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爱人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四、辨证论治治愈中风二例

例一胡某,男,63岁。

初诊85日。

主诉及病史;素患肝阳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近感昏眩恍惚,身如浮云,指麻身困。昨午猝然跌仆,肢体偏废于左,口眼斜于右,神识昏迷,目呆斜视。

诊查∶舌鲜红,苔干黄而垢,脉滑劲疾有力。

辨证∶肝肾阴精虚亏,而阳刚太盛,风阳内动,痰火上扰,脑腑元神受损,为类中入脏之危候。

治法∶养肝肾之阴,以引上亢之风阳,参熄风化痰,以清脑腑元神。宗河间地黄饮子而变其制。

处方∶鲜生地黄24g制首乌24g鲜霍斛24g甘杞子15g山茱萸肉9g天竺黄15g净远志12g白蒺藜15g秦艽15g嫩钩藤18g

∶羚羊角粉1.5g猴枣0.9g(研末)竹沥90g3次开水送服

二诊105日。今晨左下肢略能转动,惟神志不清,昏昏嗜睡,呵欠频作,蚧齿作声。脉弦滑,舌转黄而厚腻,风痰内盛,蒙蔽神志,险证未脱。再宗导痰合解语煎加减。

处方∶制胆南星10g姜半夏10g石菖蒲6g化橘红9g远志12g沉香屑6g嫩钩藤18g明天麻9g白蒺藜12g磁朱丸18g(包煎)

∶羚羊角粉1.5g3次用竹沥90g送服。

三诊107日。神志较前清醒,舌音尚不清晰,时称头痛,口角流涎,呵欠频作,舌苔黄腻。前方参以交心肾、宁神志,能得肾中精气,脑腑元神上下贯注,则偏废之局,桑榆可守。

前方去磁朱丸、白蒺藜、沉香屑,加川黄连1.8g、肉桂心1.8g

四诊1010日。脉象渐转缓滑,向之弦劲有力者已去八九;神志渐清,呵欠亦稀,言语渐能有序,头痛亦减。舌底绛,苔中心转白,上罩灰腻,满布不松;咳嗽痰黏,嗳气不舒,口角尚有流涎。高年卒中,真阴真阳亏损,风火痰湿交困,因果相循,病非一端。现证阳气不展,痰湿难化。宜于补益肾气之中,参与芳淡宣通之品,为阳光烛照之助。

处方∶上川黄连1.8g肉桂心1.8g朱远志10g沉香屑5g化橘红6g姜半夏10g菖蒲8g茯苓神各18g肉苁蓉9g甘杞子18g酸枣仁18g炒白术9g

药后诸症继续减轻,至1014日后停药。

五诊1021日。神志清晰,目视灵活,语音较清,诚属佳兆。但近日来复起潮热,心烦少寐,头目昏眩,呵欠又频,小便涩数,腰酸足肿。脉象又见浮数不敛,舌苔淡灰而腻,仍是少阴见证,而肾中真阳偏衰,阳不潜藏,水气泛溢。治再平补阴阳,潜纳浮阳。

处方∶肉桂心1.8g花龙骨24g磁石30g净远志6g制首乌15g真锁阳18g甘杞子18g茯苓18g炒白术9g

六诊1023日。潮热已退;舌中心又转光剥,四边尚留浊腻;精气耗乏,不能上布。前方去桂心、琐阳、白术,加霍斛9g、龟版30g

七诊1025日。虚热已退,脉浮滑已敛;小便较畅,次数亦减;足肿渐退,但舌苔又转光剥滑嫩,腻苔全退,仍是少阴阴气未立。拟复脉合阿胶鸡子黄汤,冀阴阳环抱、成水火既济之局。处方∶鲜霍斛9g麦门冬9g干地黄15g龟版30g炙甘草5g阿胶珠15g磁石35g甘杞子15g鸡子黄1枚(冲)天门冬9g

八诊、九诊、十诊、十一诊;从益肾、柔肝、平补阴阳、芳淡和中。继进药二十余剂,病情稳定好转。

十二诊;1124日。经治以来,左下肢已能屈伸自如,而左手臂依然痿废不用,手背浮肿,关节肌肉颇觉酸痛。以左主血,今血不能上荣于左,荣虚络空,风邪乘袭。睡眠饮食尚佳。然水火不调不洽,气血不通不达,再以养荣和络。

处方∶川桂枝3g赤白芍各9g当归10g枸杞子18g炙龟版30g鱼胶28g料豆衣15g桑枝15g杭菊花15g红花6g

十三诊1211日。两足能举步移动,左手臂虽痿废不用,但能知酸痛,是气欲伸而不达,血欲行而不通,手背浮肿已退。昨夜起左腰背有掌大一块,自觉寒冷,此风冷着于俞穴。脉小弦,舌尖红嫩,苔薄白。治再补肾潜阳,养血和营,以祛风痹。

处方∶当归12g潼蒺藜、白蒺藜各12g枸杞子12g川断12g金狗脊12g赤芍药12g杜仲12g制首乌12g左秦艽10g桑枝12g锁阳18g(沉香末2.5g拌)

此后以上方出入调治,至115日左手臂已能举动,手指节亦可屈伸,营卫气血渐得和谐,仍以补肾和血祛风调理。

【按语】本例从中风先兆开始,经卒中神昏、半身不遂,以迄手足恢复活动,历时四月余,前后三十余诊,井然有序,疗效明显。这里选载数诊,可以看出本例的演变过程和辨证用药的梗概。本例病机为肾气虚亏干下,肝阳亢盛于上,夹同风火痰涎,阻寒脑腑元神所致。以肾虚为本,风、火、痰三者为标,这是本案立法施治的指导思想。因在病变过程中,虽用过化痰熄风、养荣和络等法,但始终贯穿着调治肾中阴阳的根本法则。

本例患者卒中之后,主要用地黄饮子去附、桂、巴戟之辛温,以补益肾阴,加羚羊角、钩藤以熄风,竹沥、猴枣、竺黄以化痰。第二诊由于依然神昏不语,专苔黄垢厚腻,转从化痰息风,宣窍清神,先治其标。以后数诊,都是标本兼顾,随着病情变化而互有侧重,至1010日前后,患者神志渐清,言语有序,中风危象渐解。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从1021日至28日,主要从调治肾中阴阳着眼,始则因心烦、潮热、呵欠、下肢浮肿、专苔灰腻,证见肾气不足,下元真阳偏衰,虚阳上浮。水湿泛溢,故用桂心、龙骨。一温一涩,潜纳浮阳;锁阳、杞子,温润益阳;磁石、远志,镇心宁神;白术、获苓,健脾行水。服药后,浮阳潜纳;痰浊水湿得化,而浊腻之苔全退,舌光绛嫩,肾中真阴之虚象重又显露,乃以复脉汤加减,急顾其阴,务求"阴平阳秘",从而使肝风心阳渐趋平静。

于是进入第三阶段,治疗中风后遗症——偏枯。方用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秦艽等养荣和络、祛风为主,兼顾平补阴阳,直至营卫和谐、气血周流、肢体功能恢复而收全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