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雍(邵康节)冬至吟二首,刘渡舟讲冬至日

 北京润雨 2021-12-21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八

邵雍

(北宋哲学家)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2]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冬至吟

作者:邵雍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

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

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冬至吟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刘渡舟教授伤寒论专题讲座选段:

13条“15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

14条,然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至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第13条论四时、二十四气。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时,还有二十四节气。这是一个正常气候。先把正常气候弄明白了,然后才能认识反常的。第14条论气候不正常,如“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等等。这样子它都能发病,就是变成了一个气候失常的发病原因。因此,这两条要合在一起来讲。

“十五日得一气”,十五天叫做一气。十二个月分四时,就是三个月为一个季节,春天三个月,夏天三个月,秋天三个月,冬天三个月,这就叫四时,春夏秋冬的四时。“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因为一时是三个月,一个月是三十天,而十五日一个节气,三十天两个节气,所以一时就有六个节气嘛。“四六名为二十四气”,一个季节才有六气,那么四个季节就共有二十四气。因此,二十四气应该用春夏秋冬来加以离分,一个月两个气,三个月六个气,四时四六二十四气,就按着这个气来测验季节的气候等具体情况,包括测验自然界的寒冷情况。这就是方法,什么叫气呢?四时的二十四气,时和气是相连的,“有其时必有其气”。《内经》上有句话:“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光讲气不讲时是不行的。春夏秋冬的哪季节它才有什么气,春分、立春啊,它决不能到秋天去,只有在春天,是不是?雨水、谷雨啊,这些都是春天的,都是属阳的,这是正常的时气。

如果时是对的,春夏秋冬都有规律性,一年四季循环无端,春天完了是夏天、秋天、冬天,冬天完了又是春天,但有其时而无其气,甚至说气亏,气就不能够跟它的时相吻合,就是气不能与期。这个期是很有信用的,就像咱们今天五点在哪儿见面,非常有信用,非常之准确。有其时就有其气也是非常准确的,这叫天地之常。它到时候不正常,没有信用了,虽然这个时是对的,气是非的,这就得病了。这是有其时而无其气,这就叫气候不准确,它就要发病。怎么发病呢?要看看它的气候了。“然气候有应至而不至”,不外乎这么几个规律,应该到了,应该天地温和了,它还是凉,就是“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它还不应该来呢,这个气不应该来得这么快,它来得太快了;“或有至而太过者”,是应该它来它来得太厉害了,有个质变的过程。一个月两个气,三个月六个气,六个气不同,却一下都来了,就是“至而太过”。这样就时与气不准确了。“皆为病气也”,就由正常的气候变成了病气了。“病气”,这里边要注个例子,不注个例子,大家不好明白,也不好掌握。说得很明白,二十四个节气,一个月里边分两个节气,一季里边有六气,四时里边四六二十四个节气,这都明白了。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从哪开头?怎么样来测验?我们要结合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一段话去看:“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大家注意,候气候之法为什么从冬至开始呢?冬至是节啊!不是有八节,冬至之后再算,那个是甲子日,冬至之后第一个甲子日那天的夜半,你看时间告诉得很细,就是半夜十二点钟的时候,此时天还冷啊,但是地下已经是少阳之气就起来了。少阳起来了,阳气开始上升了。少阳是三阳的一个小阳,故叫阳始生,阳气刚开始生长,它的势力并不大,但是已经能破除寒冰,露出了阳气的苗头,毛主席有句诗: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你看看在那个百丈冰里边,梅花开了,梅是先春啊!少阳之气不来,梅花能笑嘛?阳气盎然,少阳之气动了,就会在一派阴寒笼罩大地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刻,有一阳来复之机,少阳来了,阳气始生。由于阳气来了,故节气、气候就变了,天得温和,这个时候天气就温和了。我们现在年轻人的这些学问就很少了,一般老人都明白点气候学,说冬至了,好了,天没有几天冷头了,天暖和了,这都是节气。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知道有节气。我们当医生明白这个节气,能够来测量气候的至而未至、不至而至,才能够知道它是非常之气。

不仅是我们医家,兵家也得要明白,这就很厉害了。大家常看戏,不是有“借东风吗”?看诸葛亮多厉害,他与曹操斗智。曹操83万人马,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多,就是虚张声势。这时候情况就很严重,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信,那意思就是叫他投降,孙权那个人也是挺能耐,就问他的大臣,降还是不降?文职官员说打不了,曹操是英雄,又有那么多人马,又有蔡瑁、张允,赶快投降。只有周瑜和鲁肃,两个人是主战派,后来有一句话,就是这些人都投降了还是当官,但是主公你要投降了,你当个什么呢?就这一句话把孙权的心肝给抓住了,他拿出宝剑就对着桌子一个角,说以后谁要是叫我降的,与此同例。那就打吧,可也不行,人家人多,他们人少,所以就来个联盟,跟谁联呢?跟刘备。刘备那个时候也是穷得不得了,没有什么势力,虚张声势,就把诸葛亮派去了。最后,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人都看出了非得用火烧不可,打是打不过,就得用火烧战船,两人商量得挺好了,可是这个火得有风啊,那刮风有火就变成自己烧自己了,所以周瑜巡视大寨的时候看风向,说完了,一着急自己就晕倒了。为什么呢?他光知道是用火攻,却忘了风的问题。他失算了,后来诸葛亮去探病,他说都督的病,我诸葛亮会看,我也是医生,给他写了个药方,说“欲破曹兵,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句话说完了,周瑜一跃而起,他没有病,他是愁的,说“先生,这怎么办啊?”“我有办法”,这个时候,诸葛亮有点骗周瑜了,不跟他讲科学了,他知道他讲了,周瑜要杀他,他说“我能借东风,我学会了玄妙之法”,在南屏山筑多高多高的台,挂上多少的旗,我到时候借东风,借什么东风啊?就是甲子日,所以你看人家唱“借东风”,我算准了甲子日,东风必降,甲子日厉害啊!甲子日阳气生了,节气变了,它不就刮东风了吗?因此,当军事家必须要了解天文学,你看曹操他就不会,周瑜也不会,就诸葛亮会。后人说诸葛亮是人之龙也,学问大了。【我料定了甲子日东风必降

我们作为医生的看戏,看故事,听历史,听了以后对我们都有启发,因为我们医学这个事离不开社会。你还能离开这些吗?甲子夜半的时候,阳气一始生了,三阳平地起,由少阳、阳明、太阳,它的阳气就起来了,一时比一时盛了,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根据这样的一个气候,张仲景就点出来了,得以“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做尺子,来测量气候来的是寒、是热、是温、是凉,是正常、太过,还是不及,并以此了解它是寒疫、是温病、还是暑病,等等。因此,第14条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轻视。第15和16条要合在一起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