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养正消积法治疗肝癌一例 张某,女,42岁。 初诊∶1991年1月2日。 主诉及病史∶消瘦,右肋胀痛一月余。患者久罹慢性肝炎,已延12年,证情时轻时重,近来消瘦殊甚,神疲乏力,纳呆脘胀,右胁际刺痛不辍,且两胁自觉日益胀满。 诊查∶舌质淡暗衬紫苔薄微腻,脉细涩无力。经某医院B超确诊为肝右叶占位(4.6cm×6.8cm);甲胎火简定量∶1000mg;血常规∶红细胞3×/L,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9×/L。 辨证∶夫积之成也,必因正气先虚,而后邪毒踞借之。肝脏占位,元气已匮,无非邪实正虚。 治法∶大补气血,佐之消癥解毒。 处方∶仙鹤草60g党参30g生甘草、炙甘草各15g土炒白术12g云茯苓15g全当归15g丹参15g赤芍、白芍各10g川芎10g莪术12g八月札12g生熟苡仁各15g半枝莲30g炙鳖甲15g生牡蛎30g(先煎)炙甘草6g 药后精神见振,纳谷有加,脱胁亦感舒适。方既应手,仍步原意为法。嗣后复诊凡18次,或从标出入,或从本图治,如纳呆腹胀加陈腹皮、焦二芽;头晕目眩加女贞、杞菊;夜寐欠安加柏枣仁、煅龙齿;胸闷太息加旋覆花、郁金;经事不调腹痛夹下瘀块加花蕊石、五灵脂,如是反复更改,病情日趋安坦,体重有加,纳谷见振,神气爽慧,两胁胀痛已除,月前B超检查,肝右叶占位已缩小至2.2cm×3.1cm。 【按语】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曾谓∶"若积之既成,又当调养营卫,扶胃健脾,使元气旺,而间进以去病之剂,从容调理,俾其自化,然后病去而人不伤"。周老调治肿瘤患者,很赞同沈氏的观点。本例肝癌病人,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养正消积法的见证。患者癥积已成,而神痿形削,自非纯补纯攻能取效,故周老以归芍六君子汤为基础,气血双补加仙鹤草、黄芪以扶正抗癌,八月札、丹参、莪术以疏肝活血,鳖甲、牡蛎软坚消积,苡仁、半枝莲化浊解毒,组方平正周致,王霸结合,坚持服之则正气日复,邪积递消而渐入坦途。 八、清肺解毒法治疗化脓性胸膜炎一例 周某,女,57岁。 初诊∶1987年4月3日。 主诉及病史∶寒战发热,胸痛咳唾黄脓痰7天。患者自述恙起于1周前,形寒发热,体温40.5℃,咳喘胸痛,唾痰黄稠,继见脓血,气味腥臭,胸部胀痛日见加剧,并见汗出心烦,口燥咽干,小便黄赤。 诊查∶舌深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查胸水呈脓性,胸水白细胞30×/L,X线检查见大量胸腔积液。 辨证∶外感温邪,内蕴于肺,热毒炽盛,灼伤胸膜,以致络瘀热壅,蒸腐成脓。 治法∶清肺排脓,行血散瘀。 处方∶杏桃仁各12g生苡仁60g冬瓜子30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15g丹皮12g皂刺15g败酱草30g桔梗12g生甘草10g橘络12g鲜芦根150g(先煎代水)3剂 二诊∶药后热势递挫,寒战已平,咳喘渐宁,痰臭亦减。苔腻化,脉转缓。方既中鹄,原法再进。 上方去败酱草、鱼腥草、水牛角、赤芍,加南北沙参各15g,5剂。 三诊∶热退咳平,胸次舒畅,惟口燥纳减。舌红少津,脉细略数。邪毒虽清,气阴未复,仿薛氏法调理之。 处方∶南北沙参各12g百合15g知母12g生熟苡仁各10g川石斛15g麦冬15g炒扁豆衣12g生谷芽30g生甘草6g鲜芦根100g(先煎代水)7剂 剂尽,诸恙告瘳。 【按语】本例患者由于风热之邪未及清解,内蕴于肺,蒸腐成痈,邪势鸱张,自非轻浅之剂可以奏绩。所以周老毅然用大方重剂以进之,方以千金苇茎汤清肺排脓,水牛角、赤芍、丹皮即犀角地黄之意,凉血散瘀,其余诸品均具清肺排毒之功,佐加橘络行气疏络,方证合拍,所以药下病挫;二诊乃小其制继续清肺化腐,参合南北沙参以匡扶气阴;三诊邪去正虚,中洲未苏,乃转手清养肺胃收功,前后接方处,环环扣紧,弛张有致,既有治急证大证的胆识,又有调瘥后虚损的良策,允属名医手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