两手红紫,颊部泛红如妆。舌尖红,苔白滑腻,脉象细数带弦。

辨证∶系属阳虚水泛,气血瘀阻。

治法∶采用真武汤加味。

处方∶熟附片6g 生姜 6g 炒白术 9g 白芍 9g 茯苓 15g 春砂仁 2g 木香 2g药后平稳。连服药 4 剂,尿量增多,下肢浮肿基本消失,仅足背未退尽,腹胀、呕吐均好转,但两颊泛红不退,阵阵烦急,时有咳嗽,痰中带血,脉仍细数不静带弦。久病烦急,浮阳未敛,肝

火上冲犯肺,故见咳血。仍坚持前方去木香,加黛蛤散 5g2剂血止咳平,病情渐趋稳定

【按语】本例从发病经过来考虑,其根源是心阳衰弱,不能温运中焦水湿,但从伴见颊部泛红如妆诸象,充分暴露出水气充斥、虚阳上浮,不仅胃气垂败,且有心肾阳衰随时虚脱的危险。故治疗采用真武汤加味,扶阳温化为主,佐以敛阴健脾,4 剂后即收到显效。虚阳浮越患者,如果肝火旺,当防血证,本例并发肝火犯肺之咳血,原方去香燥加清肝镇咳之品,果然迅速扭转病机。

九、益胃生津为主法愈脾胃阴虚水肿一例

邱某,女,54 岁。

主诉及病史;因浴后受凉,下肢出现浮肿;又因家务劳累,逐渐加重。病已9个多月。乃请秦老会诊。

诊查;全身浮肿,按之凹陷,手麻,心慌,口干引饮,腹中如饥,食量比平时增加,小便量多色清,大便偏平。脉象弦大而数,舌光红有裂纹,面色萎黄不泽。

辨证、治法∶以牌胃津液不足为本,故治以益胃生津法。

处方∶石斛 12g 沙参12g 花粉 12g 白芍 12g 山药 24g 黄芪皮 10g 冬术 10g生苡仁15g 赤小豆30g

服药 3 剂后,浮肿渐退;6 剂后,舌红亦淡,布生薄苔。

【按语】本案浮肿九月有余,虚实夹杂,秦老从繁杂的症状中抓住主证,确立主要病机。他首先从脾虚不能化湿考虑;《内经》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但是除了面色萎黄、手麻、心悸为脾虚生化不足的现象外,口渴能饮、腹饥食增、小便清长均不符合湿阻病机,相反在脉舌方面表现为脾胃津液极虚。为此,依据华岫云所说;"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叶氏养胃之法。"故本案断为比较特殊的脾胃阴虚为主之水肿病例。用益胃生津为主治之,也收到满意疗效。

【编者评注】秦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学习此案,可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关于水肿的辨治,历来强调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在肺则责之通调水道失常,多用宣肺利水法;在脾则多责其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多取健脾化湿法;在肾则多责其阳气,不足不能蒸化水湿,多以温阳利水为主。秦老先生独具慧眼,据患者舌尖红、脉数 、口干引饮等症,看出脾胃阴虚的病机,但脾胃阴虚如何与水肿病机相联系? 分析上至为困难。奏老精通《内经》,对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论,点有深刻的理解,"皆属于脾"是指运化不力,但使脾运化强健,必须使牌阴充盈,脾阴不足,运化功能就会下降;牌运化功能下降,水津不能运行,一方面造成胃津不足,另一方面停于肌肤而发为水肿,故治以益胃生津为主。由于辨证精细准确,治法多变,药仅3 剂,浮肿渐退,6 剂而愈,真所谓平淡中见神奇! 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威力。若以本案方药统治—切水肿,可断定其难以收效;理论联系实际,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不同病机投以不同方药,则效必卓著。这就是本案所给予后学者的深刻启迪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