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供暖季节,室外寒意阵阵,室内温暖如春。我们都喜欢关紧门窗呆在暖气屋里,长期呆在干燥不通风的暖气房里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一般人生活在相对湿度50%左右的环境最感舒适,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容易发生口唇干燥、咽喉肿痛、咳嗽,进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供暖期常出现的口干、头晕、嗓子疼、咳嗽、烦躁、皮肤发紧等都属于“暖气病”。 4种常见的“暖气病”: 1、上呼吸道感染 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不经常开窗通风,各种致病菌数量增多,再加上室内空气干燥,就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2、皮肤瘙痒症 供暖后室内干燥,老年人的皮肤水分丢失,分泌的油脂减少,皮肤就易瘙痒,每年冬天都是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多发的时候。一旦发生瘙痒,不要过分抓挠,到专科门诊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 3、泌尿道感染 冬天暖气屋内空气干燥,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喝水少,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4、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候。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外出时容易导致血压骤降以及血管痉挛,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等既往史的患者容易增加脑出血、脑卒中、心梗发作的风险。此外,室内温度过高会消耗人体水分,导致体液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如何预防“暖气病”? 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 室内温度保持在18℃至24℃之间最适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最好放一台加湿器或者摆一盆水或者多养几盆绿植,让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 清扫家中的卫生死角 供暖后,随着室内温度上升,一些灰尘、细菌等过敏原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飘浮在空气中,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一定要来一次家庭大扫除,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更需要及时清理,不给病菌留下孳生繁殖的“温床”。 多补水 每天要保证饮水2000毫升,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西瓜、梨、桔子、柚子、葡萄、黄瓜、西红柿、西兰花等)。 勤锻炼 冬季天冷,很多人会减少活动,但还是得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强身健体。本文为健泰堂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岛健泰堂门诊部是以原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德旭为首席专家,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诊治方法,以皮肤病、过敏性疾病为特色,以治疗各种疑难病为追求。2018年获授《中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研究基地》,对各种皮肤病:湿疹皮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重度痤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虫媒性皮肤病(如蜱虫、恙虫、蜂、蝎、蜈蚣蛰伤)等有较好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