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骥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七、大柴胡加石膏汤治愈颐毒睾肿一例

王姓,男,年30

主诉及病史1959年春,龙江地域颐毒流行,群居之所,罹者尤多,松江北岸染斯疫者,一工区间竟达百十人。王姓者山左人,体颇健,患斯疾势特重,收容入院救治之。

诊查∶其症寒热互作,热多寒少,渴索冷饮,耳目聋瞑,呕不纳食。两颐下洪肿,其热灼手,痛掣肩背不可忍。双睾热肿,大可及拳,重坠痛甚。脉洪大滑数。舌赤唇焦,苔燥龟裂。询知大便已三许日未下,溲赤而短甚。

辨证∶余以为疫毒染自口鼻,贯膈入及募原,窜走三焦。

治法∶三焦者,隶属少阳,治必和解少阳,清火解毒,始克有济。乃书大柴胡加石膏汤方,益以连翘、大青叶、忍冬花、栀子数品,使1日煎服2剂。

服药尽,发战汗,热势顿挫。增减前方。再入桃、丹,服药五六剂,颐睾赤肿渐消。减其制,续服之,经2周,诸症悉除,欣然离院矣。

【按语】前贤对养生、防病,经验丰富,特于传染之疫病,已早具卓见。如《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内经》中对葆精全神际病之论,尤贯彻平始终。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可谓要言不繁矣。

王某所染之疫气,当自口鼻染易而来,其势之速,窜及三焦。上则耳目聋瞑,口渴引饮,两颐下洪肿赤热,痛彻肩背;中则心烦懊恼,呕不纳食;下则两睾肿大,痛不可耐。余以为三焦隶属少阳,且其寒热互作,亦为少阳之主证,故酌柴胡剂而取意外迅效焉。

八、重剂白虎泻心汤治愈热哮昏冒一例

吕某,年14

主诉及病史∶禀素弱,偶值感冒,发寒热,嗣证转剧。入军医院儿科求治。医师遍试诸抗生素剂,屡会诊,皆罔效,邀余往诊之。

诊查∶入室视儿,仰监卧于榻,面赤神昏,鼻煽息迫,口唇焦裂,喉中吼鸣,声若拽锯,呼气焚热灼手。启齿察其舌质深赤,苔黄燥。抚其肌表,热壮汗多,膈间膨懑,虚里动甚。脉滑而疾。质以证治颠末,医师谓∶是儿以高热入院,虽经施治,其证转剧,神昏将近2日矣。

辨证;余以为证因初感风热,诊治失时,阳邪化火,内犯清金,肺失清肃之令,以致发为热哮。火邪上犯清空,心主神明失守,则见蒙懵之候。

治法∶故当拟以大清膈热之剂,以重剂白虎汤与泻心汤为合方,益以贝母、栀子、瓜蒌根等,使煎成去滓鼻饲之。

翌朝赴诊,见儿哮顿减,神清汗止,身热轻微,可进糜浆半盏。依前方之半,再服药七八剂,邪悉解矣。嗣出院,酌予丸方,命常服之,经一稔,体转壮。

【按语】喘哮二证,治当有别。盖喘有虚实之分,哮有寒热之异,是不可不详辨也。喘之治,虚在肾,实在肺,治须补泻分明。哮之治,寒则温,热则清,是又不易之定法也。

吕儿之证,面赤唇焦,神昏息促,喉中鸣声若拽锯,当属热哮无疑,故医家屡用平喘之剂而罔效,是不知火炙而金将败矣。余拟辛凉肃杀之白虎重剂,大清肺胃浮游之热邪,伍以栀、芩、连、檗,苦泻三焦诸脏之实火。如斯,一剂知,三剂差,十许剂而痊可,是知二证之不可同一治也。鸣呼!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