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四、桂枝人参汤治愈协热利一例
陈某,19 岁。
主诉及病史∶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大便作泻,每日四五次,无红白粘液,腹中绵绵作痛。前医用"藿香正气散"未能取效。
诊查∶切其脉浮弦而缓,舌苔薄白而润。                                     辨证∶余辨为表里皆寒的"协热利"证。
治法∶用桂枝人参汤,令其先煮理中汤,后下桂枝,日夜服之。服上方药 2 剂而愈。
【按语】里寒夹表邪而为"协热利",《伤寒论》原文 163 条谓".…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本病人虽无"心下痞鞭",但有腹中绵绵作痛,其病机为寒。先煮理中汤,后下桂枝,则辛甘发散之力更强,药后果收表邪解、里寒祛、下利止之效。
五、大青龙汤治愈溢饮证一例
某女,32岁。
主诉及病史∶患手肿臂疼之证,经久不愈,颇以为苦。经各种治疗,皆无效。
诊查;诊时抬手诊脉亦觉吃力。脉浮弦紧,舌质红而苔水滑,二便饮食均可,经水亦调。问其病因,自述天冷洗衣,水凉而手寒,洗几次后,便觉臂疼手肿,酸楚不支。
辨证∶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不得宣泄,因而气滞水结,与"溢饮"之证相符。治法∶其舌红而绛,身体又壮,故可发汗清热以祛饮。 
                                          处方
;大青龙汤原方。服药1剂即汗出而安。
【按语】本案患者手臂肿疼为主要症状,一般多从行气,化瘀、散风逐湿入手,但疗效不佳。细问病史,方知系受水寒之邪,而舌红苔水滑则为水气内停,水热互结之证,从而联系到溢饮,发汗清热,饮去热泄而安。
六、茯苓甘草汤治愈水悸一例
陈某,男,26岁。
主诉及病史∶因夏天抗旱,担水浇地,过劳之余,汗出甚多,口中干渴殊甚,乃俯首水桶而暴饮。当时甚快,未几发现心下悸动殊甚,以致影响睡眠。屡次就医,服药无算,然病不得除。经友人介绍,请余诊治。
诊查∶令其仰卧床上,以手扪其心下,则跳动应手,如用手振颤其上腹部,则水在胃中辘辘作响,声闻于外。
辨证;余曰;此振水音也,为胃中有水之征。问其小便尚利,脉弦而苔水滑,为水停中焦之征。
处方∶茯苓 12g 桂枝 10g 炙甘草 6g 生姜汁一大杯
嘱用煎好药汤兑姜汁服。服后便觉热辣气味直抵干胃,而胃中响动更甚。不多时便觉腹痛欲泻,登厕泻出水液甚多,因而病减。照方又服药1剂,而悸不发矣。
【按语】茯苓甘草汤治水蓄中焦,五苓散治水蓄下焦,鉴别要点在于口渴与否、心悸与否。口不渴、心悸动二点正是用茯苓甘草汤之依据。辨证准确,2剂收效。
七、生姜泻心汤治愈水饮气痞一例
丁某,男,47岁。
主诉及病史;胃脘痞满,时而隆起一包如鸡卵大,频频嗳气,皆饮食之味,胁下作痛,大便不成形,日行三四次,小便减少,口苦纳差。
诊查∶诊见面目浮肿,脉沉弦滑,舌苔白厚。
                                      辨证∶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饮气痞。                                      处方∶生姜泻心汤原方加茯苓。
仅服药 2 剂,胃脘隆起包块消失,诸症已轻;共服药 8 剂而痊愈。
【按语】本案加茯苓,至属必要。因小便少,脉滑面肿,说明不仅气痞中脘,更兼水饮内停,茯苓淡渗、祛湿和中健脾,用之最宜。
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愈精神分裂症一例
陈某
主诉及病史;因受精神刺激而患精神分裂症,每夜不能安睡,家人轮流陪守。曾服大量氯丙嗪之类镇静剂无效。
诊查∶切其脉弦。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
只进药 2 剂则病证大减。据患者及其家属反映,初服汤液后即能安静酣睡,可见其疗效之卓著。
【按语】邪气内迫、心阳内伤而烦躁者,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邪气内陷,胸闷惊烦,谵语尿不利者,乃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本案患者脉弦,可知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