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历史上第一次战争 中国揍的日本喊爸爸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方式对南京30余万遇难者同胞进行祭奠,表达哀思之情,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可知道中国和日本第一次战争,我国把小日本揍的喊爸爸。 日本朝廷为恢复死去的威信,一举解决内外的困难,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朝鲜。日本那边,齐明天皇(女)御驾亲征,征调全国各路兵马,浩浩荡荡西征百济来了。可经舟车劳顿,大军拖累,齐明老太婆刚到福冈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加上九州天气炎热,军中瘟疫盛行,老婆婆撑了两个月,终于在朝仓山行宫驾崩了,出师未捷身先死。 日军中大兄只得暂时称制,指挥战事。于是,日军开始分批向朝鲜半岛进发,首先是五千先锋部队护送百济王子扶余丰璋(在日人质)抵达百济复国势力的据点——周留城。同时,前将军上毛野稚子率军迅速攻占新罗的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罗与唐军的联系通道受到威胁。至此,中日两国第一次战场上的交锋正式拉开序幕。 战役的结局影响:此战之后,高句丽彻底失去百济这个盟友,独自面对唐军夹击,最终只有被灭的份上。而日本也退回到列岛之后,也怕唐朝的报复,唐朝由于忙着灭高句丽,加上灭了高句丽后,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也就放弃了打击日本。之后的日本,大量学习唐朝文化,那时候日本,遣唐使是最多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和他比,从日本出版的唐朝地图中可以看出,日本把唐朝的版图画到了最大化,可见日本对唐朝有多么的崇拜。从此日本也不敢随意和中国开战,直到1592年,日本重要人物丰臣秀吉,带领日本人入侵朝鲜,可惜依旧被明军打败,近一千年才敢和中国开战,最后也没能打赢中国。日本人不记得你的好,只有把他打疼了,打怕了,他才会尊重你。 这里有个有趣现象,那时日本还没改名,到了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才同意日本的改名。日本这个名字还是武则天赐下的呢,日本为什么这么执着改名?而且需要唐朝这边同意?这还得从汉朝说起,汉朝时期,日本是被汉朝称为倭奴的,也叫倭国。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人越来越了解汉字的含义,他们意识到倭是带有歧视的意思,于是一直想要改名。但改名为什么要中国同意?当时唐朝是最强大的东亚霸主,日本想借唐朝的威名,老大都同意了,其他小弟还敢不服气,所以让唐朝改名更容易让别的人接受,再者,倭国也是中原王朝赐名的,改名当然还得找中原王朝。 而当时的日本和唐朝到底有哪些差距呢?那时日本刚经过大化改新才十几年,由一个奴隶制国家到一个封建社会国家没多久,而中国都封建社会已经经过一千多年了,其强大的文化根基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成熟的汉语,经典的战役记载,唐诗的辉煌,军事制度的强大与合理,科技水平的发达等等,这些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这也是日本为了改变自身状况,才全方位学习唐朝的重要原因。发现自身落后才努力学习,这是日本大和民族一贯做法,明治维新就是一个更好的表现。 白江口之战,唐朝不仅给力日本人一个教训,同样给日本人心中树立一个强大的中国。如果说白江口之战是中国吊打日本的战役,那万历朝鲜战争也是奋力一击,灭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甲午战争则是骄傲自满带来的后果,抗日战争则是用血与泪来吸取教训。国家公祭日提醒我们勿忘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