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 必背简答论述(十三)

 ldjsld 2021-12-26

更多资料 关注文艺学人 

13

22.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答: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黄庭坚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他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黄庭坚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例如《次韵裴仲谋同年》的次联“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上下句的意思相去很远,读来有奇崛之感。

黄庭坚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用“煎成车声绕羊肠”来形容煎茶的声音。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请”等。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字面较为平常。典故也是常见的,但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故为新,在整体上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

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等,矫健奇峭。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使山谷体诗歌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黄庭坚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那么“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23.黄庭坚能在宋代诗坛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

答: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他主张创新,创新的办法是“以故为新”,“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立竿见影,对学诗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在宋代也是别具一格的。从内容来说,黄庭坚的诗不像他以前的宋代诗人那样比较关注政治、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写景、酬唱,抒发内心感受。艺术上,黄庭坚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一是用典多;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黄庭坚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并且律诗中多用拗句,其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24.论述陆游诗歌的特点。

答: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多样化的题材内容。陆游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爱国主题是陆诗的精华,陆诗中多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如《书愤》、《关山月》等。此外陆游还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他都有细致人微的描绘,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和《临安春雨初霁》等。陆游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精彩,《沈园》二首便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次是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在这种风格论的指导下,陆游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他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甚至在老病僵卧之时,尚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奇情壮思。丰富多彩的纪梦诗,构成了陆诗飘逸奔放的特点。然而严酷的现实环境却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梦中的幻境终究是要消逝的,所以陆游的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构成了陆游的独特诗风。如《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恢弘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故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陆诗是“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正是指此而言。

再次表现为七言诗的高度成就。陆游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陆诗的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即使是七言古体也不例外。其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陆诗的对仗常常能做到一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同样体现出平易近人的倾向。  

25.结合作品简答诚斋体有何特点。  

答:南宋诗人杨万里摆脱前人的藩篱而自成一家,并形成了独具面目的诚斋体,其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例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敏锐地从平常事物中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例如“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描写对象的盎然生机自然会给诗歌带来活泼的风格。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天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杨万里的诗风与北宋苏轼、黄庭坚等人多用典故成语、多写人文意象的诗风大异其趣,具有很大的独创性。  

26.论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答: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首先,辛弃疾的词拓展了词的意境,展现出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他明确宣称“要写行藏入笑林”,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其次,是对心灵世界的深广开拓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在词中,他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因而他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他在《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再次,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27.论述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答: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首先,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诸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其次,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手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用《天问》体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连用七个问句以探询月中奥秘,奇特浪漫,理趣盎然。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在词史上,辛弃疾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洒,而精当巧妙。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界。

再次,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之处。如《摸鱼儿》就是摧刚为柔,表面是伤春惜春的柔情,实则深含不屈不挠的刚健豪气。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稼轩本富有幽默感,遂利用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使谐谑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28.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分析唐宋咏史怀古诗词有什么特征。

答: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特征表现为:

一、“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首先,它不是对历史小事或事实进行简单的敷写或重复,而是史事的文学化,将史事以文学形式中特有的诗的手段,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架构,最终成为一种不同于历史的文学样式。其次,又有历史事实作为凭依,而不是空发议论或单纯地抒情。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二、“咏史”与“言志”的统一,即借咏写历史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而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大多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是对国运兴衰的担忧,无论是李白的《古风》还是王维的《夷门歌》,都隐藏着诗人的心志。辛弃疾的词中歌颂了大批古代的英雄人物:有“悠悠万世功”的大禹,有“隆中卧龙”的诸葛亮;有出师北伐感叹“树犹如此”的桓温;有“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有“石卧山前认虎”的飞将军李广;有“尚能饭否”的老将军廉颇等等。作者歌颂这一大批英雄人物,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英雄襟怀和渴望为国立功的抱负。

三、“古”与“今”的结合,即在时空的跨度上具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创作路数,通常先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者自我生存状态的思考。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29.试分析辛弃疾的登临词是以怎样的艺术手法体现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答:首先,选取象征性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爱国感情,显示出即事叙景的特色。辛弃疾登临词的景物描写,给人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他所登的几乎都是“危楼”、“危亭”等让人感到惊心的景点,所看到的几乎全是“斜阳”、“落红”之类显示衰亡、凄凉的景物,如“寻常巷陌,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从这些象征性的景物里,人们可以感到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笼罩在一片凄凉的气氛里。如同西下的夕阳,危危欲坠。清人周济曾把辛词的这一写景特征概括为即事叙景。

其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爱国感情,呈现抒情方式多样化的特征。(1)直接抒发爱国感情。在辛弃疾的登临词中,有一些直抒胸臆、明白如话的句子,直接表达了爱国感情。如“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用两句带感叹的句子表达了对金兵入侵以来,多少人流离失所、血泪成河和北方大片领土沦陷敌手、至今尚未恢复的痛惜心情。(2)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来抒情。辛弃疾继承了屈原用香草美人自比的比兴手法来抒发爱国感情的传统,代表作品为《摸鱼儿》。(3)大量运用典故抒情。辛弃疾的登临词,几乎每首都含有典故,用典故抒情,可以说是辛词的最大特色。一个典故总是包含有人物、情节、场景或警策性的语言。引用蕴含丰富的典故,就可以曲折、生动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如《水调歌头·过南剑双溪楼》中,便连用了数典,把自己想收复中原的理想抱负、受到的阻碍及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全都曲折地表达出来了。  

30.论述姜夔对词的贡献。  

答:姜夔对词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姜夔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写相思与忏悔,深含转折奥峭之妙。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扬州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姜夔长于自度曲。他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大价值。与柳永、周邦彦的因声制词,即先曲后词不同,姜夔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姜词在形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如《念奴娇》序,写景清新幽美,具有散文涛般的意境。

  姜夔的恋情词,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他的词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31.试分析梦窗词的艺术成就。

答:南宋词人吴文英号梦窗,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他力求自成一家,但辛弃疾和姜夔这两座艺术高峰横亘眼前,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如怀念亡姬的名作《风入松》,词的境界似真似梦。

其次,在章法结构上,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他长达240字的自度曲,也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结构的特色。

再次,梦窗词的文词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色彩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写云彩是“倩霞艳锦”。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晦涩的弊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