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仰先医案(八)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二、蛇龙解毒汤为主治愈慢胜肝炎一例

丁某,男,70岁。

初诊1986106日。

主诉及病史∶肝炎后谷丙转氨酶反复增高一年余。病者患乙型肝炎以来,肝功能一直不稳定,谷丙转氨酶时有反跳,常感肝区疼痛,纳呆、腹胀、少力,1年来无法正常上班工作。近来因外感不适,赴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200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0U,锌浊度试验15U,麝香草酚絮状试验(+)。目前身热不退,体温;38.2℃,肝区隐痛如针刺,耳鸣多梦,胸闷,口干欲饮,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睡眠不佳;大便日1行,成形;小便黄赤。

诊查∶神疲乏力,巩膜黄染。肝肋下一指半,质软,肝区叩痛(+),脾肋下未及。舌苔厚腻,脉弦数。

辨证∶湿毒之体,病久表卫不固,外邪易侵。

治法∶解表利湿为主。

处方∶防风6g川厚朴4g藿香9g佩兰12g半夏15g陈皮6g茯苓15g甘草6g茵陈15g黄柏12g炒山栀6g炒谷麦芽各15g

二诊1022日。身热已退,查谷丙转氨酶仍高(211U),纳呆,肝疼,小溲黄。舌苔稍化,脉弦。此表邪虽解,湿热不去,瘀毒胶结之候。方选蛇龙解毒汤加减。

处方∶茵陈15g蛇舌草30g龙胆草15g鸡眼草30g岩柏草30g黄柏12g川军(后下)6g炒山栀6g丹皮参各15g赤芍15g川芎12g甘草6g

三诊1124日。上方药连续服用三十余剂,证情大为减轻,复查肝功能已完全正常。药已中病,更进一筹。1022日方去川军、黄柏、山栀,加砂蔻仁(各)2g,炒谷麦芽(各)15g,再服药14剂。

四诊∶患者于129日、1226日以及1987123次复查肝功能,皆告正常。除睡眠多梦外,其余不适均消失。为防复发,彻底善后,嘱以下方药兼顾其本。

处方∶黄芪15g太子参20g枸杞子15g炒白术15g生米仁30g炒山药15g柴胡5g白芍15g枳壳6g蛇舌草30g鸡眼草30g炙甘草6g

【按语】病毒性肝炎,乔老将其发病机转归结为"湿、毒、瘀",而且认为此三者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纠缠。发展至后期常形成"湿毒瘀结"的局面,故相应创立了"蛇龙解毒汤"。这是一个治疗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见有身目黄染、发热、胸闷心烦、厌食油腻、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瘦黄赤、便干结或溏薄等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见谷丙转氨酶升高、黄疸指数升高、"两对半"阳性等异常者所常用的验方,乔老临床时加减运用,颇为应手;其组成包括蛇舌草、龙胆草、岩柏草、鸡眼草、败酱草、板蓝根叶、丹皮、丹参、赤芍、川芎、川军、甘草。如黄痘重者,加茵陈、当归。重用川军;急性肝炎、重症肝炎见有"热入营血"之证者,常加用水牛角、生地黄以取"犀角地黄汤"之意;病重危急者则用广犀角粉代替水牛角,量用为0.30.9g,分吞;全方之宗旨在于治肝必治湿毒,治湿毒又必治血,血行则湿毒易去。

结合本例证情,患者为乙肝,肝功能一直不稳定,谷丙转氨酶时时反跳,此乃湿毒未尽之候。久则正虚,表卫不固,复感风邪,而致恶寒发热;此际当解表利湿,方用"藿朴二陈汤"加味。"藿朴二陈汤"(藿香、佩兰、川厚朴、蔻仁、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是乔老治疗这类外感夹湿所喜用的一张验方。方取藿香、川厚朴、佩兰、防风以祛风解表、芳香化湿。身热退后,谷丙转氨酶反而有所增高,症见肝疼、纳呆、溲赤等乃湿热毒瘀结于肝之症,此时成为主要矛盾,采用"蛇龙解毒汤"加减治疗,其中蛇舌草、龙胆草、岩柏草、鸡眼草等"四草"具有清热解毒、降转氨酶,降湿浊之功。而据报道,蛇舌草、龙胆草还具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黄柏、川军、茵陈利湿清热,佐以活血行瘀如丹皮、丹参、赤芍、川芎之辈,可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湿毒易于祛除。由于"蛇龙解毒汤"中多系苦寒清凉之品,久服易碍胃败胃,故乔老多喜用砂仁、蔻仁配伍炒谷麦芽或焦楂曲来和胃、安胃,顾护胃腑。第三诊的处方用药即体现了这一点。肝炎恢复期的病人,其生活调理也十分重要。乔老除了要求病人避免过劳、纵欲、饮酒之外,常选用疏肝健脾之品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白芍、枳壳、柴胡、枸杞、米仁、山药、甘草等,作为固本善后之药。乔老认为,仲景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古训,其原意在于说明预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也启发后人在治疗肝炎时,利用疏肝、健脾作为调理善后之法。同时,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都证实,黄芪、党参、太子参、山药、米仁、枸杞、甘草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水平的作用,对肝炎病人的恢复大有神益。故乔老提倡,肝炎病人在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后,仍应该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疏肝健脾药物,以减少复发的机会。本例病人,遵嘱间断服药近年,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