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就在,家门口”困难户帮扶服务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1-12-2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哈斯其木格

    单位 | 厦门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背景

福建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制定出台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2020年9月1日,厦门市民政局为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厦门市民政局、财政局出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厦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厦府办规[2020]10号;本办法2020年9月1日其实施,有效期5年),困难群众(称服务对象,下同)的认定范围已扩展到非本市户籍的普通高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

(二)社区状况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东荣社区现有总人口5338人,其中:常住人口3061人、协管人口1166人,流动人口1111人。2020年12月为止在册服务对象共21户35人,东荣还是“两多两无一少”的社区,即历史遗留问题多,困难户多,辖区内各小区都无物业、无商业、可用资源少。

二、需求评估

东荣社区截止2020年9月其中13户低保、5户特困、3户低收入家庭,注:以上人群按国家政策标准划分。

在第一年度(2019.10.1-2020.9.30)中,服务对象共建档58份,其中潜在服务对象建档26份。第二年度(2020.10.1-2021.9.30)中,服务对象共建档57份,更新28份,34份为潜在服务对象。其实社区内还有一些潜在的贫困边缘户、困难边缘户等没能接触。由此可见,东荣社区的服务对象群体的数量不少。

(一)问题表现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如图)

(二)需求层面

1.个人层面

(1)心理疏导:服务对象群体经济压力大,生活照顾不足,情绪低落、消极、自卑,表现出无力感和较差的自我认知,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提供情绪疏导,压力缓解,消除不良情绪,促进正向发展;

(2)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大部分属于亚健康状况,其对疾病的感知和应对多源于亲友、医生,面对健康管理以及康复训练方面存在一定专业的医疗需求,希望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些医疗资源、照顾技巧等;

(3)能力提升:服务对象普遍文化水平低,能力不足,技能单一、其对社会救助的依赖性较强,需要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技能知识的学习,挖掘潜能,提高社会能力。

2.人际层面

(1)同质群体支持:服务对象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却有很多共同点,需要社会工作者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与互助的平台,一同分享,相互支持和鼓励,促进同质群体的互助网络构建,提升其自信心,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提高其归属感。

(2)邻里互助:由于服务对象在生活、身体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其自卑、自我封闭,缺少与邻里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居民、社会对他们的认识也不够多,需要社会工作者搭建邻里互助平台,建立多元化的邻里志愿者队伍,让其了解服务对象,也促进邻里互助。

3.社会层面

(1)社会融入:由于服务对象低自我认同,与外界接触较少,缺乏获得自身保障的渠道和平台,包括社会资源、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等,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提高其社会融入,感受现代化发展水平,提高社会参与度,获得社会关注;

(2)资源链接:服务对象相对需求较多,包括医疗资源、就业扶持、家居改造、物资支持、款项募捐等,需要社会工作者为其链接相关资源,满足其正常生活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4、利益相关方层面

社区希望引入社会工作者,一方面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支持、链接资源,另一方面协助社区规范志愿者团队建设,特别需要打造东荣社区独有困难帮扶品牌提炼。

在延续上一年成效的基础上,帮困方面以动态分级方式订制个性化服务,链接社会各界资源,能在“造血”帮扶方面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支持,挖掘潜能,使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服务对象找寻到适宜的工作,享受有尊严的生活。此外,让服务对象逐渐愿意融入社区活动、事务之中。

三、服务设计

(一)方法方式

本项目搭建三年的服务框架,从“个人帮扶”、“人际帮扶”以及“社会帮扶”层面进行介入,根据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为其设计综合帮扶方案,从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同质群体互助、邻里帮扶、宣传倡导、资源链接等方面为其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项目逻辑框架图

(二)服务目标(帮扶第二年)

总目标

做好项目的延续和延伸,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制定个别化的综合帮扶方案、加强同质群体支持网络等,有针对地回应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并在过程中协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他们辨别和使用支持网络的能力;引导服务对象提升自助能力,解决自身的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营造互助互爱平等的社区氛围,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子目标 

1.通过入户探访等,对潜在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建档,已在册的服务对象进行档案的动态更新。将服务对象分类,运用个案管理、小组工作等方法,为不同类别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疏导、健康监测、资源链接等帮扶服务;

2.通过各种渠道的资讯汇编、挖掘其优势潜能,提高生活照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助人自助,促进服务对象社会的融入和参与;

3.建立互助支持网络,一方面促进同质群体之间的支持,提升同质群体的自我价值,一方面搭建社区互助平台,培育志愿者,促进邻里帮扶,增强社区归属感;

4.继续引入社会资源,促进多方帮扶服务对象。同时通过社区倡导、宣传,提高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关注度。

(三)理论依据

1.微观层面——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基本信念包括:赋权、成员资格、抗逆力、对话与合作。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那些为面包、工作和住房而抗争的人们是具有抗逆力和具有资源的,即便在痛苦之中,他们也期望取得成就);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地服务于案主;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

2.宏观层面——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四、服务实施过程与成效


 子目标一:以入户探访、电访、面谈等方式对潜在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建档,而已在册服务对象的档案动态更新。

子目标二: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渠道的资讯汇编、挖掘其优势潜能,提高生活照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促进其助人自助,提升社会融入和参与。

子目标三:搭建同质群体支持网络,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互助,同时培育社区志愿者,促进邻里帮扶。

子目标四:引入社会资源,促进多方帮扶困难群体。同时以社区倡导、宣传,提高社会对困难户群体的关注度。

五、服务总结

(一)总结

社会工作者及其背后的机构,在服务对象帮扶项目工作中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手法在实操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功能。

1.“分级+管理”订制个性化个案服务模式

通过“探访+回访”的方式了解个案的实际需求有哪些,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订制”服务介入计划,即提供政策介绍、心理疏导、资源链接、居家风险应对建议等等。服务过程中不定期回访来调整服务内容或模式,真正做到针对性、个性化的个案服务。

2.“信息手册化”引导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者为文化程度低、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操作的服务对象制作了快捷查询手册,可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即 《就业信息推荐手册》(修改版)、《东荣一本通》(2.0版)。

不仅提升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同时兼顾其直系家属知晓了解当下最新的政策信息、经济物质帮助、家庭风险的解决方式方法等等获取渠道。

3.“反馈与规划”动态衔接

在入户探访、电访、面谈过程中,服务对象不仅对困难帮扶服务有肯定和赞誉,更多是提供各类意见和建议。社会工作者通过动态搜集反馈信息调整服务内容,并为新一年度的服务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4.多方资源,参与帮扶

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兜底帮扶比较到位(例如公租房、低保、特困、低收入等各种补助),且2010年7月,社区在全市首创成立“爱心蓄水池”,以爱心捐款的形式在困难群体需要时帮助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经过10年的运行已起到一定的社会效应。在社区已有的各类资源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通过多种方式链接单位资源,他们提供的各类合作形式与帮扶服务,对项目需求起到比较恰当的补充。

5.凝练特色,提高影响

东荣社区在两委引领下,创造出红色文化(在党建引领下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拧成一股绳)、自管文化(无物业小区居民自管)、融合文化(结对帮扶困境群体)、知青文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精气神),“四种文化”相互转化,共促小区发展。

尝试定义帮困特色为“邻里爱”之美:霞辉机构“社会工作者+医护+志愿者+社会资源”有力地补充了帮扶过程中精细化、针对性需求,完美地诠释出社区“融合文化”。初步搭建了以家人之名“邻里爱心”陪伴计划,真正体现“幸福就在家门口”的共同愿景。

(二)特别感触

一位服务对象写了1400余字的建议,其中有一句话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都是为国出力的最小单位。对于孩子,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去做贡献,然而总有一些家庭被不幸和苦难降临,在艰难中前行,但为了未来,勇敢面对。

年少时一直不理解动画片《大力水手》为什么吃一小撮菠菜就瞬间力量倍增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做困难帮扶后才明白,社会、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帮扶就是那“一小撮菠菜”,提升了困难户“自助”能力来应对不可知的艰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