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桂枝汤(三六)

 火帝养生_WSH 2021-12-24

上一节讲到了奔豚,第六十五条讲的是欲作奔豚,我们来看原文:

《伤寒论》第六十五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什么叫欲作,就是脐下悸动不安,心阳不足,下焦的寒水蠢蠢欲动,这就叫欲作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来进行治疗。我们前面讲糖尿病的时候,开膏方,也用到了苓桂系列,从脾胃论治。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哪一个是走心,哪一个是走肾?其实,张仲景最大的动力是用了大枣,培土治水,病在心肾,治从中焦脾胃,把堤坝筑好了,水就不会泛滥,病人的症状就会解除。

欲作奔豚,可以看成是奔豚的前奏。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看苓桂系列,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脾虚水停,苓桂术甘汤与桂枝汤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里面有桂枝和甘草。

《伤寒论》第六十七条辨:“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就是讲的苓桂术甘汤,脾虚水停。现在很多病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好多高血压病,心脏病,肺不好的,肠胃不好的,尤其是胃不好的,经常感觉胃胀,甚至有一股气往上冲,有头晕目眩,舌苔比较厚,舌体比较胖大,这就是痰湿,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服了桂枝汤或者是攻下以后,仍然有头项强痛,发热,无汗,心下满,这是一个什么病呢?其实我们作为一个太阳病的鉴别诊断,太阳病的类似证。象太阳病,恶寒发热,但是,不是太阳病,最后,这个方是从利尿来治疗的,小便利则愈。

桂枝汤,应该是发汗,但是,却是把桂枝汤里的桂枝去掉了,加上苓和白术,这就是利尿的。那么,为什么也象桂枝汤的症状呢?所以,我们就想到一个问题,从现象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一方面,邪从外来,从皮毛来,一方面是内生的邪,总之,就是干扰了我们体内的营卫的运行,导致了营卫不和,就会产生这种症状。所以,不能把这种症状当成是表证来看。

我们常常讲到利尿,常规是苓桂搭配,那么,这里为什么要把桂枝去掉呢?按道理桂枝汤去掉了桂枝,就不能叫桂枝汤了,根本就不用提。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错的,应该是桂枝汤去芍药。其实,这里没有错,这是讲到《伤寒论》的对偶统一的方法。

利尿常常是苓桂相配,茯苓配桂枝,有时候,也会苓芍相配,茯苓配芍药。这里的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就是苓芍相配,还有真武汤,也是苓芍配,但是,他们都是利尿的。

芍药可以利尿,回到《神农本草》。讲中焦,小建中汤。

《伤寒论》第一百零二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在桂枝汤中倍芍药加饴糖,就是小建中汤。药物组成也是桂芍姜枣草加了饴糖,从一个解表的方变成了补益脾胃的方。

所以,我们都知道有归芪建中汤,有参芪建中汤。所谓建中,就是指的中焦脾胃,就是补益中焦脾胃。恢复脾胃的功能,气血生化有源。因此,这样的方治疗贫血,虚寒型胃溃疡病非常有效。

小建中汤是《伤寒论》里补益脾胃的代表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